国务院国资委部署2024年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三大重点
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
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实现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举行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庄树新,国资委副秘书长、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冰,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出席会议,并对更好实现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袁野介绍,2023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万亿元、利润总额2.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实现高质量的稳步增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连续两年破万亿。
国资委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部署了2024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三大重点,并对进一步提高央企上市公司质量、强化央企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重点领域推动落实央企重组整合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安排。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三大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2023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首年。袁野表示,2020年到2022年,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行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新一轮国企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改革任务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体制机制改革任务。这方面主要是巩固前一轮三年改革行动所取得的成果,重点解决“从有形到有神”的问题,着力破解制约央企高质量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推动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来运营。二是功能性改革任务。主要是聚焦新征程赋予的使命责任,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推动企业不断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
目前,各地和各中央企业制定了改革行动实施方案,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在优化布局方面,2023年以来,中央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战略性重组,成立了一批新的企业,29家企业集中签约了生态环保、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专业化整合项目。
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企业董事会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外部董事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刚性兑现得到了强化。世界一流“双示范”“科改行动”“双百行动”扩围深化,一些标杆企业切实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完善监管方面,国资委修订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对科研设计、重型装备制造、粮食储备等企业,制定了差异化考核办法。对于企业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力度大的支持政策,努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2024年是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袁野表示,国资国企将统筹安排进度、抓好推进落实,在重点难点任务方面务求取得突破。重点有三方面:
一是将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在工作中,将继续实施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投入,加大新产业新赛道布局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二是将围绕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一方面,加快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前置事项清单”,推进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建设,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将持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构建精准高效、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
三是将围绕健全制度保障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出资人监管权责事项,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更好发挥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优势。进一步优化考核体系,实施“一企一策”“一业一策”考核,增强政策供给的精准性、科学性和一致性。健全协同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切实提升监管效能,维护好国有资产安全,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研究将市值管理 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
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袁野在此次会议上表示,2024年要继续着力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
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表示,上市公司在央企中占比较大,是央企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与整个央企的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国资委与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合力推动央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体现在:一是为资本市场输送更多优质标的,强化资本市场布局优化与功能发挥。近几年,央企在A股上市了21家公司,其中14家是科创板上市。同时,积极利用上市公司平台进行专业化重组,一些优质资产持续注入上市公司,初步统计,近两年注入资产规模超过3000亿元。
二是着力打通科技、产业和金融循环。通过上市公司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链条。初步统计,2023年前三个季度,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投入科研资金达到2885亿元,户均7.8亿元。
三是高标准做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央企上市公司牢牢把握“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要求,在沪深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质量评估中,接近一半的上市公司评为A级,信息披露质量较高。同时,积极扩大ESG报告覆盖范围,2023年央企实现了80%的覆盖率。按照工作安排,下一步2023年度报告披露要做到全覆盖。
四是不断增强价值实现和市场认同。央企加强常态化、多层次的投资者沟通交流工作,连续三年实现了业绩说明会全覆盖,董事长、总经理都出席了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2023年,有12户央企上市公司进行了回购,32户得到了大股东的增持。2022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达到44.6%,到2023年中期,20户中央企业推出了中期业绩分红近800亿元。
总体上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持续聚焦主业,整体规模持续提升,经营业绩稳中向好,产业布局更加优化,经营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三季度报告显示,383家央企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规模分别达到53万亿元、17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8.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整体净资产收益率达7.53%。
目前,383家上市公司中已经有154家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了四成。2023年末,央企境内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3.5万亿元。谢小兵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持续发力。下一步,国资委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一是继续构建定位清晰、梯次发展的上市格局。推动企业按照“做强做优一批、调整盘活一批、培育储备一批”总体思路,稳步做精增量,把优质的不断向资本市场输送,同时积极做优存量,让上市公司在所处行业深耕细作,成为优强的上市公司,成为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对一些企业非主业、非优势的上市平台,下定决心、主动施策,坚决调整盘活。
二是持续发力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将与证券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加强沟通,合力推动央企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妥善化解上市公司风险,推动上市公司做资本市场诚信经营、规范运作的表率。
三是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前期,国资委已经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抓好四方面工作 强化央企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2023年,中央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国家级创新平台方面有取得重大进展。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庄树新表示,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积极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以强烈紧迫感和强有力举措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创新效能进一步提升,主要体现在:
一是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国资委组织中央企业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完成能源、工程、医药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组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参与国际科创中心和区域创新中心创建。
二是创新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和建设,组织实施“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等11个专项行动计划,刚才袁主任讲到,央企研发投入连续两年过万亿,中央企业29名个人、20个团队荣获“国家工程师”奖,一批央企院士专家进入国家科技专家库。
三是高质量创新成果加快产出。四代核电技术快堆示范工程建成投运,高温气冷堆实现商业化,神舟十六号、十七号成功发射,C919商业首航,6G网络架构创造长距离传输世界纪录,直驱海上风电机组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批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取得重要突破,中央企业主导制定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庄树新表示,2024年,国资委将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企业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积极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升级版,推动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依托国有企业应用场景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加强原创引领,健全产业创新体系。鼓励中央企业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在前沿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成果。带动中央企业稳步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提高发展的“科技含量”。
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推动中央企业持续开展战略研判、技术预见和对标分析,强化前沿领域技术布局,加快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努力依靠技术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四是营造创新生态,更好激发创新活力动力。指导中央企业用好用足国家各类科技政策,从赋权松绑减负、强化正向激励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强化数智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不断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聚焦重点领域 推动落实央企重组整合
2023年,中央企业在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方面取得了多项进展,国资委副秘书长、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冰表示,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加大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工作力度,取得了四个方面积极成效: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落地,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在数据信息等领域持续优化资源布局,充分发挥国资央企“国家队”作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二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整合邮轮运营资源组建平台公司,加强专业运营能力体系建设,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安全顺利商业首航。推动中国三峡集团所属中水电公司划转至中交集团、国家电网所属国能生物划转至国家电投、中国华能与13家央企的22个新能源项目开展运维服务试点,有力促进相关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三是着力培育新动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发展。指导中央企业聚焦横向合并、纵向联合、创新攻坚及内部协同,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后两次举办集中签约仪式,涉及25组专业化整合重点项目,涵盖生态环保、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四是集聚创新资源力量,研发能力持续增强。完成中国电科重组华录集团,集聚电子信息领域优势资源,提升关键技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在智能制造、数据存储等领域形成协同优势。
李冰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关要求,围绕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目标,推动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一是加强统筹谋划,提升重组整合整体成效。从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全局出发,结合“十四五”规划落实,统筹谋划好重组整合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有计划、有节奏地调整优化布局结构。二是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稳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新央企组建。把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战略,作为战略性重组、新央企组建的着力点,持续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充分发挥国资央企“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三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发挥中央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特点,更大力度开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专业化整合,积极开辟新赛道、抢占新高地、塑造新优势,深化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加快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