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重要会议解码国企改革方向

20231225日至2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3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

2024111日至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3年国资国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

两次会议相隔不久,认真研究会议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由于实际情况不同,2024年重点任务会存在差异,但释放了许多国企改革重要信号,未来国企改革有以下六个重点方向值得关注。

方向一:强化价值创造,                        重视“一利五率”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上,国资委表示对中央企业总体保持“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不变,具体要求是“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即中央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同比改善,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持续提高,整体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坚决当好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性力量、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全面升级的引领性力量、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上,国资委强调各地国资委可以参考借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具有挑战性的经营目标,充分运用考核激励手段,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力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引导企业把发展的重心切实转换到价值创造和内涵型增长上来,对标世界一流和行业领先企业加快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形成更多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努力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国家有税收的发展。

近年来,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国资委不断加强经营指标引领,探索建立了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

从国资委强调“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可以看出未来国有企业要注重经济效益、追求价值创造,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集约型增长转变。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方向二:优化战略布局,                       向主责主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会上强调加快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即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坚守主责、做强主业,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从国企未来战略规划制定来看,既要追求战略经营指标体系的实现,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主责主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相关业务,在做好民生保障的同时,发挥产业引领作用,体现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方向三:推进战略性重组,                      与专业化整合

国务院国资委自2003年设立以来,针对当时中央企业数量较多、布局分散的状况,在推进中央企业重组整合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国资监管央企数量减半,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行动中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重点聚焦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围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加快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健康、检验检测等关键领域的整合重组;二是以优势企业为主体,加大新能源、矿产资源、主干管网、港口码头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力度;三是鼓励重点行业中央企业软件业务专业化整合,加快培育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四是聚焦发展实体经济,推广专业化整合“一企一业、一业一企”先进经验;五是积极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实施专业化整合。

方向四:持续深化机制改革,            夯实国企发展根基

从国企改革1+N政策文件精神,以及近年来陆续开展的“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始终是改革重中之重。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近年来已经基本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董事会应建尽建”等阶段目标,下一步改革重点在于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厘清出资人、党组织、董事会等权责界面;完善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结合;加强董事会建设,充分发挥外部董事作用等,持续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围绕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近年来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成效显著,中长期激励也取得一定进展,下一步要全面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真正按市场机制运营、按市场规律办事。央企和地方国企均要进一步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2024年,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相关制度在央企二、三级子企业的覆盖面应不低于70%。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有效平衡激励与约束,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也至关重要。

方向五:科技赋能,                             驱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从近年来国企改革政策导向来看,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改示范企业在改革发展中能够享受中长期激励等更多的政策红利。从未来改革要求来看,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国家科技创新力量重塑等方面勇挑大梁,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地方国企也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方向六:强化风险防控,                    筑牢安全防线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风险管理体系政策文件要求,对国有企业防范风险提供了系统的指导。随着这些政策文件的颁布,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按照要求开始逐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未来在风险防控方面,央企和地方国企需要进一步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持续做好重大风险评估监测和及时处置,突出抓好债务风险处置,严控重点领域风险,进一步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作者系北京求是联合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年份

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

相关要求


2019

提出“两利一率”(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


2020年

增加营业收入利润率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两个指标,改为“两利三率”

关注经营效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2021年

增加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改为“两利四率”

改善劳动力配置效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2022年

保持“两利四率”

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增速;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在65%以内;营业收入利润率要再提高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再提高5%、研发经费投入要进一步提高。


2023年

优化为“一利五率”: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

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要求

1.切实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适应行业产业发展新趋势要求,推动国有资本优化布局、合理配置,更好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坚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

3.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进一步做强做优主业。

4.切实强化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引领,不断增强中央企业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引领作用。

1.着眼更好履行国有企业功能使命责任、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指导推动企业调节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

2.加强跨层级国有资本流通合作,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3.优先布局地方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及地方优势产业领域,强化国有企业在医药医疗、健康养老、应急保障等民生领域有效供给,提升水、电、气、暖、通信等公共服务体系支撑保障能力。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要求

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稳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投入。

加大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力度,加快同类业务横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整合,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要求

 

 

1.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研究制定外部董事管理规定

2.着力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

3.围绕健全制度保障深化改革,充分发挥议事协调机制作用,推动改革重大举措落实落地。

4.进一步明确出资人监管权责事项,完善出资人监督体系。

1.指导推动国有企业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党组)“前置事项清单”,配齐建强董事会,完善履职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大专职外部董事与企业现职领导人员双向交流力度。

2.推动三项制度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

3.强化企业内部薪酬分配监管,构建精准高效、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推动更多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中长期激励。

4.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改制上市步伐,推动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提升发展质量,强化市值考核评价,积极维护股东权益。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要求

 

 

 

 

1.坚持全方位践行新型举国体制,深度融入国家攻关体系,发挥中央企业市场和场景牵引作用,强化数智技术应用赋能。

2.加大力度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3.积极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加大已有政策的落实力度,分类推进以科技产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评价,系统优化创新生态。

1.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推动国有科技领军企业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合攻关,支持有基础的企业积极参与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

2.切实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健全研发投入多元筹措和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指导有条件的企业扎实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

3.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业绩考核、工资总额、科技人才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科技人员更期盼的创新支持政策,加强政策落地指导。推动企业健全科研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英才的引进培养力度,提高国有企业重点行业研发人员占比,加快建立创新型组织、营造创新文化,对创新活动给予足够的包容支持。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要求

1.坚决有力防控重点领域风险,严控债务违约,加强境外项目经营风险防控,强化境外安全管理。

2.加快健全合规管理长效机制,深化法治央企建设,打造全覆盖、严监管、强约束的企业内控体系,积极发挥司库体系在服务决策、价值创造、防范风险中的作用。

3.从严从细抓好安全环保工作,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开展安全生产管理过程评价,强化科技兴安,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

1.突出抓好债务风险处置。

2.严控有关重点领域风险。

3.进一步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指导企业建立覆盖企业战略、规划、投融资、市场运行等各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打造全覆盖、严监管、强约束的内控体系,推进司库体系建设,将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各项要求嵌入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