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重拳整治防疫物资
“中国31个省区市通过市场化采购方式,已向19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中国政府联合中国企业正向全球100多个国家、机构和组织提供包括检测试剂、口罩等防护用品在内的物资援助及各类医疗技术支持。
李兴乾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6个国际组织与中国商务部签署了192批次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累计金额14.1亿美元。另有72个国家和地区、8个国际组织正与中国企业开展129批次商业采购洽谈。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快速蔓延,中国在满足国内防控需要的同时,力所能及地为世界各国商业采购需求提供支持。
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从3月1日到4月25日,中国共验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资价值550亿元。从4月初的日均10亿元,到中旬的20亿元,及近期的25亿元以上。主要防疫物资出口呈明显的增长态势。
然而,在中国防疫物资出口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中国防疫物资的质量问题也频频遭外媒诟病。
4月28日,有媒体报道,继西班牙、荷兰、美国质疑中国出口防疫物资存在质量问题后,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也发声质疑,从中国进口的新冠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测试出现问题。
不仅如此,还有外媒谴责疫情期间中国防疫物资垄断个人防护市场,以高达数倍价格卖到国外谋取暴利。然而,另有说法是,中国口罩出口企业互相压价,相关物资被贱卖……
面对各种质疑,4月2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包括中国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及中国药监局在内的四部委联合发声,作出正面回应。
外媒质疑“中国造”
回应:报道未能反映事实全貌
近日,外媒关于对于中国出口防疫物资质量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
4月27日,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表示,部分地方邦区反映,从中国进口的新冠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测试出现问题。该理事会对广州万孚和珠海丽珠两家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盒进行实地测试,与该公司承诺的优良表现不符,要求各邦停止使用该试剂并予以退货。
对此,4月28日,中国驻印度使馆发言人嵇蓉回应称,“中国出口的医疗产品坚持质量优先”,个别人将中国产品打上“劣质标签”,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看问题,既不公正,也不负责任。
西班牙媒体3月27日报道,在中国购买的一批新冠病毒的快速检测试剂,经过马德里几家大型实验室检测后发现,此批检测试剂的准确率只有30%,远低于国际标准要求的80%。
随后,西班牙方面澄清,这批试剂盒不是直接从中国买的,是通过一家西班牙国内的供应商购买的。
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紧急发文澄清,“你们买错了。由于西班牙当局没有选用中方提供的正规厂家名单,而是私自购买了未经中国国家药监局认可的产品。”据了解,这批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的供货渠道来源于并不具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销售许可的一家深圳小公司。
3月28日,荷兰又有多家媒体表示,该国政府称从中国进口的130万副口罩中,有60万副口罩因不符合质量标准而被召回。经荷兰卫生部检查,从中国进口的FFP2口罩不能紧密贴合面部或滤膜伴有瑕疵,口罩不能有效阻止病毒进入口腔或鼻腔。
荷兰媒体报道中还透露,这批口罩不但没有达到欧盟认证过滤95%颗粒物的规格(FFP2),连较低的FFP1标准也没有达到。
甚至于,荷兰某家医院发言人表示,市面上残次口罩不在少数,有人可能想借疫情趁机获利。“中国制造现在由于一些原因似乎败局已定”“这次事件敲醒了全球摆脱对中国供应过度依赖的警钟”,不断出现的负面消息,给口罩及防疫物资出口蒙上了一层阴影。
紧接着,包括丹麦、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不少国家,都对中国提供的口罩等医疗产品,提出各种指责,马来西亚等国亦对中国的试剂表示怀疑,并进行诋毁。土耳其、捷克、菲律宾等国,跟风对“中国制造”试剂盒提出退货。
甚至于,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捐赠的口罩,亦遭到美国网友抵制,声称“不相信中国产品,自己拿回去用”。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4月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做出回应称,根据中方有关部门初步调查了解,那批口罩是荷兰代理商自己采购的,中方企业发货前已明确告知荷方这批口罩是非医用口罩,出口报关手续也是以“非医用口罩”名义履行。
口罩分为不同的防护标准和等级,有日用防护和专业医用之分。当前,各国的确急需口罩等防疫物资,“我们想善意地提醒使用方,在购买和使用之前务必仔细核对产品用途和使用说明,以及是否符合采购方的使用标准,避免急中出错,误将非医用口罩配用于医用。”
华春莹说,个别媒体在未弄清事实之前,炒作所谓的中国产品质量问题,是不负责任的,希望他们不是别有用心,因为这样的炒作很显然不利于国际抗疫合作。
质量问题有多重原因
行动:四部委重拳整治防疫物资
“人命关天,防疫物资的质量安全不容丝毫马虎,对不合格的防疫物资,中国政府绝不会放任不管。”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如是表示,防疫物资出口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原因有多方面,很多是中外质量标准不同,使用习惯存在差异,甚至是操作不当,导致非医用口罩用于医用。
虽然诸多关于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的质疑都找到了原因,但是为了维护中国防疫物资出口良好秩序,中国相关部门还是切实行动了起来。
近期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药监局等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生产、流通、出口等重点环节,加强防疫物资市场和出口质量监管,遏制与制止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流向国外。
日前,为加强中国出口医疗物资质量监管,商务部停止了两家公司的防疫产品出口。
“针对医用口罩等五类医疗防疫物资,明确了出口质量监管措施。”李兴乾接受采访表示,3月31日,商务部、药监局等中国三部委发布的5号公告表示,相关产品出口必须取得药监部门批准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
4月25日,上述三部委发布12号公告要求,加强非医用口罩质量监管,实行“两清单一声明”。
对于出口的非医用口罩,应当符合中国质量标准或国外质量标准,由商务部确认符合国外质量标准的生产企业清单,由市场监管总局提供国内市场查处的质量不合格产品和企业清单。出口方和进口方共同签署声明,承诺口罩符合中国或国外质量标准,且不用于医用用途。
“国家药监局分别于3月27日、4月3日、4月9日、4月17日和4月23日,对重点任务进行专项的调度和督导检查,强化各项责任落实到位。”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副司长王树才接受采访时表示。
国家药监局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组成联合督导组,加大对五大类出口医疗器械的抽检力度,建立出口医疗器械企业清单,实施动态调整,督促地方政府压实属地管理责任。
截至4月24日,各地药品监管部门共派出检查人员10307人次,检查已开展出口业务和准备开展出口业务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216家,累计检查6435次;监督抽验417批次产品。
“在疫情伊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部署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价格执法行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市场稽查专员李玉家接受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全国价格违法案件立案16482件,已处罚了12192件。
在19个省的226家重点口罩生产企业,市场监管总局采取“双随机”方式开展监督抽查,对253个批次的产品,抽查结果反映有47家的企业生产的51个批次的产品不合格。
材料显示,阻止36万只不合格口罩进入市场。市场监管总局出动1192.66万人次的检查队伍,检查经营者1589.47万户(人),查获问题口罩8904.61万只,查获其他有问题的防护用品41.8万件,查获有问题的其他消杀用品货值达760.94万元。
李玉家表示,迄今为止,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总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针对市场上存在的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与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强案件办理。累计查办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的案件2.99万起,罚没款3.48亿元,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757起。
“海关坚决查处伪报瞒报、以假充真、逃避商品检验、不合格冒充合格等违法行为。”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表示。
“很多国家对于从中国采购防疫物资给予高度评价。多国政府以各种方式向中方致谢,对从中国采购到的防疫物资质量表示充分认可。”李兴乾说道,中国生产的防疫物资每天都以最快速度输往急需的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