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卓:央企一定要在 新质生产力上有所作为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要靠大家一起来营造,中央企业要开放,要摒弃一些落后的理念,比如过去短期投资、短期收益、追求规模、追求脱实向虚、‘挣快钱’等,中央企业一定要树立在新质生产力上有所作为的理念。”

35日上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对在场媒体记者表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因此,有记者向张玉卓问及2024年国资委将怎样指导中央企业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张玉卓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国资国企方面安排部署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做强做优主业,国有企业增加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还包括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所有这些的核心是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是国资委的首要任务。

张玉卓用三个字定位了中央企业2024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做法:一是“高”,即高水平的协同;二是“质”,即质的有效提升;三是“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所谓“高”,就实际而言,中央企业去年采购量13万亿,通过采购直接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200万户。近期,国资委启动了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计划,发布了1000多项清单,同500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关系,今年将作为一个常态化工作,经常公布一些产业链共融名单,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

所有这些都需要有好的政策。

从国资监管讲,主要是要激励企业大胆创新,破除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新能源汽车,国有汽车企业在这方面发展还不够快。国资委调整政策,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放眼全世界汽车行业,在燃油车依然很有优势的情况下,企业也会布局新能源汽车,一开始投入会比较大,如果对它考核当期利润,就不容易全速推进,所以国资委的政策就是要破除这个障碍,考核技术,考核市场占有率,考核未来的发展。再比如人工智能,有数据共享问题,有数据基础设施共享问题,有建立过多计算中心、数据中心的问题,现在就是要把这些协同起来,以高水平的协同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所谓“质”,即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

一方面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首先是提高各方面的效率,提高资本效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科技产出的效率。国资委的导向是,企业一定要建立“追求价值、创造价值”的理念。国资委淡化了对规模的考核,比如有些企业过去追求500强排名,但500强实际上是指销售收入“500大”,现在应当朝着做强做优的方向努力。另一方面要增强核心功能。中央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必须在承担国家责任、为老百姓做事方面落实更多的工作。中央明确“三个集中”,就是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国资委的目标是使中央企业与“三个集中”相对应的资产能够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有效提升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功能。

所谓“量”,中央企业在去年实现了稳定增长,销售收入40万亿,增加值10万亿,利润2.6万亿。特别在投资方面,国资委充分发挥投资的调节作用,去年中央企业总投资6.2万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9万亿,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0%。其中,投资增长的速度较快,去年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而全国则是3%,较全国高出约8个百分点的投资增速,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据初步统计,已实现拉动社会投资超过10万亿。

在今年1月和2月,形势持续向好,一些重点行业表现亦佳。比如中央企业的社会售电量增长13%,汽车销售量增长15%,水运集装箱量增长17%,特别是航空、物流运输同比增长了59%。这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得以巩固,对做好今年国资国企工作,国资委充满信心。

“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全国两会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此,有记者提问,国资委对推动央企强化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怎样的考虑。

张玉卓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一节讲明了三个层次,第一是产业链,第二是产业提升,特别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是数字创新。

新质生产力这一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成果,国资委也正在学习领会和实践中。张玉卓认为,主要还是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

随后,张玉卓又用三个字定位中央企业今后的发展,第一是“源”,技术源头;第二是“升”,产业升级;第三是“态”,产业生态。

首先,技术要有来源。近些年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去年全国的研发投入是3.3万亿,其中中央企业的投入是10660亿,接近全国的1/3,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值是10.2%,全国是2.64%。对比可知,中央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是不遗余力的,还诞生了很多标志性成果。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强总理点到了国产大飞机、国产大型邮轮、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技术,这些无一例外出自中央企业。这些也是多年布局的结果,未来一定要更加强化自主创新,加大投入。

对中央企业来讲,要做到“顶天立地”。

“顶天”方面,中央企业的成绩是比较突出的,大量的大科学工程和大成果都出自于中央企业。但在“立地”方面,特别是在底层技术、根技术方面,还有不小差距。去年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中央企业投入了600亿,占研发投入比重近6%,但这还是不够。国资委鼓励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力度,特别是加大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投入。

对于技术源头,中央企业要坚持开放创新,不能关起门来,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中央企业在国外一共有330家研发中心,同时也要和国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头部民营企业和创新型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要通过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真正把“顶天立地”立起来,这是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源头。

其次,要推进产业升级。一方面,中央企业在传统产业方面的布局是较多的,现在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这方面已有不少标志性成果,中央企业目前有100多个智能工厂,近期一些中央企业还与华为合作,煤矿井下可以实现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井下采煤工作面上就不需要人工了,实现了本质安全。同时还启动了人工智能“+”行动,所涉及的行业很多都是传统产业,通过大模型解决行业的问题、解决企业的问题、解决垂直领域的问题。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一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13%,中央企业统计约27%。但仍需要加大布局,去年的投资增加了32.1%,国资委的目标是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最后,要创新生态,创新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

中央企业要开放,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要靠大家一起来营造。中央企业的劳动者是具有先进水平的劳动者,中央企业掌握的劳动资料是最先进、最好的劳动资料,包括数据在内,现在中央企业也都具备了非常丰富的场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靠人才,现在中央企业有120万科技人才,有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家。同时,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要鼓励我国的科技工作者敢走最难走的路,敢攀登最高的山峰,敢于攻克最坚固的堡垒,以实实在在的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张恒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