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字霞代表: 大力发展绿氢是源头降碳重要举措

化学工业领域如何实现低碳发展?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字霞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切实发挥绿氢功效、合理有序发展绿氢化工、助力化学工业低碳发展。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覆盖广,关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改善。但作为典型的原料加工型产业,化学工业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特点,尤其是碳排放不可忽视。徐字霞代表指出,化工行业属于碳市场初期规划管控的八大重点行业,是下一步将纳入国家碳市场的重点行业。所以,石化化工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速转型降碳迫在眉睫。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化学工业碳排放总量已达15.2亿吨左右,在全国碳排放总量的占比近15%,碳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煤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化学工业排放比例接近一半,是化学工业碳减排的重点。

徐字霞代表介绍,氢气是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物料,绿氢(绿电电解水制氢)引入化工生产过程,既可实现源头降碳,也可用于过程降碳,还可用于末端治碳,但用在不同环节,其功效作用有所不同。目前绿氢化工已在国家层面引起高度重视。2022318日,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目前绿氢化工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上开始尝试应用。

例如,20236月,国内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成功制取第一方氢气;20238月,中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在徐字霞代表看来,目前,要实现绿氢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技术性挑战,比如绿电波动性与化工稳定性不匹配、电解水制氢设备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单台规模小、能耗较高、负荷调整范围待提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其次是经济性挑战,绿氢成本高,经济性差,并且无碳属性并没有向下游产品传导,未能体现绿色价格,下游化工市场难以接受。

如何化解上述发展难题,促进化学工业低碳发展,徐字霞代表提出以下6点建议:

一是化学工业低碳发展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要以保障供给安全为前提,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满足合理消费需求的同时,将双碳目标愿景贯穿到化学工业各方面和全过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任务。要尊重技术进程和市场经济规律,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要避免用力过猛。

二是中国的化学工业降碳应首先理清产碳排碳要点,从实际出发,结合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从最可行的重点环节入手,形成最佳可行的碳减排路径。要把生产过程节能降碳摆在首位(包括传统工艺改造提升节能降碳、引入绿电等),其次是源头降碳(引入绿氢等),最后是二氧化碳末端治理和再利用。绿电作为动力引入化工过程,降低或取消燃煤锅炉,节能降污降碳作用明显,应优先于绿氢使用。

三是发展绿氢化工是化学工业源头降碳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将绿氢用作化工原料、用于化工生产过程,直接减少CO2的产生,其降碳功效将得到充分发挥,优于绿氢用于“末端治理”已产生的CO2

四是绿氢适用于煤制化学品,强化引氢固碳。如果用于煤制燃料(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品最终燃烧、仍将形成CO2排放,能源利用方式并不合理,应考察是否有利于偏远地区绿氢外输。

五是鉴于现阶段绿氢化工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现阶段可在确有大量可再生电力不能上网而需要就地消纳、有风光化工组合条件的地区(例如西北)进行试验示范,为长远化工降碳开展技术储备,建议给予政策支持。

六是发展绿氢化工不宜用力过猛、要求过严。例如不宜要求西北的新建煤化工项目都进行绿氢示范,不要形成“政策压力”,不要使煤化工行业降碳陷入“抢跑”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