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大考中的央企顶梁柱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场大战,也是一次大考。中央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无论是在抗疫医院建设、重点医疗防控物资供应,还是煤电油气能源供应、通信交通稳定运行,还是率先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中央企业都发挥了大国重器的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组织紧急动员,中央企业紧紧围绕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目标,不避艰险、不讲条件,竭尽所能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充分发挥主力军、国家队作用,全力支援保障疫情防控,成为抗疫大会战的决胜力量。

 

抗疫工程 “中国速度”,源于央企的厚积薄发

保障抗疫工程方面,央企是当仁不让先锋

抗疫专门医院的建设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关键一环。建设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专门医院过程中,中国建筑所属中建三局牵头组织调动2万多名管理和作业人员,在全国1亿多网民的“云监工”加油中夜以继日施工作业,电力企业24小时不间断供电保电,建材企业全力驰援所需建材,矿业企业全力筹集建设物资,石油石化企业免费提供柴油和润滑油,通信企业火速建设5G基站……10天内2家医院先后建成交付,创造了工程奇迹,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这场奇迹背后是医药、建材、油、电、工、交、矿业、通讯、装备等多家央企强强联手、通力合作。

与此同时,湖北、四川、河南、广东、辽宁、福建等地超过100座专门医院、方舱医院的建设改造工程在中国建筑、中国五矿、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企业日夜奋战下火速推进,数日之内由“人等床”变成“床等人”,有效提升了各地收治能力。国企效率、建设速度、抗疫决心令世界瞩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评论说“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用这样的速度动员各种资源和人力。”

其实,央企在战时爆发出来的超高效率完全来源于平时的积累。一是来源于国有经济的科学布局安排。我国的国有经济首先集中在基础产业和有先导性的战略型产业,有利于把更多资源集中到那些带动力强、外溢性强但却短期投入大的项目,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长远和整体效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用20多年时间建成了西方用一个世纪建成的基础工业体系,用7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两百多年的现代化道路。

二是来源于长期在市场竞争中的磨砺。中建、中交、中铁等几大建筑央企被称为“基建狂魔”,这些年来承建的项目遍布五洲四海。全世界最高的10座大桥,中国就占了8座。我国高铁里程占世界70%,而且涵盖了高寒、高热、高原、潮湿、强风沙等所有可能的复杂地形。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央企承建参建的获奖项目占比68%。长期基建积累下来的创新、管理、协作能力,在疫情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是来源于长期积累的基础工作和管理能力。众所周知,对于应急、安全生产等,国企央企一向要求更高。央企有健全的党组织,关键时刻一声令下,就能做到统一指挥、信息畅通、企地协同、联防联控,这些都在抗疫中起了关键作用。例如,中国建材集团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就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工作机构,全面统筹部署,全力抗疫战“疫”。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中建材国贸为全国多地提供海外采购口罩等防控物资的服务,几乎经历了国际贸易中所有的意外和风险,但是他们凭借用多年积累的外贸实力让各种意外消弭于无形。这些都表明,国有企业的效率,不仅体现在一时一事,更体现在体系的布局合理、平时的基础积累。

保障医疗物资方面,央企同样是主力。在疫情面前,央企提出“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干”。这些不仅仅是情怀和口号,而是反映了央企的实力和优势,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面对防疫医疗物资的紧缺,中央企业不惜代价转产紧缺医疗物资。新兴际华集团所属企业紧急转产后,坚持人倒班、机不停、连轴转,迅速将防护服产能从零提高到11万套/天。国机集团所属恒天嘉华充分发挥生产无纺布优势,将可调整的生产线全部用于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生产,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形成110万只平面医用口罩产能。中国石化在社交媒体发出“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共同出力抗击疫情”号召,短短数天时间对接完成11条口罩生产线,日产量达到80万只。国机集团火速研制医疗物资生产紧缺设备,用9天时间完成从无技术无图纸到批量生产压条机的全过程,首批10件压条机已发运防护服生产企业。

研发有效药物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制胜武器。围绕这一任务,中央涉医涉药企业加强协同、各展所长。国药集团所属中国生物率先成功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迅速供应各地用于一线检测;提出采用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用于临床治疗的方法,并严格按标准制备特免血浆制品和特免球蛋白,目前已应用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治疗。通用技术集团、华润集团等企业抓紧推进抗疫药物磷酸氯喹的生产储备。中央企业所属医院紧急抽调约60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在鄂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和疑似病例收治医院,17家中央企业所属医院近万名医护人员日夜奋战抗疫一线。

面对抗疫的需要,国务院国资委把以“战时方式”“举国体制”强力推进医疗物资生产。一声令下,大量国有企业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分秒必争、不舍昼夜,整建制、成规模地转产紧缺医疗物资。在中央企业均不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的情况下,中国船舶集团、新兴际华、国机集团、中国石化、中煤集团、兵器工业调动一切产能生产口罩、压条机、防护服和有关原料。中煤集团接到指令之后22小时就完成无纺布原料聚丙烯Z30S的研发并投产。中粮生物科技借助乙醇和白酒的生产优势,转产医用酒精,解决了疫情爆发时医疗防护用品和器械的井喷式急需。

 

“黑科技”抗疫,央企提供不一样的保障

在此次抗疫中,一些中央企业发挥自身的独特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服务优势,推出了一大批高科技“黑科技”,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贡献。

智能技术加持抗疫诊疗方面,相关科技型央企闻风而动,充分开展远程医疗、AI辅助诊断、5G与人工智能应用结合等服务保障,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展示央企黑科技的力量。中国电信和华为完成了武汉火神山医院首个“远程会诊平台”,缓解了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紧张的痛点。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国卫星所属航宇卫星科技公司助力汕头市定点医院开通新冠肺炎线上免费问诊平台、开通新冠肺炎远程医学影像诊断绿色通道、保障定点医院疫情防控后勤动力系统。航天科工一院世纪卫星公司为武汉161医院远程医疗会诊车进行卫星通讯保障,为专家远程会诊提供24小时远程在线技术服务。国投创合基金所投企业推想科技推出能够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AI辅助诊断系统,减少患者排队时间和院内交叉感染风险,目前已在武汉同济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前线医疗机构上线使用。中国移动携手达闼科技研发的5G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5G云端消毒清洁机器人、5G云端智能运输机器人和5G巡逻温测机器人运用到武汉和上海医院日常护理中。

在红外传感测温方面,中国移动研发的“5G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实现了人群规模快速测温,其无接触式检测、高精度体温筛查、异常体温预警等特性受到广泛关注,应用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四川等多省,为各医院及区内人流量大的公共区域提供第一道保障防线。中国普天信息技术提供动态体温监护,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提供“普天5G传输+智慧医疗数据云平台技术”解决方案,协助完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余套体温监测设备的部署工作。中国电科旗下的三零凯天率先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推出“公共场所应急医疗寻人系统”,以人像识别及红外传感技术为基础,通过红外传感,在公共区域摄像机范围内,快速鉴别人群中的高温人员,再根据疑似发烧者的人脸信息与公安人脸库进行比对,快速甄别出疑似发烧者。

此外,中央企业也有一些不大为人熟知业务的和一些独特而稀缺的服务,在防控保障中大显身手。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科学规范做好医疗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等各项工作。中核集团免费为运往武汉地区用于防控疫情的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面罩等提供辐照消毒灭菌服务。中国广核4个辐照消毒灭菌中心,开辟了绿色通道免费提供各类医疗防护用具的电子束消毒灭菌加工服务。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企业也为医院提供了高效玻纤空气过滤纸、陶瓷过滤膜,提升医院空气循环系统和医疗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质量,切断新冠病毒传播蔓延的途径。

实践证明,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央企业英勇拼搏发挥了重大作用,经受住了考验,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利用大规模网络优势支撑基础保障

煤电油气运和粮油副食产品等基础产品服务稳定供应,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石油石化、电力、通信、粮油、航空运输等基础保障型央企把做好保供工作作为首业首责。

电油气央企统筹安排,保障持续供应。石油石化企业统筹供应渠道、抢调油气资源,2700座加油站为湖北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电网企业主动挂牌对接,为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提供“主动服务零上门、精简手续零审批、低压供电零投资”的“三零”服务,确保“医院建到哪里,电就通到哪里”。发电企业保持高位运行,每天数万名职工奋战在湖北生产一线。1月20日至2月26日,中央企业累计向湖北地区供应汽油20万吨、柴油6.4万吨、天然气5.9亿立方米,累计供电146.4亿千瓦时、供热210.1万吉焦、供煤150.9万吨,有力维护了当地经济社会稳定。

通信和交通央企风雨无阻,保障稳定运行。通信企业派出应急保障人员数万人次,确保湖北地区基站正常运行,中国电信搭建火神山医院5G远程会诊系统,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推出5G智慧医疗服务平台,为科学防控疫情提供有力支撑。中航集团、东航集团、南航集团等航空运输企业一方面在客座率较低的情况下,全力保障国内航线和重要国际航线“不断航”,另一方面坚决执行专项包机任务,截至2月26日累计执飞湖北包机243架次,运送防疫物资1372吨、医护人员近2.7万人。东风公司组织1100多名“东风出行”司机组建应急车队,专门护送医护人员到一线。湖北工建全力完成应急物资运送任务。

粮油贸易央企敢于出手,保障市场稳定。其实中央企业在粮油、贸易方面虽然市场份额并不大,但是带动作用非常强。中央粮油、贸易企业全力保持湖北地区米面油糖肉奶等粮油副食产品库存充足、正常供应,在稳定市场预期、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粮集团开通运输绿色通道,每天发往湖北米面油等超过800吨。中储粮集团保持湖北粮食库存充足,可满足湖北6000万人半年以上需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化集团、中粮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储粮集团、华润集团、中国化工、国药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等10家中央企业作出承诺,疫情期间全力保障防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做到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

央企还发挥网络齐全的优势,确保生活物资及时供应。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超市均“硬核跨界”开展了“卖菜”业务,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推出“我有易捷店,你有滞销品吗?”公益活动,为农户量身打造方案,不让农民的鸡饿在场里、蛋坏在手里、菜烂在地里。国药集团全国460个地市级物流中心,7000余家零售药店密切协作,解决跨区域筹集物资难题。国有科研机构和企业不计成本进行病毒检测、试剂和疫苗研发制造。

封锁超过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继而封锁近6000万人口的大省,又对14亿人口的大国全面限制人口流动,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巨大的政治勇气,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而采取这样严格的措施之后,14亿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没有出现缺油、缺电、停水、停气、缺粮、缺菜,生活物资没有发生恐慌性抢购和涨价,农产品没有出现大面积滞销,邮政物流基本按时到达,公立医院没有一家关门停业,社会安全稳定和谐,这也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个前所未有,正是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发挥大规模网络优势交出的答卷。

 

率先复工复产,稳定全球产业链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协助解决企业复工用工、交通、疫情防控等难题,推动中央企业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带头实现能复尽复、能产尽产,为社会其他各类企业带好头、当表率。

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是复产复工时间最早、比例最高、带动力最强的,这是国企央企自身竞争力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中央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上游,承担着大量重大工程、重大专项,率先复工复产对于社会各类企业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对于刺激市场活力、提振社会信心具有重要作用。早在2月12日,全国各地国企已实现大面积复工复产。2月27日,中国企业联合会表示,制造业500强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7%,国有企业复工复产状况好于民营企业。截至3月2日,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所属4.8万户子企业,复工率为91.7%。石油石化、通信、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工率目前已超过95%,有的已达到100%。

在保证本企业平稳运营的同时,中央企业积极采取资金支持、提前采购招标、扩大合同订单、增加项目合作等措施,全力稳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顶住冲击、有序复工。国家电网全面复工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总建设规模超700亿元,全力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复工复产。中国电子深科技作为全球存储器行业重要供应商,最大限度实现产品线不断档,确保国际供应链稳定。中化集团疏导农资供应链,为农户提供化肥3万余吨,提供在线技术指导和农产品营销服务,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一道抗疫情、战春耕。

针对因疫情影响导致中小企业出现的延迟交货、延迟支付等情况,中央企业本着共克时艰、友好协商的原则,及时主动加强沟通,依法依规通过延期履约、修改部分合同条款等方式解决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减少损失或避免损失扩大。煤电油气运等基础保障行业中央企业对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用电、用水、用气,实施阶段性缓缴费用,缓缴期间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中国电信面向渠道代理商和终端厂商,出台20条帮扶举措,助力合作伙伴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保利集团等企业主动减免商户、中小企业春节期间租金和服务费10多亿元。华润万象城、华润万家、中粮大悦城、保利广场、招商蛇口产业园区、中化金茂览秀城等商业地产领域的中央企业纷纷响应,华润万家免除全国14000家门店春节期间全部租金。中央电信企业推出话费赠送活动累计将投入超5000万元。

在复工复产的同时,中央企业承担的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也按时如期推进。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中央企业多措并举保障海外项目平稳运行,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按时按约、保质保量完成订单,向世界传递中国企业践诺履约的决心和实力。中国建材集团全力保障近200项海外工程建设进度,多个项目成功点火或产品下线,同时还新签3项海外水泥、石膏板、房屋等工程合同,新签2项海外设备供货合同,为稳定全球建材产业链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