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深化改革 推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气装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践行“赋能智慧电气、创引绿色能源”企业使命,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组改革全面聚势提速,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持续增强。2023年,中国电气装备实现营业收入1000.6亿元,同比增长24.8%;利润总额50.3亿元,同比增长63.4%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聚焦关键技术攻关

重构研发创新体系。建成“三维三层”研发创新体系,形成“基础技术研究+核心技术攻关+智能制造+市场验证”的闭环创新机制,支撑重大装备不断迭代。坚持“721”投入结构,将70%的研发经费投入到产品技术研究、20%投入共性技术研究、10%投入基础技术研究,2023年研发投入37.8亿元,同比增长25.3%

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在上海组建集团中央研究院,形成以16家国家级平台为载体的重大原创技术创新集群。成功获批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天津大学共建配网联合研究院。搭建电弧、电磁、高端装备多物理场仿真等基础研究实验检测平台。获批输变电装备领域首个“国家标准验证点”。

攻克“卡脖子”技术。5项国家重点任务取得突破进展,“特高压国产芯片交流成套保护”系列装备全部实现挂网运行成功。研制世界首台具有换相失败抑制能力的新型换流阀,研制国内首台190千安发电机断路器、直接出线750千伏变压器等高端装备,打破跨国企业的长期垄断。8类产品入选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制修订国际标准13项,79类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优化产业布局结构                                    聚焦资源配置效率

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新兴产业作为创新重点,持续推进“核心装备+系统解决方案”业务拓展。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在上海组建中国电气装备绿色能源科技公司、储能公司,大力发展储能、新型电力系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业务全年新签合同额627.2亿元,同比增长91.76%,市场贡献率36.2%;在建在运储能项目超过9GWh,成为世界最大的储能服务商之一。

大力整合行业资源。新增西高院、宏盛华源2家上市公司,截至2023年底,总市值较年初增长52%。西高院作为“科改企业”,实施专业化整合,兼并重组沈阳变压器研究所等社会资源,成为电气行业内实力最强的检测认证机构。宏盛华源整合集团内部十余家铁塔设备企业,实现铁塔业务整体上市,成为国内最具规模和竞争力的铁塔制造企业。

积极推进数智赋能。推进数字技术与电气装备融合创新,建设企业中台数智底座,构建以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研发设计管理平台。推进33个智能制造项目,实施27个精益生产项目,开展西安智慧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工厂。2023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10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国家级绿色工厂增至11家。

增强企业治理效能                                   聚焦新型经营责任制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牢牢把握“四个是否”原则,动态优化党委“前置事项清单”内容9项,优化董事会授权事项11项,进一步加强决策实效。搭建“四强化、四支撑”外部董事履职保障机制,通过强化体系支撑、信息支撑、决策支撑、服务支撑,有效提升外部董事履职能力。动态调整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清单12户,制定“五聚焦”措施(聚焦依法合规设立董事会、夯实制度基础、规范董事会运行、提升治理质效、两类企业提升),高效推进子企业董事会建设。

狠抓新型经营责任制。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将集团总部和二级子企业部门负责人纳入契约化管理范围,以契约化管理方式择优选聘所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30余名。2023年,集团各级企业管理人员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覆盖率超过80%,经理层成员年度薪酬增幅超过20%的占比26%、降幅超过20%的占比8.5%,同一单位同一层级管理人员绩效薪酬平均倍差2.2倍。

优化考核分配体系。构建经营业绩、重大事项、科技创新和党建责任制“四位一体”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实施“一企一评价一考核”差异化管理。构建“工效联动、效率调节、水平调控”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工资总额与利润增长率(70%)和人均营业收入增长率(30%)挂钩,以创收决定增收。全面推行“军令状”“揭榜挂帅”“赛马”专项激励,有力有效发挥考核分配“指挥棒”作用。开展多元创新激励,在两家上市公司实施了骨干员工股权激励,全年中长期激励覆盖人数增长超过20%,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动力。

(文章来源: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