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鞋狗”文化 从做企业到炒资本
1964年第一周的某天,26岁的菲尔·耐特急匆匆跑向码头仓库,将一个写着日文的大箱子搬回到俄勒冈波特兰家中的地下室。他急不可待地打开箱子,逐一捧起里面的12双奶白色运动鞋,狂喜不已。50多年后,耐特还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境:“在地下室淡黄的灯光中,我轻抚着它们,就像对待圣物一般。”
长跑运动员出身的耐特对运动鞋有着狂热的喜爱,他用“鞋狗(Shoe Dog)”这一略带戏谑的词语称呼自己,也就是全身心投入其中,努力制造、销售、购买或设计鞋子的人。
50多年后,“鞋狗”们依然狂热,但是江湖和规则已经变了,狂热的少年叠加资本的搅动,“炒鞋”成为一阵热风。
“鞋狗”企业家
1963年,耐特前往日本,寻求与日本球鞋厂商鬼冢虎的合作。凭借在谈判中随口而出的“蓝带”公司和从父亲那里借来的50美元,耐特成为鬼冢虎在美国西部的独家经销商。
一场传奇的开始除了热爱,还源于一个简单的想法:普通人一天平均要走7500步,一生要走2.4亿步,相当于绕地球走6圈,鞋子是人们与地球接触的方式,进口日本鬼冢虎的鞋,质量高、成本低。当时美国球鞋市场的霸主是已经有40多年历史的阿迪达斯,价格昂贵的阿迪达斯点不燃普通人的运动热情。
从第一双鞋卖给自己的母亲,第二年销售几百双,到后来的月销几十万双,再到1972年创立耐克品牌,打造气垫运动鞋Air Jordon……耐克逐渐风靡全球,成为几代人的运动记忆。“鞋狗”菲尔·耐特也被誉为“运动鞋大王”。
玩鞋少年
“鞋狗”文化也在国内漫延,特别是在追逐潮流的年轻人圈子中最为火热。女生问男友:“我能站在你的AJ上吻你吗?”“不!你可以站在我身上吻我的AJ。”
不过,靠卖鞋积累起200多亿美元身家的运动鞋大王可能做梦也想不到,几十年后卖鞋赚钱的逻辑可以这样颠覆:
一双初始发售价为1000多元的AJ1球鞋,几天时间就能以上万元的价格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卖出。8月19日,是鞋圈的“冲冲节”,在当天最畅销的前100的球鞋款中,26个热门球款的成交金额已达到4.5亿元,超过同日新三板逾9000家公司的成交量。
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的说法一度登上热搜。
年轻炒手们分享着各种“倒爷”的光辉事迹:2018年11月,一款AJ联名鞋在昆明发售,一个东北炒家坐飞机赶到昆明,以200元/人的价钱临时招了50个人排队抢鞋。昆明市场总共投放AJ26双,被这个炒家“吃”下21双。国外也有一位知名球鞋倒爷Derrick,从贩毒“转行”到炒鞋,他曾经在2天时间里,吞下127双Yeezy 750 Boost,一共赚得22.8万美元。
面对炒作和泡沫的质疑,资深炒手tt哥开了个公众号宣传运动鞋潮流。他坚称炒鞋是价值投资。
“现在鞋圈根本不存在泡沫。一是就大环境物价上涨已是必然,连猪肉这种普通商品都可以翻倍上涨,你能说是炒作吗?二是z世代已经到了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财务的年龄了。消费品升级已经来临。鞋对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仅仅是裹脚保暖那么简单了,它现在开始承载着一种潮流文化,一种生活态度。这才是背后的逻辑。如果只认为它是裹脚的话,那这个价格很高。但如果从文化承载上,它远远没有达到所谓的泡沫,依然是价值投资,为一种文化买单。不要再拿旧眼光审视未来了!”tt哥说得铿锵有力。
炒鞋圈也不乏80后的身影。Soap是“互金专栏作者和私募基金从业者”。虽然Soap戏言“熬夜排队买鞋伤不起哟”,但他也说:“其实我们80后也是炒鞋一族,毕竟AJ承载了我们满满的青春回忆”。
骑着心爱的小摩托去排队抢鞋是网友“玩鞋少年”的日常。玩鞋四年,加价买鞋越来越成为常态。面对不断上升的购买门槛,他觉得很无奈。“一万五的反勾你会买吗?连续三天排队临时取消,你在其中吗?突然爆发的球鞋市场真的是热爱还是赚钱,你赚到钱了么?不禁让我感慨 您买的这双鞋除了贵和热, 您知道它背后的故事么?”“玩鞋少年”在腾讯新闻话题里连续反问。
运动鞋成为类金融产品
当前的鞋圈,已经不是单纯的买鞋卖鞋,运动鞋俨然成为类金融产品。
像股票一样,鞋圈也分为一级发行市场和二级交易市场,一级市场即官方售卖市场,比如线上线下官方专卖店;二级市场则是通过非运动鞋官方平台,在卖家与买家之间进行交易。
因为品牌商家在一级市场限量发行,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相比存在巨大的溢价空间。因此,在一级市场雇人排队抢购,或者像股票IPO时的打新抽签,幸运儿们然后在二级市场倒卖,瞬间实现一本万利。
与此同时,各大网贷平台、消费金融平台提供的分期付款无疑为年轻人炒鞋加杠杆。几千到几万的额度恰好为几千到几万的运动鞋提供了充足的炒作资金,又恰好满足了暂时没有收入来源的年轻一代炒手的资金需求。
为了验证运动鞋真伪,提高成交的效率,在“毒” “nice”等交易平台兴起后,鞋圈已经进入到了“闪卖模式”,即炒家购得运动鞋后直接将其存放在平台,然后等待时机卖出。买卖双方无须邮寄和存放运动鞋便能快速完成交易。
多款“炒鞋APP”还为炒家提供潮鞋行情和即时报价功能,甚至有卖鞋平台根据过去24小时的交易额编制了“炒鞋”三大指数:AJ指数丶耐克指数丶阿迪达斯指数。如此一来,想必目前离炒鞋的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炒鞋者的自我修养”也不会太远。
脱离实物的交易让资本和庄家嗅到了“腥味”。当前的鞋圈,已经不是情怀和热爱的天下。
庄家有着大量的资金流,瞄准了某款限量鞋畅销色和鞋码进行疯狂扫货,制造“一鞋难求”的假象。与年轻散户相比,庄家更能掌握信息优势,甚至简单粗暴雇用大批人马排队抢购,他们只需买断主力货品就可以提高球鞋价格,并拉动其他尺码的价格上涨,从而把控整体价格。
“鞋狗”从“炖”到“炒”
随着炒鞋圈的火热,质疑之声也在不断发酵。腾讯新闻话题中一位网友直言:“炒鞋”热背后是资本兴风作浪、疯狂炒作的结果,散户多数会被割韭菜,泡沫肯定会破灭。
也有学者和媒体发文提醒,谨防运动鞋成为历史上的“郁金香”“君子兰”。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泡沫狂热伤害的不仅仅是漩涡中的买家卖家,更关乎社会和经济的稳定。
暂且抛开泡沫和价值的争论,在这场运动鞋狂热中不乏一夜暴富的梦呓。上一代“鞋狗”菲尔·耐特靠着引进性价比高的运动鞋和打造新品,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创造了全球品牌,也创造了自己的财富王国。他就像“炖”一锅鲜汤,靠时间、靠火候和功夫。
当前这一代“鞋狗”狂热,靠的是“炒”……
(本版文章转自虚实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