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节能江西公司: 深耕一个省,闯出一片天

中节能环保投资发展(江西)有限公司(下称中节能江西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节能)的二级子公司,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工业污水处理、节能环保综合服务。目前,工业污水处理服务方面,已在江西省和湖北省近40个工业园区内投资、建设、运营工业污水处理项目近60个,服务规模工业企业2000家以上,污水日处理能力达50多万吨。

为加快工业园区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方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江西省本着“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指导方针以及“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资本运作”的操作模式,将全省工业园区污水项目打包交由中国节能运作,该项目计划建设102个工业污水处理设施。中节能江西公司由此诞生,并成为国内第一个打包承接全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投建运一体化”的专业化企业。

在十多年的实操过程中,中节能江西公司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经验。

四道难题

回顾起步时期,一上来工业园污水项目就给中节能江西公司出了四道难题。

一是管网进水水质超标易发。

县(市)工业园区多数为综合类园区,中小企业多、行业类别广、工艺产品杂,特别是十多年前,“三高”(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不少,因而企业排放污水极为复杂。相较于专业园区的工业废水,此类园区的混合污水污染因子“更丰富”,处理“更棘手”,所需的处理要求“更严苛”。

如出现企业超标排放或漏排偷排未预处理的高浓度废水,其中含高盐量、难降解COD及其他有毒有害污染因子等,若超出污水处理厂设计负荷,极易造成生化处理系统瘫痪,生产停摆。而且,企业的各种废水合流于园区污水管网,更会导致废水来源不清楚,同时给不法企业非法排污钻空子。

二是园区环境基础设施薄弱。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存在招商引资进度与规划预期不匹配的客观情况,有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的因资金不足导致配套设施不完善,普遍存在管网雨污分流不彻底、管网支路旁路多、企业端排水在线监控不完善等等,导致园区内排放的实际污染物让人一头雾水,管理方难以实施有效溯源监控,对排放的废水难以准确评估。

人员配备也是问题。多数园区环境管理人手紧张。

三是企业环保合规管理能力不足。

受限于缺少专业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人员和运营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部分园区企业自建自用的污水预处理等环保设施运转不灵或干脆不运转,有的配套环保设施滞后,更有甚者,个别企业法治意识淡薄,心怀侥幸,放任偷排漏排,致使进入污水管网的超标废水对污水处理厂运营造成严重冲击。

四是污水处理费回收困难。

作为公共产品,节能环保服务往往需要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需要结合园区规划提前到位,前期往往因企业不足污水处理服务费收费少、政府补贴多,但受限于地方财力有限,欠费或支付滞后现象比较突出,给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带来极大困难。

工业污水处理项目投资回报率低、回收周期长。中节能江西公司参与治污后发现资金压力极大,一大原因就是污水处理服务费支付不及时。

三个办法

面对这四道难题,中节能江西公司通过多年摸索采取了一系列解决策略。

一是外引内联,广泛合作。

中节能江西公司先后与生态环境部规划院、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江西省科学院、中节能工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针对园区污水处理厂面临的各类型污水综合整治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工作意见,并争取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园区管理机构的支持,找准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措施,形成工业园区环境协同治理能力。

二是积极推动政企合作、企企合作。

中节能江西公司积极推动末端污染被动治理模式向上游污染物产出端有效管控,推广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服务,通过园区管理机构向上游生产企业污染源控制延伸,目前已与抚州市南城县、南丰县,宜春市宜丰县、上高县,赣州市定南县、大余县,南昌市安义县等园区达成合作意向,全面开展园区环境监测、污染源排查及综合防治等工作。

三是不断加大技改投入,保证生产稳定运行。

2014年,中节能江西公司投产运营了首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随着投运项目不断增加,伴随运营的是一直饱受难以及时收取污水处理服务费的困扰。

但公司以社会责任为重,千方百计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生产经营的一切合理费用,实现水厂正常运行。针对部分水厂上游纳管废水易发生突发性超标现象,公司对下游工艺段追加投资进行系统改造,确保达标排放。

两种模式

作为一家以“发展工业污水处理,积极构建水务投资平台”为工作中心的公司,中节能江西公司的工业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营模式主要分为投资建设运营模式(下称BOT模式)和委托运营模式(下称O&M模式)。

BOT模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发特许权,允许私人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该模式适用于新建项目,合同期限为20年—30年。

BOT项目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由于需要获得政府的许可和支持,有时可得到政府优惠政策,拓宽了融资渠道;二是项目公司在特许期结束后必须将项目资产和相关权利交还给政府,项目的最终经营权仍掌握在政府手中,且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社会资本对项目没有所有权。

O&M模式则是针对已有的环保水务设施,从客户处接受委托进行运营和维护,公司通过向客户或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收回运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回报。O&M模式的合同期限通常不超过8年,运营公司不承担资本性投资和风险。

通过这两种模式,公司收获了多项工作成果。

截至目前,已累计在江西省投资建设了三十多个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项目,设计处理规模超过40万吨/日;承接了十多个工业污水处理项目的委托运营,设计处理规模超过10万吨/日;累计处理工业污水3.6亿吨,实现消减COD 5.8万吨。从效果上看,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是加速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仅缓解了政府和园区企业的环保压力,提升了地区经济容量,还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研发方面,已成功申请了“江西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南昌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南昌市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水务研发平台,已建成低碳技术展示馆和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实验室并投入使用。目前,江西公司获得授权专利二十多项。

现阶段,公司还与多所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项目合作关系,共同围绕污泥资源化、低成本碳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为水厂运行中面临的碳源不足、剩余污泥量大等问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围绕当前水厂面临的技术问题,“十四五”以来,中节能江西公司共开展二十多个研发项目,研究方向涉及碳源开发利用、臭氧复合高级氧化、电化学高盐水、污染物溯源、智能加药控制系统等技术研究。

四项优势

概括而言,中节能江西公司成立以来,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到今天在细分行业中形成了稳固的影响力,得益于四大优势。

一是央企的品牌。

中国节能作为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目前已拥有下属企业700余家,上市公司6家,业务分布在国内各省市及境外约11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3+3+1”的产业格局(即专注节能与清洁供能、生态环保、生命健康三大主业,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绿色新材料、绿色工程服务三大业务,铸强战略支持能力),是我国节能环保领域规模大、专业全、业务覆盖面广、综合实力强的旗舰企业。

中节能江西公司作为中国节能的二级子公司,可以充分借助集团公司市场渠道、人才优势、技术资源及资金支持进行市场竞争。

二是良好的政企关系。

依托多年的耕耘,中节能江西公司以自己扎实的专业能力、良好的服务水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与各级政府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社会信任、资源获取、信息收集上拥有较大优势。

同时,公司具备投资、建设、运营综合能力,有完善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基础平台,可以更快将平台资源对外进行推介,在项目获取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性。

三是技术支撑。

中节能江西公司拥有较强的工业污水技术集成及研发能力。以工业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为研发试验平台,公司逐步建立起一支集实验检测、数据分析、方案设计及优化于一体的优秀研发团队,能够为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的疑难杂症诊断、工艺优化难题等提供理论及实验支撑。

此外,已投运的项目既有综合性的,也有专业性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涵盖了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印染纺织、化工造纸、建材陶瓷、医药等几乎所有行业门类,覆盖制革、玻璃饰品、电镀、屠宰、新能源、煤化工、煤制气等众多细分领域废水。公司聚焦工业废水技术集成及应用创新,引进、吸收及孵化国内外先进的工业污水处理技术,拥有混凝反应沉淀、气浮、水解酸化、氧化沟、A2O、AO、多级AO、FCR、ALB、IBR、BAF、MBBR、MBR、人工快渗、芬顿高级氧化、臭氧氧化、高密度沉淀、V型滤池、反硝化滤池、滤布滤池、转盘滤池、砂滤池等20多种工艺技术,以及工业园区水污染综合防治系统管控体系建设能力。

四是运营团队经验丰富。

越是复杂的局面,越是困难的环境,越是严苛的要求,越有助于队伍建设和人才成长。

十余年的拓荒、发展,中节能江西公司锻造了一支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运营团队。目前运营管理团队已经发展到400多人,人才队伍形成梯队建设、梯次布局,标准化管理体系、精细化运营模式成熟,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营效果显著,为有效改善地区水环境夯实了根基。

深耕未来

在工业污水处理方面,中节能江西公司将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借助中国节能作为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主体平台的作用,积极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工业污水处理业务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工业园区节能环保服务综合运营商。

首先,聚焦和发展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业务,充分利用央企品牌效应,提升项目开拓和投资能力,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深耕江西市场,辐射长江经济带,布局全国。

其次,持续提升工业污水处理的市场能力、运维能力、集成能力、创新能力,加快智慧水务建设,在工业污水处理上实现技术领先、成本领先、服务领先。

再次,依托工业污水处理服务的独特性和企业技术、人才优势,以及良好的政企互信关系,推动业务向工业园区水污染综合防治第三方服务延伸,深度挖掘工业园区及县(市)级城镇区域的节能环保资源,依托专业化平台开展规划设计、环境监测、环保管家、污染治理等业务,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