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资央企开展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的建议
央企开展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对提高运营效率、高质量开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在国资央企的更高层面进一步推广。一些标杆央企的共享服务在客户数量、营收规模、技术能力和运营稳定性等方面已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其经验也能够被其他企业有效借鉴。我们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对国资央企人力资源共享服务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进一步发挥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支撑作用。实践中,部分央企共享中心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有效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由职能型向战略型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支撑,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助力企业规范标准、管理提升、资源整合;二是信息支撑,依托丰富信息资源成为企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决策参谋助手;三是体制机制支撑,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因素干预,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地推动改革。建议成熟央企共享中心向“技术专家中心”定位转型,更好支撑集团改革发展全局。要不断提升能力和升级服务,实现市场化独立运营,减轻集团负担;基于自身优势和作用发挥提出优化方案,挖掘提升数据价值,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配合企业国际化经营建设全球商务服务中心(GBS)。
其次,充分发挥追赶者的“后发优势”。部分央企具有开展人力资源共享的良好基础,只是目前尚未着手启动。当前这部分央企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不但可以模仿、吸收和采纳先发企业的有效做法,加快本企业共享服务发展,而且可以直接引进先发企业的成熟技术,降低建设运营成本。如近年来,中石化共享公司相继完成了国家能源集团、南光集团、国家管网、中国星网等多个央企的人力资源共享咨询项目,有效提升了这些企业人力资源系统运行效果。建议筹备开展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的央企一方面要做好内部准备,对现有人力资源工作流程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以备整体移交上线,并与员工和相关部门做好沟通以达成改革共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吸收外部技术和经验,特别是向已经成熟高效运行的央企共享中心进行咨询,提高变革效率和成功率。
再次,构建国资央企协同共享新格局。由于前期投入大和信息化批量处理,人力资源共享规模效应显著,共享中心覆盖的人数越多单位成本越低。并且共享服务有很强的网络外部性,覆盖人数越多价值就越大,如在人员选拔任用相关业务中,潜在候选人越多选到更合适、更优秀的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具有天然的扩张性,适宜在更大范围开展协同。建议央企联合组建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联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业务和信息的有效沟通。央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度较为一致,信息风险也显著低于外部,交叉业务委托业务能有效提高效率。如很多央企机构的地域分布并不均衡,共享服务很难覆盖人员零散区域,但委托本地优势共享中心将很容易解决问题。还应促进人力资源共享在国资央企层面发挥更大价值,推动联盟信息与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互联互通,加强国务院国资委和央企外部董事、领导干部和专业人员等的交流,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国资监管能力水平共同提升。
最后,加强统筹解决行业面上共性问题。整个人力资源共享行业发展仍处于新兴阶段,特别是央企在2015年之后才开始大范围建设共享中心,需要各大央企整合力量,共同搭建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议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各央企成立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协会,统筹规划行业发展,更好为国资央企整体利益服务。一是制定央企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发展规划,对行业发展规律、发展趋势等加强研究,通过规划明确行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实施路径等。二是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制定共享中心规划建设、信息技术、业务规范、运营管理、人才培养及评价等方面的行业标准,推进共享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三是推动基于国产软件的系统建设,联合各家共享中心与ERP系统开发厂商加强合作,开发并优化人力资源共享软件产品,并先试先用,力求实现平台软件完全自主可控。四是搭建信息交流渠道与沟通平台,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活动,编制行业商情报告和发展年度报告,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有关政策建议等。
未来,随着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央企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中央企业需要积极探索实践,推进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文章节选自《国资报告》2024年第3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