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创新助推“双一流”企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港口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省港口集团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创新搭建1+5+N”标准体系,创建省级标准化平台,助推标准化产业服务提档升级,创新标准化成果应用,聚力实施“五大提升工程”,全面开展企业标准转化提升,推进实现“五个转变”,探索出了一条以高标准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有山东港口特色的实践之路,以标准化创新助推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世界一流企业(简称“双一流”)建设,打造形成了“高标准创新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把握标准化时代要义,谋划前瞻性   战略布局,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标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为新时代港口做好标准化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港口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枢纽性设施,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保障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标准化建设的核心要义,高点谋划标准化建设战略布局,以高效能标准化建设助力港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山东港口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健全标准化体制机制,推进实现标准供给由传统主业主导向传统主业与新兴业态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科技领域为主向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全域转变,标准化建设由集团驱动向集团和基层双向促进转变,标准化成果由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拓展跃升,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着力以标准化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治理现代,以标准化创新助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双一流”企业。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航运综合服务标准化体系架构,山东港口累计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150余项,标准化建设水平持续攀升。

创新顶层设计,构建特色模式                 搭建山东港口“1+5+N”标准体系

(一)把握三项重要原则

坚持全面统筹、系统推进。立足“山东省现代航运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和“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港口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两大平台,围绕山东省现代航运总体需求,放大沿海港口汇聚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平台作用,统筹推进传统主业与新兴业务标准化工作协调衔接,全面构建“需求导向、创新驱动、项目支撑、协同高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

坚持科技引领、产业协同。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充分把握现代航运综合服务技术发展趋势,立足港航行业特点和山港比较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在标准化建设的引领性、保障性作用,充分发挥山东港口在供应链、物流链、产业链关键核心节点的优势,依托“技术研发、专利创造、管理创新、标准创制、产业实现”的标准化运行机制,提升山东港口全产业标准化协同发展水平。

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兼容。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航运综合服务标准体系,加快重点领域标准有效供给和提档升级,加强新兴领域标准技术创新与应用,以高质量标准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现代航运标准国际化水平,深化国际交流与行业协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治理和制定,服务并推进国际国内标准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山东港口综合竞争力、行业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二)创新标准化体系顶层设计

研究提出以“山东省现代航运综合服务标准体系”为统领,智慧绿色技术标准、物流枢纽管理标准、金融贸易服务标准、产城融合建设标准、邮轮文旅运营标准等五大产业体系为支撑,3600余项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三位一体”企业标准为基础,团体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为延展的“1+5+N”标准化体系,建立并运行“需求导向、创新驱动、项目支撑、成果转化、协同高效”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和“技术研发、专利创造、管理创新、标准创制、产业实现”的标准化运行机制,切实推动将标准作为科技创新和管理服务的重要产出。

(三)创新标准化制度顶层设计

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标准化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全集团标准化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制定《山东省现代航运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管理办法》和《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港口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章程》,系统规范标准化平台载体实体化运行体制机制;成立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统筹部署和全面指挥,建立并实施统一管理、分工负责、高效运行、协同推进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贯彻标准化法律法规,组织标准立项、制定和评审,监督检查标准实施情况,推动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三位一体”的企业标准建设在各领域、各层次全面纵深发展。

(四)创新标准化人才队伍顶层设计

通过在各级各单位设置专兼职标准化管理岗,并将标准化理论政策和制度规定纳入年度培训计划,不断提升全员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工作能力。同时,突出对标准化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实训,着力培养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支懂专业技术、懂政策法规、懂编制规则、懂转化创造的标准化专业队伍。依托扎实的标准化管理基础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旗下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先后荣获“全国质量奖”。

(五)创新提升标准服务能力

坚持“内部培养”和“专业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借助第三方标准化机构智慧力量,着力从标准培训、编制、评估、推广、转化等环节培育山东港口标准化服务市场,建立新型标准创新组织和服务机构,形成以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为导向,覆盖全领域、全链条的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

创新平台设计,聚力“6+1”提升工程,激发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山东港口深度对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需求,积极争取主管部门指导支持,成功申请“山东省现代航运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和“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港口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两项省级标准化平台落户山东港口,系全国沿海港口首创。山东港口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高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把握着力点、找准突破口,实施创新标准化产业服务提升工程。

(一)实施智慧绿色港口技术标准提升工程

依托“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围绕港口领域“卡脖子”技术,开展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推动自动化码头控制关键技术等7大重点领域标准研究,积极参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加强在研技术标准管理,统筹标准编制进度计划,加快标准研制发布进程。突出前瞻性、先导性关键技术标准布局,争取更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话语权,以高标准助力高科技创新,全面建设智慧绿色港口技术标准体系。

(二)实施物流枢纽港口管理标准提升工程

围绕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推进服务标准化、融合化、品牌化建设,建立健全港口服务标准体系,实现无形服务有形化、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以提升综合港口运输服务品质效率和本质安全为着力点,建立完善并持续优化货物装卸通用服务标准,拓展和完善主业标准体系,推动港口装卸服务向“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的高端装卸服务转变,以高标准助力高效率运转,全面建设物流枢纽港口管理标准体系。

(三)实施金融贸易港口服务标准提升工程

加强新兴业务服务标准化意识,以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切入口,推动供应链金融、国际贸易等各业务链条全面贯标,持续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新兴业务板块品牌建设,加强业财税融合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智能决策管控标准体系建设。立足“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深入谋划做强做精一批港口金融、国际贸易标准化服务品牌,逐步向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过渡,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以高标准助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金融贸易港口服务标准体系。

(四)实施产城融合港口建设标准提升工程

围绕港区、城区、园区“三区互融”和海河陆空“四港联动”,从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出发,推进码头泊位及工艺设施,仓库、堆场、罐区等设施,港口公用基础设施,港区转型重大设施和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标准制修订,实施现有老港区升级改造和新园区建设开发标准化推进,协同推进融合基础设施标准研制,以高水平基础设施汇聚高端产业集群,更好地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高标准助力高水平建设,全面建设产城融合港口建设标准体系。

(五)实施邮轮文旅港口运营标准提升工程

聚焦行业特点和服务本质,围绕业态、模式、人员、服务标准化统一建设,推动邮轮文旅、医养健康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创新发展体验服务、共享服务、智慧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以高标准助力高色彩名片,全面建设邮轮文旅港口运营标准体系。

(六)实施标准化制度建设提升工程

制定实施《山东省现代航运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管理办法》《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港口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章程》《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港口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推动两大标准化平台实体化运转。

(七)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

高标准承办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现代绿色港航平行分会”,全球港航领域企业代表联合发起“现代绿色港航标准化可持续发展倡议”,致力于共同完善港航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全国港标委绿色港口工作组”落户山东港口,持续增强中国港口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

把握关键环节,巩固标准质效       全面构建“三位一体”企业标准体系

山东港口根据《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 15496)和《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GB/T 13017)等国家标准要求,在深入开展现场调研,系统梳理总结山东港口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前期准备、体系建设、标准编制、发布实施、检查验收“五步走”,系统推进企业标准转化工作,推动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三位一体”的“企业标准”建设在各领域、各层次全面纵深发展,切实将标准化建设持续走深走实。

(一)成立专职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山东港口成立由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企业标准建设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3个工作专班、16个专业委员会,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统一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编号2457项,形成标准编码规范和参考模板19份,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实施计划,及时跟踪解决标准转化出现的难点、堵点,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面抓好任务落实,实现各领域、各业务的全覆盖。

(二)组织专题培训,提高编制水平

山东港口多次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企业标准转化的工作背景、工作安排、编写规则及具体要求进行详细讲解,纵深推进工作落地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中国标准化协会于欣丽理事长到港授课,先后3次组织各单位专兼职标准化工作人员120人次集中参加“标准立项与管理”“标准化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中级)”等培训班,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标准化关键技术人员,提高企业标准转化规范水平。

(三)加强整体统筹,全面建设转化

在山东港口标准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下,各有关部门分别牵头建立完善集团公司“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三大体系,将正式运行且成熟定型的规章制度转化形成管理标准,将岗位说明书转化形成工作标准,将操作规程转化形成技术标准,形成体系框架和明细表,指导各专业委员会开展各领域标准化工作,检查评价标准体系和实施效果,对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制修订和实施全过程进行PDCA闭环管理,开展实施评价及持续改进。经过近四个多月的集中攻关和强力推进,形成了具有山东港口特色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管理有效的企业标准体系。

打造“高标准创新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一)高标准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山东港口以企业标准编写为契机,用更加严谨、规范的标准重新审视规章制度、岗位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等文件,推动实现了管理标准规范化的新一轮提档升级;通过生产组织标准化,生产要素进一步调整优化,作业环节有效理顺,作业系统性效率持续提升,助力港口生产经营质效稳健提高;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进一步细化完善,Q+HSSE标准化体系全面加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得到持续巩固;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化落实落地,水运工程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以及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编制形成《水运工程标准化工地建设指南》,强力助推打造“山东港口”工程建设品牌。依托企业标准的基础性作用、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支撑性作用、国家标准的导向性作用、国际标准的引领性作用,山东港口全员、全域、全系统的企业标准建设全面融入并高效助力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全过程,2023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7亿吨,集装箱量突破4000万标箱。

(二)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联动关系

山东港口创新标准推广转化机制,依托制度融合平台和管理创新现场会等载体,集团牵头或参与研发的标准在具备条件的单位实行强制推广,行业内先进标准经统一研究评估后可以实施的,由主管部门牵头开展标准转化应用,切实提升标准治理效能。积极探索在优势领域建设国家和省级标准创新试点、标准创新平台、标准验证点,切实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成功搭建7个省部级科技研发平台,争创“国家智慧港口技术创新中心”,科技研发投入年均增幅50%以上,建设并运营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球首个智能空轨和“氢+5G”桥吊、全球首创智慧码头指挥控制系统(TOS),授权专利580余项,制定发布《智慧港口标准体系》,推动中国港口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三)全员标准化意识实现整体提升

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综合能力素质不高、队伍建设机制保障滞后曾是山东港口标准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山东港口针对性加强了标准化工作人员配备、专业培训、人才培养和激励保障,为山东港口标准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标准建设转化工作开展以来,按照集团公司标准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直属单位层层组织召开企业标准转化工作启动会议和企业标准化工作解读会议,学习企业标准转化有关知识,对工作背景、工作安排及具体要求进行详细讲解,切实提高工作认识,夯实工作基础,纵深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落地实施。同时,组织将三级单位成熟定型、实践效果显著、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操作性的企业标准递升为二级集团企业标准,共同完善全集团标准体系,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企业标准转化工作组织形式,彻底扭转了“上热、中温、下冷”的被动局面,凝聚了“全员标准化”的意识和共识,标准化建设真正实现由集团驱动到集团和基层双向驱动。

(文章来源:山东省港口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