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急速推进 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
央企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过程中,已经逐渐摸索出了具体路径,并取得了利润增长。
原创技术策源地再次成为国资央企的焦点话题。
5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了第二批中央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支持40家企业建立52个策源地;未来将加快推进“鼓励关注类”策源地建设,深入实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行动计划。
央企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过程中,已经逐渐摸索出了具体路径,并取得了利润增长。
“策源地”溯源
什么是“原创技术策源地”?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的定义,原创技术策源地要研发首创、颠覆性、前沿技术,用“硬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解决我国产业体系“缺基少核”问题。
早在2021年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和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就召开了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会,部署了加速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与现代产业链链长的战略任务。
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一个月后,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正式成立,并负责指导推动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并遴选出首批29户“重点支持类”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先行先试,推动中央企业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其中,明确军工企业作为军工领域策源地,鼓励其他企业自主开展策源地建设。
2024年5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开展第二批央企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建设,在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生物制造等36个领域支持40家央企布局52个原创技术策源地。两批布局后,共有58家央企承建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经验和方法
从2021年3月29日国资委党委部署加速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与现代产业链链长战略任务至今,国资央企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首先,一些央企通过攻克重大科学技术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例如,中国电子、中国商飞、中国中车、中航工业等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承接重大项目,使得集成电路、5G通信、高速铁路、大飞机、发动机、工业母机、能源电力等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再如,航天科技、中国船舶、中国移动、中国通号、国药集团等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北斗导航、5G应用、国产航母、国产疫苗等为代表的战略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并成功建设了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深海一号油气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
其次,部分央企通过企业风险投资(CVC)或混改等方式来推动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建设。例如,中国华能创新研发合作模式,设立首支10亿元规模的科创基金,并组建了650℃高温材料、超临界CO2循环发电等4个创新联合体,将多项自主创新成果引入市场。中国核建则持续带动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共同研发自动焊机。
再次,一些央企通过股权和分红激励来推动原创技术的研发。例如,中国铁建实行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制度和专利转化收益分配激励制度,在掘进机、特种装备和轨道设备等领域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研发的系列产品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取得了8项国内第一、2项世界第一的成就。再如,东方电气建立了重大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制度,与科研院所开展“双向”揭榜,对科研人才队伍进行精准充分的激励,构建了从研发设计、试验验证到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的完备体系,成功研制了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13MW海上风电机组等一大批“大国重器”。
最后,还有央企通过并购、科技合作等方式推动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建设。例如,三峡集团探索形成了“股权并购、搭建平台”的葡电模式、“参股并购、逐步升级”的巴西模式等,通过并购吸收了国外海上风电等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获得了具有设计、建设、运营、融资完整经验的专业团队。中国化学下属的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在日本设立科研院所分院,目前已经有包括聚酰亚胺在内的高端电子级材料等小试成果转移至国内进行中试。
成绩亮眼
据企业观察报统计,98家央企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方面成绩表现亮眼。如今,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利用已经在央企占主导地位,有三分之一的央企涉及了信息技术产业,达到38家。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产业紧随其后,而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与相关服务业发展则相对缓慢。
央企在研发投入强度、投入总额及研发人员占比等关键指标上均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上市央企的研发投入总额中位数从2018年的不足5亿元增长至如今超过7亿元,复合增长率接近12%。在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方面,原创技术亦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有94家央企实现了营业收入增长,77家实现了利润总额增长。
据新华社消息,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央企加大第一、二批策源地建设力度,结合实际加快推进“鼓励关注类”策源地建设,深入实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行动计划,力争在量子信息、6G、深地深海、可控核聚变、前沿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成果,推动央企持续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