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 为食品行业全链条ESG实践探路

522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伊利集团或伊利)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举办“WISH2030美好大会暨ESG20周年伊利集团可持续发展论坛”。

会上,伊利集团发布了全球食品行业首个《ESG价值核算报告》,同时还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零碳未来报告》《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伊利集团还联合多位境内外投资者再次发布“WISH2030美好宣言”,倡议打造社会型企业,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同繁荣。

2023年,伊利制定了《伊利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2024-2027)》,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中国政策法规进行了预判,识别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机遇、挑战与风险,并对标国际头部企业,规划了伊利集团未来四年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关键目标和战略举措。《战略规划》明确伊利未来可持续发展的6个战略目标:“加强产品可持续属性”“提升产品营养健康功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运营对环境影响”“打造可持续供应链”及“预防及管理ESG风险”,此外还包括18项相关具体举措,并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里程碑目标、责任人及战略执行监控方式等。

十八年来,伊利集团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ESG方面做出了领先实践,并发挥行业领导者作用,带动所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近期,《企业观察报》专访了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

 

企业观察报:伊利集团是什么时候开始从集团层面搭建ESG委员会的?

张轶鹏:ESG委员会”按我们的叫法是“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出于对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视,伊利集团在2017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2021年,我们又进一步完善了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治理架构,增加了原董事会战略委员会的相关职责权限,将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合并,成立“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这一委员会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企业观察报: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是如何构成的,其主要工作是什么?

张轶鹏:我先概括一下主要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工作并提出建议、指导可持续发展工作、审阅公司年度可持续发展工作计划(如可持续发展战略、温室气体管理、水资源管理等),同时直接负责决议的执行,并且督促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实施,支撑战略有效落地。

构成方面,自上而下可分成三块主要内容。一是委员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其中包括两名独立董事,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潘刚担任。二是委员会下设可持续发展管理办公室,重点负责伊利集团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战略监督及管理、跨部门协调及能力建设等工作。三是执行层,我们设立了8个可持续发展关键议题工作组,覆盖碳中和、水资源管理、责任采购、可持续农业、包装与废弃物、营养与健康、商业道德与ESG信息披露。这8个关键议题工作组由总部职能部门、各产品事业部可持续发展联络员组成,负责具体工作推进。

企业观察报:践行可持续发展十八年以来,伊利集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张轶鹏:伊利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五个重要节点。

第一个在2007年。潘刚董事长在这一年提出了“绿色领导力”,并在2009年将其进一步升级为“绿色产业链”战略,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

也是在这一年,潘总还提出了“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的观点。就在当年,伊利发布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份企业公民报告。

第二个在2017年。在那之前的两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经过一年多的内外部调研准备,潘刚董事长在2017年提出“让世界共享健康”的梦想,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进行全新升级,将“健康中国社会责任体系”构筑为面向未来的“共享健康可持续发展体系”,简称“WISH体系”,意为“美好生活”。

这一年,伊利正式成为了第一个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中国食品企业,也成为行业内第一个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的企业。

第三个在2021年。在伊利2021领导力峰会上,潘总正式发布了“全面价值领先”目标,全力打造社会型企业。明确了“企业要实现自身价值,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一发展理念。

潘总在峰会上提出,作为行业领导者,伊利将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达到领先的可持续发展评级、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以此实现“社会价值领先”。

随后,伊利减碳实践连续入选了联合国全球契约《企业碳中和路径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走向零碳在华企业可持续发展行动》报告。

第四个在2023年。潘总提出“始于绿色,兴于共赢,归于美好”,这是伊利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在这一年,伊利又进一步将WISH”体系升级为“WISH2030”金钥匙可持续发展体系,聚焦“全面价值经营”“优质产品和服务”“零碳美好未来”“共富美好生活”四大领域。

第五个在2024年。伊利发布全球食品行业首个ESG价值核算报告,带动了更多合作伙伴共创价值、共享美好。

企业观察报:目前来看,伊利集团的ESG工作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张轶鹏:以双碳工作为例。伊利所处的行业非常复杂,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从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产品加工到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会涉及碳排放,要想实现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挑战都是巨大的。

作为行业领导者,伊利探索了“碳足迹+水足迹”的双足迹全链减碳解决方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带领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一起用“双足迹”实践开启行业全链减碳的新篇章。

企业观察报:“双足迹全链减碳解决方案”是如何体现伊利的行业领导者作用的

张轶鹏:首先,在碳足迹方面,伊利起步较早。

2010年起,伊利集团成为了行业内第一家开展碳盘查的企业。到2022年,伊利正式发布了《伊利集团零碳未来计划》,证明了我们已在2012年实现碳达峰,并有望在2050年前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为此还制定了2030年、2040年、20503个阶段的具体任务。

与此同时,伊利还打造了5家“零碳工厂”,推出了5支“零碳产品”,发布了13项低碳国家、团体标准,41家工厂获得了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并与88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零碳联盟”,80%零碳联盟成员现在已经实现低碳转型。

其次是水足迹。在这方面伊利也做了先行一步的探索。

水足迹是继碳足迹之后,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表现的又一重要标尺。水足迹与碳排放息息相关,据测算,每使用、排放1吨水,会产生至少5公斤的碳。在2023年联合国水事大会上,伊利提出的《低水足迹倡议》获批,成为首家承诺和获批加入联合国《水行动议程》的中国企业。2023年,伊利获得节水型企业称号的工厂累计达到32家,年度总节水量超过177万吨。

目前,伊利已经完成了5家工厂和3款产品的水足迹认证,51家合作伙伴加入了“全球低水足迹倡议联盟”。此外,伊利还为价值链企业制定了节水计划,根据绩效对减少水足迹的企业进行奖励。

企业观察报:伊利集团在践行ESG过程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

张轶鹏: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作为重要的民生行业,与公众健康和民众生活质量紧密相连。食品行业在环保、社会责任等议题上的表现也是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食品行业的ESG货币化价值也逐渐成为了消费者和投资者评估企业信誉和产品价值的重要依据。

然而,食品行业大多产业链复杂,涉及议题多样,国际上的量化指标体系也尚未统一,体量有限的食品企业即便有心披露和核算自身ESG绩效,也可能会受到核算成本掣肘而望“算”兴叹。

面对这一行业现状,伊利就担起了为全行业探路的责任。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价值核算报告2023》所揭示的方法学,依托OneESG平台,伊利与金蜜蜂智库联合构建了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且适用于中国食品行业的ESG价值核算标准和方法论。就在今年522日,伊利发布全球食品行业首个ESG价值核算报告,开启国内企业ESG价值核算新纪元。

据《伊利集团2023ESG价值核算报告》显示,2023年伊利对外捐赠额达到2.8亿元。在此基础上,伊利在运营过程中为社会和环境创造正影响价值68.05亿元,这是伊利在为股东创造了104.29亿元归母净利润之外,为各利益相关方创造的更大的综合价值。

企业观察报:利益相关方最关注的是乳制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伊利集团是如何维护利益相关方权益的?

张轶鹏:伊利坚守“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条,视品质如生命,致力于生产100%用心、100%安全、100%健康的乳制品,将质量管理工作战略从“质量领先3210战略”升级为“品质领先3310战略”,从聚焦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到关注消费者品质体验,从卓越质量管理到引领消费者品质观,由质量管理向品质管理升级,聚焦“全球最优品质”,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持续升级全球质量管理体系,将严苛的质量管控标准贯穿于全球产业链,保证零食品安全事件。

截至2023年,我们在检验设备方面累计投入了8.88亿元,2023年的检验费用总投入达5.69亿元。

伊利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覆盖,实现从源头、生产过程、仓储物流及产品销售等全过程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管控,打造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品质优势。

对于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我们也坚持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同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建立紧密联系,通过官网、官方微博、400热线、直播互动等多种形式,与各方保持交流与沟通。在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过程中主动开展调研,收集利益相关方关注的议题以及对伊利的诉求,并将之融入到公司有关决策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