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每生产12辆车,就有一辆来自安徽,为什么

在中国汽车产业版图中,安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

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迈入3000万辆的新时代,其中贡献最大的省是广东,全年产量为519万辆,但增长最迅速的却是排名第二的安徽。

2023年,安徽全省汽车产量249.1万辆,增长48.1%。照此计算,我国每生产12辆车,就有一辆来自安徽。但在2022年,安徽汽车产量还位于全国第七名。

面对科技革命与全球汽车产业大变革的双重挑战,安徽汽车产业规模激增的原因是什么?汽车淮军进入上升关键期,接下来该如何找寻全新发力点?安徽能否成为中国的底特律?……

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众所周知,汽车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业体系。这一体系从原材料的提炼与加工起步,涵盖了钢铁、有色金属、电解铝以及稀土等基础工业领域。汽车产业的发展还依赖于一系列精密的零部件制造,同时汽车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也离不开强大的科研支持和人才培养。

美国著名的汽车之城底特律与日本汽车工业重镇丰田市,均凭借构建了一个高度集成的产业体系而崛起。这一体系汇聚了众多零部件供应商,实现了产品品类的全面覆盖,并精心打造了上下游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产业生态链。同时,完善的服务机制进一步巩固了这一集群的稳固性,使其不仅内部环节齐全、产业间相互补充,更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如果说安徽省可能成为中国的底特律,原因就在于它已经构建了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条。

在整车制造领域,安徽省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比如江汽、奇瑞、蔚来、合肥长安、比亚迪合肥、大众安徽、汉马科技。其中江汽、奇瑞是安徽省著名的“一商一乘”国有车企,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已迅速成长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

江汽集团被誉为安徽汽车工业的先驱,20世纪60年代安徽第一辆汽车在江淮汽车制造厂下线,开启了该地区汽车工业发展的新篇章。之后江汽集团在商用车领域迅速崛起,开启了迅猛发展的征程。1990年,其成功研发出中国首款客车专用底盘,引领行业技术革新;1996年,轻卡HFC1061问世,进一步巩固了江汽集团在商用车市场的地位;2002年,瑞风商务车的推出,标志着江汽集团向多元化、高品质商用车市场迈进;而2003年格尔发重卡的诞生,则展现了其在重型商用车领域的实力。

在商用车领域站稳脚跟后,江汽集团在2008年进军乘用车领域,靠着瑞风等成功车型,年销量一度达到20万辆。“2023年,我们强化自主创新,全年研发投入22.3亿元、增长24%,同时深化开放合作,实现销量59.25万辆,增长18.4%,为我省首位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力争在‘十五五’初期,成为‘百万销量、千亿营收’的主流汽车集团。”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兴初直言。

“一乘”奇瑞集团,于199912月下线了第一台奇瑞风云;2003年,推出售价不到10万元的“神车”奇瑞QQ,以其实惠的价格迅速成为无数中国家庭的梦想座驾,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购车热潮,正式奠定奇瑞集团的市场地位。2023年,奇瑞集团销售汽车188.1万辆,增长52.6%。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明确表示:“2024年将继续保持超越行业增速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是销量增长率超过行业1020个百分点。”

同时,大众安徽、蔚来、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入驻,更是为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些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合作,促进了整个产业生态的完善和升级。

除去整车企业的引领作用,安徽省还在积极引进和培育关键零部件企业。通过建设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机制化对接平台,引导传统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化转型。目前,安徽省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为整车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撑。仅以芜湖市为例,目前就已聚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400多家,整车、零部件、后市场规模以上企业达800多家。

整体来看,自皖北平原绵延至长江之滨,已经云集了安庆车灯产业、宣城上游原材料冶炼加工产业、池州镁基新材料产业、亳州零部件产业、马鞍山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铜陵铜基新材料产业、淮南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产业、六安新型储能产业、滁州“新三样”产业、淮北陶铝新材料产业、蚌埠玻璃产业、阜阳装备制造业、宿州云计算产业、黄山汽车电子产业……各地协同发展,纷纷融入汽车制造产业链新生态。

政策引领是产业强后盾

安徽之所以能在风起云涌的汽车产业变革中脱颖而出,前瞻性的政策布局功不可没。

2023年,安徽省委明确提出将汽车产业确立为“首位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扶持。从《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到《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再到《安徽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方案》,这些政策文件不仅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路径和方向,还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为汽车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为了加快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安徽省启动了多项专项行动。例如,部署了6项汽车换“能”的重点工作,鼓励汽车生产厂家、销售企业和金融机构推出各类优惠让利活动,提高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同时,安徽省还积极参与国家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通过补贴和宣传等手段,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

安徽省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下足了功夫。安徽省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汽车产业金融支行,支持汽车企业上市挂牌,组建运营汽车产业链投资基金,并通过举办“投资安徽行”等活动,让企业家们更加了解安徽、投资安徽、扎根安徽。目前,已有包括大众科技、渣打银行在内的624家外资企业落户安徽,福耀玻璃、协鑫集成科技等省外知名企业也纷纷在安徽投资建厂。

在近日举办的2024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会暨“皖企投融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投融资路演活动上,有关地方政府与汽车产业投资商签订了项目落地协议,总投资26.48亿元的5个项目精准落地,并进行了产业链合作签约,签约金额达6.5亿元。

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行业浪潮中,安徽汽车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纯燃油车时代相对平稳的背景下更显突出。为此,安徽省迅速行动,发布了旨在加速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并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高层领导亲自挂帅的高规格领导小组,以确保战略部署的高效执行。同时,设立了实体化运作的省汽车办公室,以更专业的姿态推动产业发展。更令人瞩目的是,安徽还率先颁布了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

在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安徽省还强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新能源汽车配备刚性约束,加快公交、出租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化。同时加快公共领域充换电基础设施和停放场所设施建设,构建“站随车布”充换电服务体系。

近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携手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重要文件,旨在深入挖掘新能源汽车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潜力,推动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间的双向互动新体系。该举措旨在到2030年实现为电力系统提供高达10万千瓦级的双向灵活调节能力,标志着安徽正积极培育一个车网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新兴业态,以引领能源与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

在多项政策的提振下,今年15月,安徽省乘用车销量累计约31.58万辆,同比增长14.38%,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更是达到约12.37万辆,同比增长率高达52.23%。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不断提高及政策的持续推动,安徽汽车销量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高质量发展迈入新征程

高速发展中,安徽省也开始在汽车产业变革中寻求新定位。核心策略包括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增加研发投入,优化产业链,并扩大市场应用。同时推动汽车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利用先进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此外,安徽省致力于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集群,通过区域合作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早在2011年,合肥市便斥资逾百亿元,投身于半导体产业,精准布局长鑫与兆易创新两大项目,这两大投资均不负众望,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今,合肥已跻身全国九大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阵营。

紧接着安徽省将目光投向了锂电池领域,对国轩高科这一潜力股倾注了全方位的支持,包括人才、资金及政策等多方面的扶持。这番努力在2012年结出了硕果,国轩高科一举跃居动力锂电池产值榜首。而彼时,宁德时代尚处于初创之年,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业务也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面对随后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激烈竞争,安徽省再次展现出前瞻视野与战略定力,携手大众集团,为国轩高科注入了超过60亿元的巨额资金,专项用于标准电芯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的建设。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国轩高科的发展,使其成功跻身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四强之列。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安徽省积极推动汽车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汽车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强汽车产业与互联网、物联网等产业的跨界融合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

安徽省将“芯屏汽合”两大产业生态体系融合,“芯屏”代表着动态存储芯片与新型显示技术,“汽合”则涵盖了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结合,二者彼此赋能,助力“安徽车”实现科技飞跃。

正是这样的融合创新生态,吸引了全球汽车巨头的目光。大众集团将德国总部之外的最大研发中心设立于合肥,这一战略决策不仅彰显了安徽在全球汽车产业版图中的重要地位,更预示着安徽将成为推动汽车产业技术革新与产品迭代的新高地。大众集团承诺,该研发中心将深度融合中国本土供应商的尖端技术,加速新产品与技术的研发周期,预计能缩短约30%的开发时间,进一步巩固了安徽作为汽车产业创新策源地的角色。

在出口方面,安徽汽车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15月,安徽出口汽车(含底盘)31.39万辆,同比增长28.1%;新能源汽车出口2.4万辆,同比增长达112.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安徽省展现出高度的前瞻性与适应性,积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为安徽汽车产品走向世界舞台铺平道路。2023年,安徽省经贸友好代表团在访问法国、德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系列活动中,江汽集团、奇瑞集团、蔚来汽车等本土车企代表始终作为中坚力量参与其中,展现了安徽汽车产业的强大阵容与国际影响力。

安徽省政府更是全力支持本土车企深化全球战略布局,加速品牌国际化的步伐。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安徽汽车品牌的国际知名度,还成功吸引了如佛瑞亚集团等国际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这些项目的引入,为安徽带来资金、技术、人才,推动产业链升级,为汽车产业繁荣注入动力。

汽车“皖军”的崛起已成为安徽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同时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根据安徽省政府的工作报告,2023年,全省GDP实现了5.8%的稳健增长,显示出经济的强劲动力。同时,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达到了7.8%,总量跻身全国前十,这不仅体现了安徽在国际贸易中的活跃度,也标志着其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

展望2024年,安徽省政府设定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约6%的预期目标。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一增长目标尤其亮眼。毫无疑问,安徽省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轮子驱动的。对此,《企业观察报》将予以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