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克时艰 奋力夺取“双胜利”

新年伊始,全党全国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发起了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的伟大总攻。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带来了严重困难。第一季度,我国生产、消费和进出口均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消费服务业所受冲击较大,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大幅度下降;一些贫困地区出现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困难、扶贫项目开工不足等问题;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

新老困难叠加,未知风险叠加,不可控因素叠加,面对叠加而来的困难挑战怎么办?关键时刻,困难关头,习近平总书记登高望远,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作出部署: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打赢经济发展保卫战。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战场第一线,来到浙江考察调研,立足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的实际,深入部署推进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策略的贯彻落实。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成败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打赢经济发展保卫战,成败关乎全面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夺取“双胜利”是一项硬任务,困难前所未有,考验前所未有,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扛起这个重大政治责任。

一、把稳中求进、                             科学统筹贯穿始终

稳中求进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是应对目前国内外不确定性的战略思维。科学统筹既是指导工作的辩证法,也是落实部署的方法论,是一种科学安排工作进程、优化办事效率的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搞好当前各项工作科学统筹,才能更好把握稳和进的关系,把握好全局平衡,把握好发展时机。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复工复产进度、企业发展情况,对我们用统筹思维和方式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稳中求进推进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聚焦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发展难点,运用统筹推进的战略思维,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因地制宜制定措施办法,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

要有一盘棋的大局观,推出的措施办法要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兼顾,切实发挥出措施链和办法群的整体合力。在措施制定上,闭门造车纸上谈兵那一套不能搞,发个通知照抄照搬上级文件不能做,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作选择导致政策上的肠梗阻更不能为。同时,还要紧密跟进形势发展,妥善处理好复工复产快与慢、大与小、缓与急的关系,用更多创新办法,切实增强措施办法的针对性、有效性、稳定性,使措施办法成为推进发展的加油站,企业解困的助推剂,纾解民忧的定心丸。坚决以通达高效的举措流,带动资金流、人力流、货物流、技术流推进发展流滚滚向前。

二、把化危为机、                          坚定信心贯穿始终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矛盾双方既斗争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就说过:“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这为我们观察“危”与“机”的相互转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应对危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然而,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有充分的现实和理论依据。以辩证的方法分析危机与机遇的关系,为我们振奋精神、增强信心提供了一条重要源泉。既然危机与机遇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可以互相转换的,那么,我们在危机面前就没有理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相反,应当信心倍增,正确判断形势,既要充分估计困难,也要乐观面对困难,努力战胜困难,有效化解危机,把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乃至把危机转化成机遇。

现在,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多点暴发、扩散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但要看到,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我国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国民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综合国力经受住了“压力测试”。

在这次疫情冲击之下,一些行业企业特别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出现了逆势成长,网络购物、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远程办公等新兴服务需求快速扩张,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产量也逆势增长。这再次表明,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必须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善于转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充分释放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形成新的经济拉动力,推动企业新发展。

三、把真抓实干、                             做好自己事情贯穿始终

求人不如求己,最朴实的俗语蕴含最深刻的道理。做好自己的事,才有应对变故的定力和能力。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慷慨写道“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尽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胸有成竹。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我们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事,是我国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应对外部重大风险挑战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迫切需要。跌宕起伏、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不倒,唯有排除万难,做好自己的事。这比什么都重要。

今天,防疫战要赢,经济运行要稳,确保两战双赢,千头万绪,各种干扰因素多,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以真抓实干的韧劲,做好自己该做的要紧事。非常时期尽非常之责,关键时刻尽关键之力。当前,在精准疫情防控、有序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全面脱贫攻坚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容不得丝毫作风漂浮、弄虚作假、懈怠松劲;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必须干字当头,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沉下心来、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加紧快干,分层级理清影响落实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矛盾集中、问题突出的基层去,找出难题症结和解决路径,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不断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定会看到疫情退去后的春暖花开。只要我们敢于迎难而上,更加注重抓具体、抓深入,以苦干实干业绩诠释对党的忠诚,就能一定能够夺取“双胜利”、赢得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