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在陕西:西北经济中心的崛起之路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中,中央企业与地方的合作模式不断演变,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中央与地方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央地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还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陕西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在这一过程中,央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地方资源、市场和人力的结合,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为陕西的经济腾飞注入了新动能。

总体概述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更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陕西省GDP总值3.38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位居全国第14,位次与上年相同,位居“3万亿俱乐部”之首。对比全国经济总量,陕西占比约2.7%。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与央企的合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央企在陕西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陕西省国资委印发了《陕西省国企民企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制定了10条具体措施,推进省属企业与民营企业开展产业协作,共同发展。此外,陕西省还成立了央企进陕工作专班,由省长担任组长,专门负责协调解决央企在陕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合作项目顺利落地。

事实上,央企进陕的“潮流”要追溯到2012年。

2012年,为落实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一体化,国务院国资委和陕西共同推进央企与陕西展开多方面合作,彼时签约200多个项目,新增投资7000多亿元。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等在内的37家央企,范围涵盖能源化工、军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冶金、轻工纺织、基础设施等7大类。

自拉开“央企进陕”大幕后,3年后的2015年10月,在西安举行的“深化陕西省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座谈会”上,69户央企同陕西共签约323个项目,累计金额达8723亿元。

这一轮央企与陕西的合作之中,特点是集中在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上,有力地夯实了陕西的工业基础。

2020年开启的新一轮“央企进陕”,在“一带一路”倡议、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西安都市圈、西咸一体化等战略的加持中,陕西在与央企的合作中,开始在产业结构转型方面发力,进而推动了全省经济发展。

2020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共同召开的“央企进陕推进大会”,78家央企参加,19家央企主要负责人出席。一众重大项目合作协议签订,135个合作协议、总投资额3881亿元,涉及区域总部、“两新一重”、高端能化、装备制造等10多个领域。

2023月10月20日,“创新引领深化合作”央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有47家中央企业参会,共征集驻陕央企与陕西省各市区、省属企业合作项目120个,总投资额4887亿元。同时在大会上完成其中10个项目的签约,总投资额297亿元。

截至2023年10月底,央企与陕西累计签约合作项目494个,总投资额1.46万亿元。其中,405个项目已落地,落地率达82%。央企投资的64个项目纳入陕西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额4676.6亿元,占全省重点项目总投资额的22.5%。

合作模式

近年来,陕西省积极推进央地合作,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还是在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方面,央企与地方的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日益多样化。

在直接投资方面,不仅为陕西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还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例如,2024年3月31日,国家能源集团陕西电力有限公司四个光伏发电和风电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兴平举行。此次开工的国能兴平50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国能子洲50mw风电项目、国能凤县县城5O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西安大勤医药1.45mw屋顶光伏发电等项目总投资7亿元。其中,兴平市项目总投资1.75亿元,总计安装86900块光伏组件,建设工期9个月,运营25年。兴平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5695万度,每年可节的标准煤1.7亿吨,减排二氧化碳5.68万吨,二氧化硫353吨,氨氮化合物120吨,具有较好的节能环保和社会效益。

2024年4月,陕西省财政厅主办、陕西财金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支持重点产业链投资峰会”会上,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与中兵投资、中电科投资、中国航发资产、中石油昆仑资本、中电装投资等11家央企投资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初步达成基金投资合作意向,拟设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其中央企直接出资近100亿元。这种批量搭建“央地基金”的方式在陕西尚属首次。

此外,2023年7月16日,中国西电集团咸阳智慧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3.64亿元,主要建设先进电工材料、高端电力陶瓷、铝合金精密铸造等三个西电集团核心产业,包括先进电力陶瓷、真空浸胶生产、液态绝缘、层压绝缘柔性制造等厂房和配套设施,以及园区综合办公楼、餐厅、倒班宿舍等生活配套,相关室外工程和园区智慧办公、智慧服务、综合能源、智慧仓储物流等共建共享系统,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2亿元,拉动就业1500余人。

央企与陕西地方政府合作方面,充分利用了双方的资源和优势,实现了互利共赢。例如,在2023年10月20日的央企进陕相关会议上,陕西省人民政府分别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华电、招商局集团、中国中车集团、中国铁塔6家中央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商飞签署合作备忘录。

其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将统筹资源、集中力量,持续强化在陕创新能力及产业布局,加快建设新一代武器装备体系和现代民用产业体系,正在谋划新增17个军民品重点项目在陕落地,预计总投资170余亿。根据协议,兵器工业集团和陕西省政府将重点创建若干原创技术策源地,培养若干现代产业链“链长”“链核”,打造无人机产业集群,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争创国家实验室。

根据协议,中国华电将陕西省作为重要发展和投资区域,立足陕西省能源电力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能源电力领域投资、建设、管理和科技创新优势,加大在陕项目投资和产业发展力度,积极推动重点项目落实落地。陕西省政府将中国华电作为长期、稳定、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中国华电在陕能源布局、项目审批、市场消纳、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华电加快开展可再生能源、抽水蓄能以及综合能源项目发展,在能源保供、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

央企与陕西地方国企合作方面,例如,2024年4月29日,26家中央企业集中与陕西省属国有企业陕西交控集团进行座谈交流。其中,16家中央企业与陕西交控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携手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建筑设计、物资供应、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深化合作。

截至目前,陕西交控集团已累计与中央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近50份,其中与中交二公局合资成立公司,与中铁五局共同参与丹宁东、洛卢、大锦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与中铁十四局组成联合体参与西安—咸阳互联互通道路等项目建设,与中铁二十局联手进军铁路市场,与航天凯天环保、华润新能源在环保产品研发、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

“我们举办与中央企业的项目合作交流恳谈会,期待与中央企业‘手牵手’,抢抓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时代机遇,持续深化、拓展合作,助力交通强省、交通强国建设。”陕西交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孔庆学说。

2024年6月28日,中国电力与陕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在能源电力领域独特的竞争优势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将围绕清洁煤电、新能源、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业务,共同建立高效协同合作平台,推进煤电联营及相关产业项目开发。陕投集团与中国电力的专业化合作,将有力推进央地携手,更好地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促进能源清洁低碳绿色发展,助力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央企在陕西的合作中,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产业、教育、生态环保等多种方式,对陕西的帮扶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例如,2023年11月底“中国石化在陕西”专项发布会上宣布,多年来,中国石化驻陕企业秉承“国企为国、在陕兴陕”理念,保障能源供应,服务地方民生,累计在陕投资560.5亿元,上缴各类税费125.2亿元,解决就业人员6386人。每天供应4500吨成品油、700万立方天然气、1000吨各类化工产品,每天为超过10万人次提供加能服务,每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30万千瓦时,每年为超过13万户居民地热供暖,较好满足了三秦人民衣、食、住、行、用需求。

在教育帮扶方面,例如,2024年7月31日到8月6日,来自中国大唐定点帮扶县——陕西省澄城县的35名师生齐聚北京,参加中国大唐“相约北京 助梦远航”教育帮扶夏令营活动。

在夏令营活动中师生们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同学习交流、互通有无,建立跨地域、跨民族的深厚友谊。“跳水皇后”奥运冠军高敏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走上讲台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做自己的冠军”的精彩故事,以她的成长经历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奥运冠军大讲堂”。

据了解,此次夏令营活动是中国大唐教育帮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彰显央企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

重点城市

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及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市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科研资源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央企投资合作的首选之地。近年来,央企在西安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涉及领域广泛。例如,2023年11月17日,第七届丝博会陕西西安国资国企综改央地合作暨智慧能源创新发展论坛上,西安市经开区与西安中车永电智慧驱动,陕鼓集团与中国能建、中国通用等企业进行了14个项目的签约。其中,陕鼓集团签约13个项目。

据了解,自2020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和陕西省联手实施“央企进陕”工作以来,先后有107个央企项目落地西安,投资额达到2613.31亿元。同时,央企进陕,在西安布局也是一个互利共赢、融通发展的过程。近三年驻市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9万亿元,利润总额达773.3亿元。

此外,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央企中有65家在西安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17家在西安设立区域总部;全市现有三级以上央企347户、资产总额达3.3万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同时,省属企业、市属企业经过近几年来的长足发展,资产总额已陆续超3万亿元。

榆林市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也是央企在陕投资的重要区域之一。这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近年来,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求,榆林市积极与多家能源类央企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项目。

例如,2024年4月14日,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大牛地气田天然气乙烷回收工程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9.22亿元,主要建设600万立方米/天乙烷回收装置、100万立方米/天天然气液化装置,产品主要有乙烷、LNG(液化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项目预计2025年10月建成投产。建成后年产液态乙烷9.25万吨、LNG11.24万吨、LPG3.35万吨,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21亿元,年纳税64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00人以上。

2024年6月30日,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年PGA(聚乙醇酸)项目在榆林经开区清水工业园区开工建设。据了解,国能榆林化工20万吨/年PGA项目占地745亩,总投资约72亿元,工艺装置主要包括35万吨/年MG(乙醇酸甲酯)装置和2×10万吨/年PGA(聚乙醇酸)装置,建设内容包括甲醛、甲缩醛、羰化、水解、预聚、成环、提纯、聚合成型、包装等工艺单元,计划于2027年全面建成投产。

重点项目

2023年以来,央企与陕西省的合作中,涌现出多个具有战略意义和显著影响力的重点项目。例如,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西安高新区西电智慧产业基地项目。

其中,中国中煤所属陕西公司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于2024年6月18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38.8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年产220万吨甲醇、90万吨聚烯烃以及对现有煤化工一期工程的优化升级。此外,还将建设年产25万吨LDPE/EVA延链增链及配套工程。项目主体装置涵盖空分、气化、净化、硫回收、甲醇合成、MTO、烯烃分离、3套聚烯烃装置和1套EVA装置。项目预计在2026年中期完成交付并试车投产。

据了解,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是我国在提出“双碳”战略目标后,生态环境部批复的首个煤化工项目,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战略地位。作为中煤集团的重点项目,它不仅承载了国家创新示范的使命,更是中煤集团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此外,西安高新区西电智慧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占地近千亩。该项目以“工艺优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智慧智能”为规划建设原则,采用“产业集群、共建共享”建设模式,涵盖高压开关智能装配、智能操动机构、精密机械加工等产业,按照“一朵云、一张网、六中心”和“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架构,着力打造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双碳综能示范基地、“5G+数字化工厂”,并成为智慧综合能源应用示范基地和双碳产业培育基地,实现产业升级、工艺升级、制造升级和管理升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气装备将西电智慧产业基地项目以“世界一流的智慧工业园”为规划定位,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输变电装备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综合能源应用示范基地和绿色低碳产业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发挥产业园区“强磁场”带动和辐射作用,逐步完善输配电产业链条,带动高压开关操动机构、组合电器、断路器等产品产量实现成倍增长,预计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年税收5亿元,带动就业5000余人。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央企与陕西的合作将继续深化,合作领域或将进一步拓宽,合作层次将不断提升。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陕西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陕西省政府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央企在陕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支持。可以预见,央企与陕西的合作将不断结出丰硕成果,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