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大规模扫货A股
央国企正在扫货部分A股上市公司。
《企业观察报》根据公开数据查询获悉,截至2024年9月,已有超过20家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易手,新的实际控制人由个人转变为央企或地方国资。特别是在7月份,此类收购案例的数量已超过10起,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
相比之下,2023年全年,这样的案例仅有20家。
20多家民营上市公司“染红”
“染红”是指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进行财务投资,或民营企业主动邀请国有企业参与投资,从而使得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中出现了国资的身影。
自2024年以来,已有超过20家上市民营企业经历了“染红”。这些企业包括宏达股份、天士力、光洋股份、瑞联新材、红星美凯龙、派林生物、齐翔腾达、步步高集团、世运电路、新湖中宝、华铁应急、微创光电、上海雅仕、久量股份、奥特佳、三友化工、大晟文化和风范股份等。
举例而言,宏达股份的前控制人是刘沧龙,公司业务覆盖工业、矿业、金融、地产、贸易和投资等多个领域。天士力的前控制人是闫凯境,瑞联新材的前实际控制人为刘晓春、吕浩平以及李佳凝夫妇,派林生物的前实际控制人是被誉为医药界“铁娘子”的付绍兰。目前,这些企业已经完成了股权变更,也有超过20家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发生了变更,其中包括:四川国资控股的宏达股份、华润集团控股的天士力、黄山市国资委控股的光洋股份、青岛市国资委控股的瑞联新材、厦门市国资委控股的红星美凯龙、陕西省国资委控股的派林生物、山东省国资委控股的齐翔腾达、湘潭市国资委控股的步步高集团、佛山市顺德区国资局控股的世运电路、衢州市国资委控股的新湖中宝、海南省国资委控股的华铁应急。
在这些“染红”案例中,湖北省国资委和唐山市国资委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湖北省国资委一举拿下了微创光电、上海雅仕、久量股份和奥特佳四家民营企业的控股权,而唐山市国资委也成功控制了三友化工、大晟文化和风范股份三家民营企业。
标的特征
央国企在对A股市场的扫货行动中,对某些特定类型的上市公司情有独钟,这些被收购公司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央企和地方国企在并购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小而美”的公司。在被收购的上市公司中,市值普遍较低,仅有一家市值超过200亿元。这些公司包括市值204亿元的天士力、154亿元的新湖中宝、150亿元的派林生物、133亿元的世运电路、131亿元的齐翔腾达、123亿元的宏大股份、96亿元的三友化工、90亿元的红星美凯龙、83亿元的华铁应急、76亿元的奥特佳、40亿元的光洋股份、32亿元的瑞联新材、68亿元的步步高、42亿元的风范股份、26亿元的久量股份、23亿元的大晟文化、17亿元的上海雅仕、10亿元的微创光电。
这些公司通常具有稳定的营业收入,并在上一财年实现了盈利,显示出国资倾向于选择那些小市值、高成长性和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国资抄底A股,寻找价值被低估的优质资产的可能性较大。
其次,被收购公司的硬科技属性以及与地方产业的协同性是央国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一轮国资的并购目标更多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具有高成长潜力的领域,如计算机、新能源、电力设备等。
以奥特佳为例,该公司在7月份以21亿元的价格被湖北省国资委旗下的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奥特佳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供应商,在国内空调压缩机市场的占有率位居前列。尽管公司在2019至2021年的业绩承压,但在2022年和2023年成功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9亿元和0.73亿元。
湖北省作为全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25家整车企业和1600多家零部件企业。对于湖北国资而言,在奥特佳业绩好转、估值合理时进行收购,不仅时机恰当,也有助于公司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汽车产业链。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华润三九收购天士力,旨在发挥双方在中药产业链上的协同效应,增强全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涉及算力概念、低空经济的华铁应急,和海南国资委发展“数字经济”吻合。风范股份和唐山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力图打造北方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和智能运维制造基地相吻合。
最后,跨区域收购已成为一种常态。2024年8月16日,《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以股票公开发行上市结果为条件,给予发行人或中介机构奖励。这意味着未来各地针对企业上市的奖励措施可能会取消。在这种背景下,异地收购成为地方国资更青睐的一种方式。
业绩承诺
在近期的一系列股权转让交易中,央企和地方国资拿出了“真金白银”。例如,华润集团以62.12亿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天士力,四川国资以28.5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宏达股份,青岛国资以8.1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瑞联新材,海南国资委则以19.9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华铁应急。
对于投入“真金白银”的央企和地方国资而言,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潜在的亏损以及原民企股东可能的“跑路”行为。
因此,在收购中,国资国企对转让方提出了具体的业绩承诺要求。例如,华铁应急承诺2024至2026年的营业收入将分别不低于32亿元、40亿元、50亿元,净利润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别不低于6亿元和6.3亿元,且这三年的累计净利润不低于20亿元;风范股份承诺2024至2026年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3亿元;久量股份则承诺2024年原有业务的净利润将实现转正。
同时,对于大股东的减持行为也有明确的约定。例如,上海雅仕承诺在股份转让交割日起的三年内,雅仕集团和原实控人孙望平将维持其第二大股东的地位,并在股权转让完成后将其持有的1000万股股票质押给湖北国贸,质押期限为三年,以此作为减持承诺的担保。
对并购对象设置业绩承诺和减持限制,展现了国资收购过程中的审慎态度。
多方共赢
那么,上市民营企业是否愿意接受国资的“染红”呢?
通过深入分析相关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观察报》发现,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来说,它们往往欢迎国资的接手。大多数民营企业依赖银行融资,具有国资背景的关键股东在关键时刻的介入,对于企业的融资可以起到决定性的助力作用。比如,华铁应急等企业在新闻通稿中均表示,国资成为控股股东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再如,湖北国资入主上海雅仕后,湖北国贸就向上海雅仕提供了不超过5亿元的借款额度。
显然,央国企是民企的援助者和合作伙伴。
这是民营上市公司愿意接受“染红”的硬性原因,还有软性原因。软性原因指的是国资股东对管理层和员工的信任和开放的态度。目前,央企和地方国资控股上市民企之后,并没有大规模换血。在久量股份等企业的内部员工看来,私营企业转变为国有企业,给自己带来的更多是工作的稳定性,因此他们非常欢迎国企控股民营企业。
“染红”,背后是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