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互联网+教育”小试牛刀 机构平台企业及政府未来须精准配套
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全国的中小学、高校以及课外教育培训机构目前都被迫停止了现场教学,还数度延长了寒假的假期。
与此同时,国家教育部办公厅还数度印发了包括《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在内的多项文件,就有序、有效、深入开展“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指导意见,要求各直属高校和中小学“停课停学”,广泛利用互联网等渠道开展网上教学。
对此,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和学校都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一时间,人民教师化身成为各大直播平台的“主播”,让“互联网+教育”这一在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措施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学习生活之中。
疫情激发出教育新样态
自今年2月17日起,数量高达1.89亿的中小学生便在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技术支持下开始了全国性大规模的居家线上学习。
可以说这是一次全国性的教育信息化运动,也是一次大规模的“互联网+教学”的初体验。
每天7点30分,一位来自风华私立小学的王姓语文教师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为班级负责人的她,不仅要负责处理班级的日常管理,还要进行备课、磨课、上课、听课、评课、批改作业等多项日常工作。为上好每一节在线直播课,她自己研修了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借助家里面的各种道具,她把语文课讲得更贴近了生活。每天傍晚,她还不忘与同事进行交流,探讨在线教学心得,为了保障线上教学正常进行而忙碌着。
与王老师从事的义务教育不同,来自上海新东方培训机构的刘姓日语培训教师,虽然也是首次通过机构提供的在线教育平台进行授课,但由于学员大都是成年人,教学的方式还是传统的黑板讲解教育模式,只是把原有的课堂空间“搬”到了互联网上。
据了解,实际上多数教育工作者在新冠疫情之前都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体验过“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新样态,经过最近两个多月的摸索与磨合,他们逐渐熟悉了线上教学的基本流程,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已不是问题。
周围的多数家长也对学校可以提供线上教学表示欢迎,“孩子可以不用把大量的时间荒废掉”是他们的共同心声。不少家长还说,“比起课外让孩子学这学那的各种网课,还是学校提供的专业教育在质量上有保证。”
相对于学校和家长的配合,学生们还是有过一段抵触期的,毕竟自己“玩”的时间变少了,“每天还有人盯着要听课、做作业”。学生们还曾一度联合起来给直播软件“低分”评价以“发泄不满”,引得诸如钉钉平台的开发者们公开发帖“求饶”。
但随着线上教学的开展,绝大多数学生最终都进入了状态,对学校开展线上教育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抵触有了转变。大量新鲜的教学形式和素材,逐步把学生吸引到了“云课堂”中来。
大规模试水“云课堂”
暴露问题多多
近两个月大范围、大规模的全国线上教育实践探索,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也开创了家庭学习的新模式,使这个漫长的寒假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知识的传授方来说,尽管最初多数教师线上教学经验不足,对自己站在镜头前感到不适应,但通过逐步的摸索、交流和培训,已经逐渐熟悉线上教学原则和方法。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部分教师对教学的实际质量感到不太自信。诸如“毕竟线上教育只是自己在‘表演’,除了‘教’本身,其余的和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看不到学生们的表情,没有反馈,也不知道当时学生们听懂了没有,课后还是有点担心”“我们学校给学生提供的课程都是提前一天录播,所以只能根据家长们的反馈来进行教学方面的改进”,这些看法是不少教师们的共同心声。
对知识的接受方来说,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学生们,相对快速地适应了线上学习方式,可是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自律性差、时间规划不合理等多方面问题。根据反馈,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其他事物所分散,同时教师对此也很难产生制约。在教学内容方面,难以沟通成为了最大的教学障碍,有些高中的学生就提出,“很多知识点自己不太理解,隔着屏幕也不知道怎么样跟老师解释,只能回头多看几遍”。
同时,学生家长也对居家线上教学感到一丝茫然。有家长就反映说,“家庭突然变为了教室,自己的定位从‘生活保姆’一下子变成了‘教学助理’和‘陪读’,还是有点转不过弯儿来。”“(教师和孩子)让家长配合,可自己不知道怎么配合,只能盯着自己的孩子看他有没有干别的。”
除此之外,物质鸿沟也对线上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挑战。在一些农村或边远地区,在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参与线上教育的花销很难维持。不少边远落后地区实施远程教育的难度也很大。在扶贫第一线,很多学生家里仍然无法上网,手机信号也不稳定,网络设备没有配备。对于这些贫困和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听网络课并不容易。
据国内其他媒体报道,湖北宜昌的一位爷爷带着手机跑遍大山寻找信号,为孙女搭建了网络课程帐篷;河南罗宁的一位高三女生每天到村委会大院“借”网,只为跟上进度;湖北黄冈的一位乡村教师,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到处借钱,如果信号不好,就爬到天台在线播报。
这些案例深刻地提醒着政府以及教育的各方参与者,“互联网+教育”原本是为了弥补教育领域失衡、协调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最有可能的途径。但在此次线上教育集体化的背景下,由于物质资源的不足,所导致的知识差距矛盾日益突出。
生活在高度发达城市里的学生们相对更容易享受更流畅的网络信号,收听或观看更多线上教育资源。然而,偏远地区或家庭经济相对较低的学生们则很有可能面临缺乏接收线上教育的物质基础或是面临信号不畅、网络使用不熟练等问题,从而使一些学生不得不放弃应有的教育。
精准配套方能凸显
“互联网+教育”优势
对于受访的中小学这些传统教育机构而言,此次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大范围、大规模线上教育契机,仅仅是作为暂时无法进行现场教学困境的一种弥补。
“我们看好‘互联网+教育’这一创新模式的未来,但是目前的技术手段没办法解决线上教育同传统的现场教学在教学质量上的巨大差距”,一位从事了数十年现场教学的小学教学副校长说道,“无论是教师、教育机构或是网络平台的提供企业实际上都没有做好准备提供一套令人满意的线上教育模式。未来一段时间,除了广告效应,像我们这样的私立中小学不可能也不会把教育服务的侧重点放在互联网平台上。”
相较于传统教育机构呈现出的普遍保守态度,各大培训机构所持态度则更为开放。他们认为,目前的技术水平特别适合于他们这种小范围授课或是“一对一”授课模式。交互视频的对谈方式其实同原本的小班教学差距不大,而在线教育的新模式将在之后极大地缩减这些教育机构如教学场地、交通费用等的一些非必要支出的成本,更利于经营。
对于他们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的精准配套,他们希望尽快找到或培养一批适合线上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针对面授及非面授的两种教学具体特点,着重打造一批名师和明课程,精准服务于机构的日常运营。在这方面,“厚大刑考段子手”罗翔教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的刑法网络课在哔哩哔哩等平台的累计播放量已超过千万,受众群体也早已不再局限于司法考试的学生,而是扩展到了广大“吃瓜群众”。这种集群效应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来说是巨大的商业诱惑。
除了教育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在技术上也面临如何精准配套的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与数据统计研究所罗李副研究员说,最近全国开展的线上教学热潮中,互联网的平台企业发挥了基础作用,他们为我国上亿的教育相关人口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服务,但是平台软件在最初的设计上并不是十分契合现有的教学模式。
值得高兴的是,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这些互联网平台企业收到了不少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反馈。相关服务组未来会根据这些改良性意见在平台功能上作出修正和改进,为未来打造“互联网+教育2.0”的技术平台奠定基础。
此外,对于在欠发达地区实施“互联网+教育”所曝露出来的问题,有学者就认为政府和国有相关企业的力量不可或缺,高质量的互联网建设和互联网管理需要政府及国有企业牵头来进行制度化、规范化。
在这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已经开展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广东省清远市西岸镇东江村村委会在今年2月便作出决定,将会议室改造成网络课程教室,以便于107户贫困户的学生可以正常接收到在线课程;中国移动为保障各地校方“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在继续推动5G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和教育“名师直播课堂”联合推出了公益方案,免费名师直播资源接入28省,服务用户超千万,累计直播场次达到了20万,观看人数逼近一亿,有效地为各地无法享受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学生提供了远程教学服务。
其实,“互联网+教育”模式创设的初衷是为让教育更公平。通过这次疫情所带来的大范围、大规模在线教育的机会,教育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及各级政府事实上有必要总结这一段时间以来的的经验教训,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着眼于教育改革的长远目标,积极尝试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教育策略,利用疫情危机尝试化解教育社会化的长期问题,更进一步在人才和平台建设上精准配套,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全民的教育公平。中国电信多地架设“云课堂”
疫情期间,中国电信面向全国教育系统免费提供云课堂服务,已经覆盖湖北、北京、四川等地千余所学校、师生60.7万人。通过“云课堂”,老师可以在线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学习进度管理、统计数据分析等工作。学生在家实现课件下载,在线预习、上课、作业、考试,点播回看。截至2月1日,中国电信“云直播课堂”已服务湖北省15所学校,覆盖全省重要中学,1922名教师已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在线教学。
中国联通开展名师智享
中国联通依托优质网络资源,利用子公司联通沃云的云计算技术业务优势,免费向社会推出联通云课堂等信息通信产品。智享云课堂围绕远程课堂、教学会议等场景需求,为湖北教育部门及学校师生免费提供优质教育资源。2月1日,联通沃云联手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国教研网上线知行云课堂,为延期开学的中小学免费提供网络教学云平台及名师教学资源,保障正常教学进度。仅三天时间,智享云课堂便收到558家学校和教育局服务申请,有6564名教师进行了注册,涵盖班级1054个、学生46671人,共计开课1052次,上课时长17万分钟,上课人数1.6万名。
中国移动架起远程学习立交桥
中国移动组织网络专业人员对中小学校4G、5G网络环境进行了优化,免费提供了“多屏互动教学”“云视讯远程教学”“和教育直播教学”三套远程教学方案,搭建了覆盖全学段、全年级的远程课堂,完成学校管理员线上排课、教师线上授课、教委校长线上巡课、课程数据管理等;针对湖北疫区上线了“和教育”疫区专区,免费提供多学科、高质量名师课程资源。截止到目前中国移动已完成17省近1092万用户名师直播课堂免费资源支撑,已与全国30省市展开对接。已为湖北省内各市区的94所学校免费提供了远程教学方案,为超30万师生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中核集团有个“数学加”
中核集团同方股份旗下在线教育品牌“数学加”和同方知网,充分发挥在线教育优势,面向用户人群免费提供教育资源服务。“数学加”专注于小初高数学学科的在线辅导与培训,运营5年来为全国超过500万中小学生提供了优质课程。1月29日开始,“数学加”在线平台教育课程向全国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满足寒假和春季学期的学习需求。
中国建筑聚焦在线科普教学
中国建筑旗下中海教育联合ME学院面向各地延期开学的中小学生,上线寒假公益课程。课程内容聚焦解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背后的科学,学习有趣有料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知识。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万人在线观看直播课程。课程分为两个阶段:1月31日-2月17日的直播课,邀请来自美国的物理学教授和中国的生物学家、基因科学家,全面解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后的科学,提供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知识。
办公平台“钉钉”定制在线教育计划
1月29日,阿里巴巴旗下的免费移动办公平台钉钉发布“在家上课”计划,支持直播、视频录播等链接观看课程及群内直播多种形式,覆盖在线授课、在线提交批改作业、在线考试等应用场景,免费开放给全国大中小学使用,并覆盖农村地区,不限存储空间。同时,这一方案还包含钉钉在假期紧急研发的智能填表新功能,帮助教育主管单位和学校,进行学生每日健康状况统计。2月10日,全国多个省市在线开学,初步统计有超1亿中小学生在线开课,全国 300多个城市的学校加入钉钉“在家上课”计划,覆盖全国大概5000万学生。
腾讯紧急更新“在线上课工具包”
1月23日,腾讯乐享直播和课堂免费对外开放,一部手机即可开始直播,学生可以通过点赞/评论/提问/弹幕与老师互动;2月1日,腾讯课堂紧急上线疫情期间专用的“老师极速版”,支持老师在10秒内快速完成在线课程搭建,也可以分享授课链接邀请学生1秒上课,学生点击链接即可快速接入;2月10日,腾讯企鹅辅导推出免费公益课,邀请国内名师,为全国所有中小学生定制课程,提供从周一到周五、保持校内时间同步的全年级、各学科免费直播课。
属于字节跳动的在线教育梦
3月12日,字节跳动创办8周年之际,公司创始人张一鸣发表全员信,宣布组织升级。同时,他提到教育业务将是他重点关注的新业务方向之一。紧接着,字节跳动的全资子公司——北京星云创迹科技于3月17日新成立了北京博学互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近日还有消息称,字节跳动正在谋划收购2家上亿元营收的区域龙头教培机构,进一步打造自己的教育梦。
麦奇教育科技迎来业务增长期
中国平安旗下在线教育企业麦奇教育科技(iTutorGroup)也迎来了业务的爆发式激增。其旗下的青少儿在线教育品牌vipJr同比去年使用量增加了215%,成人在线英语教育品牌TutorABC的使用量同比增长了85%。学员的平均学习科目也从1.8个增长到2.5个。整个疫情期间麦奇教育在线学习的需求逐步向三四线城市进一步下沉。从公司给出的数据来看,春节期间其三四线城市的学员同比增长55%。
首家倒闭线上教育机构“明兮大语文”
2月13日,在线教育品牌“明兮大语文”由于资金链断裂宣布停运,欠下近2000万元学费,还拖欠了员工100多万工资,成为2020年第二家倒闭的教培机构,首家线上教育机构。明兮大语文创始人王嘉树通过公开信、媒体等渠道,一再向家长致歉。他表示自己犯了发展冒进的错误,投入速度太快。同时对公司的融资节奏产生了误判,造成了运营资金产生巨大缺口。与明兮大语文最新在谈的融资方,也由于疫情对自身业务的冲击而放弃了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