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期3000亿贷款增援A股背后

央行重磅政策落地,立即引发股市沸腾。

10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分别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明确首期贷款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

这一政策适用于央企、国企、民企等不同所有制上市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可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

1020日晚间,中国石化、招商蛇口等23家央企、民企上市公司齐发公告,称公司或控股股东已与银行签署贷款协议,贷款资金将专项用于回购或增持股份。

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是央行历史性的一次重大创新之举。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等多位专家学者表示,这一政策的快速落地显示了中国监管层对于稳定股市、增强市场信心的坚定决心。通过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支持,不仅减轻了上市公司财务压力,也为提振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

券商机构预计,央行首期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可覆盖未来12年的资金需求,且有进一步补充额度的可能,有助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大型央企积极响应

央行宣布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仅2天后,就有23家上市公司集体披露公告称,已获得银行贷款承诺函,或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用于股票回购或增持。

截至1020日晚间,共有23家上市公司公布公司或控股股东获得回购增持专项贷款,包括中国石化、招商蛇口、招商轮船、招商港口、中国外运、中远海控、中远海发、中远海能、中远海特、广电计量、迈为股份、牧原股份、阳光电源、兆易创新、玲珑轮胎、威迈斯、嘉化能源、温氏股份、福赛科技、山鹰国际、通裕重工、东芯股份、力诺特玻,合计涉及资金总额超过100亿元。

其中,央企上市公司共有9家,对政策的响应颇为迅速。招商蛇口、中国石化分别抢得A股首单回购贷款、增持贷款。

中国石化公告,1019日,公司与中国银行签订授信协议,获得不超过9亿元授信额度,用于在A股市场进行股份回购;控股股东中国石化集团与中国银行达成授信协议,获得7亿元授信额度,用于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中国石化A股股份。

此外,招商局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旗下均有多家上市公司参与。

1020日,招商局集团上市公司招商蛇口、招商轮船、招商港口、中国外运均公告获得相关专项贷款。其中,招商蛇口、招商轮船、招商港口获得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回购贷款,额度分别为不超过7.02亿元、4.43亿元、3.89亿元;中国外运控股股东外运长航获得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融资支持,贷款额度不超过3亿元,专项用于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中国外运A股股份。

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控、中远海发公告计划使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提供的专项贷款及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回购金额分别为10亿元—20亿元、1.44亿元—2.87亿元,其中专项贷款金额分别为不超过3亿元、2.87亿元;中远海能、中远海特控股股东拟使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提供的专项贷款及自有资金,分别斥资6.79亿元—13.58亿元、1.44亿元—2.88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民企方面,参与首批贷款回购增持公司股份的企业主要为养殖、光伏、芯片等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如,生猪养殖龙头牧原股份与中信银行南阳分行签署专项贷款合同,后者将为公司提供24亿元的贷款资金,专项用于股份回购;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与中国工商银行授权分支机构达成股票回购借款合同,向后者申请借款4.2亿元,用于支付回购交易价款;存储芯片设计龙头兆易创新宣布获得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自贸试验区支行专项回购贷款,贷款金额不超过1亿元,将专项用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

业界认为,在首期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的过程中,大市值央企上市公司带头增持回购,起到了标杆和引领作用。

国有大行快速支持首发项目落地

央行宣布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多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迅速支持首发项目落地。

近日,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积极落实政策,与上市公司签订了授信协议,落地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

截至1021日,中国银行已与近百家上市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向32家上市公司明确贷款承诺,涵盖集成电路、交通运输、高端制造和商业服务等多个行业。

中国建设银行已与广电计量、玲珑轮胎、力诺特玻等多家上市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资金用途涵盖股票回购和增持,企业性质涵盖国企、民企。

中信银行与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上市公司达成合作。

按照央行规定,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自主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合理确定贷款条件,自担风险,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

海通证券表示,对于上市企业和主要股东而言,2.25%的贷款利率已是较低利率,体现了央行方面对推动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支持力度。只要上市公司分红率高于2.25%,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使用贷款回购和增持股票则可获利,预计可显著激发其回购增持热情。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时,必须严格管理贷款资金,确保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目前,前述21家金融机构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开立银行贷款专用账户,同时开立与前述专用证券账户对应的资金账户,金融机构将贷款发放至该资金账户,监督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做到专款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在贷款全部清偿前,资金账户不允许支取现金或对外转账。

市场普遍认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为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低成本的增量资金,支持其回购和增持股票,有助于激发更多上市公司和股东增持A股的积极性,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

创新机制直接支撑股价提升

对于央行此番重磅推出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中信证券研究部非银金融组判断,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将直接利好红利股,预计首期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可覆盖未来12年的资金需求,且有进一步补充额度的可能,有助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是央行史无前例的一次创新之举。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机制,是央行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一次业务创新,实现了诸多重大制度突破与创新。例如,为了保障回购增持贷款工具发挥应有功能,《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大股东使用增持贷款只能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而对于股票回购,证监会规则已有要求,也是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

这意味着,上市公司或者主要股东需要在交易日的连续集中竞价交易时段买入股票,这将对股价起到直接的支撑作用,并带动市场交易量增加和活跃度提升。

市场普遍认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是央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新实践,是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长效机制。

多家券商机构表示,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这一创新性金融工具有望为股市提供长期资金,提高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上市公司通过商业银行以较低利率获得贷款,有助于降低其融资成本,更多上市公司和大股东适时进行股票回购增持,可以稳定或提升股价,保护公司实际价值;对于高股息率公司而言,提高分红率,则有助于吸引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