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信用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进入了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化协作越来越紧密的时代。结合会议主题,我谈几点看法。

2022329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对新时期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国民经济体系各方面、各环节融合发展作了全面的部署,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广东省人民政府对信用广东高质量发展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对公共领域、商业领域、金融领域、其他领域的信用服务作出了切实的安排,对统筹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建立完善信用服务制度标准、优化提升信用服务基础设施、增强服务能力、开展“春苗行动”典型示范以及强化组织领导等保障措施作出了尽可能详尽的部署。广东省的情况表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各项工作,已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全面展开,发展势头很好。

中央两办文件指出: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各级有关部门以及公共信用服务机构依法开放数据,支持征信、评级、担保、保理、信用管理咨询等市场化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加快征信业市场化改革步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用评级机构。广东省政府文件指出:加强信用评级政策供给,支持信用评级机构积极参与经济主体和债务融资工具评级业务。中央和广东省的文件都强调了信用评级在开展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人们常说,“人无信难立,企无信不兴”;又说,“诚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充分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一个“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企业在“契约经济”中的重要性。信誉犹如企业的生命。是“重质守信”还是“轻诺寡信”,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过去实行的“白名单”或“黑名单”管理办法是信用管理初期做法,过于简单。无数次的交易、千百万次的商品买卖、浩如烟海的商业活动,已经而且必定会在大数据时代被记录下来。诚信度、履约率、守法和违法的行为在信息时代已经分开层次、可以度量、进行管理、公开交流。诚信,这个被称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真正变成了“宝贵的财富”。失信,当然成为“负资产”。但是,市场违约与守信程度又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专业的信用服务机构必然应运而生。无需银行借贷时逐个全面过度考察企业信誉,也无需市场投资或贸易主体费力地调研合作伙伴的详细历史。信用评级机构的培育壮大与其他信用服务机构一起,进一步发挥了信用服务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经济活动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为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支撑保障。

世界已有几个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比如: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一定时期内引进并对中国企业信用评级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是中国作为有14亿人口的大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长期由别人给自己进行信用评级,情何以堪。所以,从长远看,我国应该培育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的健康成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比如,有一个可以依法公开的数据交易市场,强化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的配套机构,逐步完善的法制建设等。信用评级本身也需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市场运作既需要有独立的运作,也要经得起政府、社会和舆论的必要监督、管理等。

记得一位先贤曾经说过,“任何事务,当可以用数字来表达时,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它”。被称为“市场经济之父”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指出,“分工的原因是交换”。当交换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全球化的程度时,各种资源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最大程度的优化重组和交换,分工越来越细,合作会越来越紧密,效率与效益才会最大化。坚持经济全球化的主张,坚持对外开放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用评级机构,将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和长远的奋斗目标。

据了解,现代服务业纳入世界各国的统计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比三十年代诞生的GDP统计晚了大约20年。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是说,现代服务业从诞生到现在只有约70年的历史,相较于第一、第二产业,现代服务业是更为年轻的产业。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加快发展社会信用评级机构建设,包括信用服务在内的“中国服务”遍布全国、并最终走向全球,是一个可以期待的战略目标。为此,我们需要埋头苦干、踔厉奋发,致力于长期的艰苦奋斗,继续去续写“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