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国企党的领导作用 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奋斗历程中,国有企业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工作。2015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015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总纲性部署,在此后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活动和重要讲话中,对国企改革及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标和定位。按党中央部署以及《指导意见》基础上的“1N”的政策文件,目前国企改革已系统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办法和方案,国企改革制度化顶层设计已完成,“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的经验成果已基本形成,各省市相关深化推进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也陆续完善。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务必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政策,按照两个“一以贯之”行动指南,加强党对深化国企改革中的领导,发挥好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一、发挥国企党的领导作用,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企业深化改革既是党中央部署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企业自身发展的重大举措。因此,党组织在深化改革中发挥领导作用,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必然定位,也是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的根本保障。

1.国企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是党领导一切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体现。

从物质基础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保障、国防军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都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积累国家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取得历史性飞跃。全国国有企业上缴税金占全国税收收入的三分之一。特别是中央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先进生产力、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支柱力量,我们党执政兴国离不开国有企业的支撑;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也绝不能脱离党的领导。国企不容动摇的地位决定了党对国企的领导不容动摇。

2.国企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从政治基础看,国有企业拥有4000多万在岗职工、近80万个党组织、1000多万名党员,是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骨干力量,是我们党拥有的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基本队伍,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章程》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就决定了工人阶级是党执政的最重要、最根本基础。在国企发展的历程中,也曾经一度出现过只重经济建设忽视党的建设和领导,国有企业党组织弱化、淡化、虚化的问题。但事实证明,不重视党的建设、弱化党的领导,不仅国有企业发展不好,还会出现滋生腐败、战斗力下降、发展方向出现偏差、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甚至还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强化和巩固党组织对企业的领导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具体体现。

3.国企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独特优势。

从管理模式看,当前世界上流行的现代企业制度有美英模式、日德模式和新加坡模式等。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这些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通过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不管哪一种制度或模式,都是既有其所长但也有其局限,没有哪一种管理模式或管理制度可以完全照搬、拿来即用。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成就充分证明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借鉴别的国家好的治理经验、技术,但绝不能全盘照搬别人的模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治企与治国一样,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最大的现实,企业管理离不开企业使命、指导思想、所有制、职工地位、行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党的领导的独特优势,把党的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相融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治理之路,切实把我们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监督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竞争优势。

    二、发挥国企党的领导作用,            是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智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必须一以贯之。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的要求,对国企深化改革指明了总体方向,解决了长期以来党组织和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等其他治理结构的职责不清、制衡不力、协调不畅等痼疾,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创新发展,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智慧成果。

1.加强国企党的领导是把好改革方向关的保障。

按照《指导意见》明确的改革方向,以及中央出台的系列文件政策,特别是201963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国有企业改革后将会有更多、更大的自主决策权。通过改革,我们既要实现激发发展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又要让下放的权利按中央既定的方向完全用于企业发展,让党组织的意图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得到体现和执行。因此,在深化国企改革中我们必须按党中央的部署,在顶层设计上确立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好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的重要职责,以保证国企的发展方向不偏移、贯彻党中央的精神不走调,让国有企业这个“顶梁柱”保持健康发展。

2.加强国企党的领导是把好改革制度关的保障。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以及中央出台的1N系列政策,下一步各个国企也面临着自身的制度调整和改革方案设计。这些制度的完善是国企改革的前提基础。按照《若干意见》以及《关于扎实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国有企业要推动深化改革工作,必须要完成章程修订、顶层决策机构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制度、民主管理等系列制度的完善以及改革方案的制定,而这些制度均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只有在制度层面完成了党委、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职代会等各个治理层级的权责确定、程序设置,才能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对等、有效制衡、运转协调的管理格局,改革才能发挥各个主体的最大功效和主动能动性,从而形成合力共管共治。

3.加强国企党的领导是把好改革用人关的保障。

改革政策能否落地见效,人才的任用是关键。《指导意见》明确了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的总方向。在《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中进一步明确,支持中央企业所属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原则,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据此,国有企业在选人、用人、薪酬分配上将会有更大的自主权,机制方式也会更加灵活。在此政策环境下,如何用好人才,加强人才的管理、考核、激励,发挥出更大的人才效益,也是国企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按照《若干意见》,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任职上,明确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实行董事长、总经理分设,推行党组织书记、董事长由一人担任,党员总经理兼任党组织副书记、副董事长等具体规定,有效保证了党组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在中层及其他层级人才任用管理上,坚持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领导和把关是党中央对国企党建工作的要求,也是党管干部的长期优势。坚持和强化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信念坚定、勇于担当、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做强做优做大国企提供强大的人才基础。

    三、发挥国企党的领导作用,             是取得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

1.国企党组织是改革举措落地生效的关键力量。

毋庸置疑,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接下来的改革任务都是硬骨头。习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七次会议上指出:“当前,很多重大改革已经进入推进落实的关键时期,改革任务越是繁重,越要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坚定不移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新一轮国企改革是在探索中前进的,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例如,当前的混合制改革呈现波浪式前进的态势,全国各地出现了多种混改模式,包括:中国建材的资本扩张模式、中国石化的坐镇招股模式、云南白药的放弃控制权模式、中冶葫芦岛的重组退出模式、葛洲坝的控股民企新兴产业模式等。哪种模式适合自己的企业恐怕还没有标准答案,要确保国企改革攻坚克难向纵深推进,只有发挥好党组织的凝聚力,带领国企干部职工,树立“改革难、不改革更难”的坚定信念,排除杂念,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爬坡过坎的精神,全力推动国企改革“大改、真改、快改”,不负使命担当,完成国有企业的浴火重生。

2.国企党组织是制衡权力强化监督的核心环节。

保障企业经营权、管理权的相对独立性,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步骤地改变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责任制,党的领导已经不再具体干预生产经营,随着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党组织已经不再扮演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和指挥中心的角色。在国企公司治理中,国企党委并不是要取代董事会、经理层的作用,而是与其他治理主体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约的公司治理机制。在实践中,国企党委对管理层的控制,主要是发挥“参与决策”的作用,通过党组织研究“三重一大”事项来制衡管理层。国企党委对管理层的控制,主要是对重大事项研究确定方向、董事会和经营层保持一定的否决权,通过程序进入董事会和经理层等,对企业运作产生程序性的影响。

通过近几年来不断强化纪委的内部监督和廉洁建设,纪检和巡视工作覆盖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各类班子成员,贯穿企业决策、监督、执行整个管理环节,对企业公司治理的规范化起到了良性促进。党内监督,是企业内部监督的主要方面,也是国外企业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党组织可通过建立完善党建重大问题风险防控机制,用法律、制度手段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维护国有资本的权益,保证国有企业更好地服务公共利益。

3.国企党组织是防控风险确保稳定的坚强保证。

改革既是对路线方针的调整,也是对权责、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会牵涉到各个方面的利益调整。从历次改革的实践看,国企改革总是伴随着矛盾前行的,每一项改革举措的出台也极易引发不稳定因素。作为企业党组织,必须要履行好推进深化改革、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持企业稳定、维护职工合法利益等多重职责。国企党组织长期以来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员教育,既培养、吸收了企业的骨干核心力量,也在群众工作中树立了血肉相连的情感和牢不可破的威信。改革向“深水区”推进,风险防控和稳定工作的任务就更重。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确保改革进程中的稳定环境,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

深化改革是国企新一轮发展壮大的战略机遇,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大政方针,牢记使命责任,承担起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领导者、探路者、实践者的重任,敢于担当、善于创新、勇于突破,在改革的路上永不停步永远前进,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实现国有企业改革更加丰硕的成果!

(本文为武汉市委组织部“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专题培训班第二组学员集体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