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央企进博会 “购物车”提质向新

11月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闭幕。据悉,本届进博会吸引了约3500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达到297家。成交活跃,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800.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国资央企共组建96个交易分团,中央企业及所属近1400家企业约2万名专业观众到场观展、洽谈和采购。多家中央企业瞄准“全球好物”签下采购大单,“购物车”商品结构持续优化、来源范围不断扩大。

其中,35家中央企业派出57个专业团组,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生物技术等科技前沿领域,采购新技术、新服务、新项目,利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航空工业集团围绕航空制造、航空生产性服务、电子信息等重要领域,组织有关企业与外国供应商签署多项采购协议和合同,金额近5亿美元。兵器工业集团进博会专场采购聚焦“战略资源、工业原材料、精密装备”三大领域,所属公司分别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开展采购签约,累计签约进口采购合同26个,总签约金额超过370亿元人民币,再创新高。

能源行业是落实“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能源企业在做大开放蛋糕的同时,拉长合作清单,签约采购合同涵盖全产业链各个领域,以更紧密的市场和资源对接,开辟发展新空间。中核集团所属4家企业分别与美国西屋电气有限公司、加拿大坎杜能源公司、法国法马通公司等企业集中签订了6项采购合同,签约项目涵盖核电控制组件、核燃料组件、重水堆压力管等项目,交易总额约5亿美元。中广核旗下相关公司分别与法国法马通、美国艾默生等公司现场签署6项合作协议,覆盖核电建设、核电运营等领域。中国华能与西门子能源、三菱重工、安萨尔多能源以及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合作伙伴,签署燃气轮机主机设备及长期维护服务等8项采购意向协议,合计签约金额约42.45亿元人民币。

多家能源央企加强全球供应链合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海油与26家全球供应商签订进口合同和协议,涵盖了原油、天然气、深水油气装备、先进技术服务等产品;中国石油与全球26家合作伙伴签署采购协议,合同总金额173亿美元;中国石化与全球38家合作伙伴采购签约,涉及原油、化工品、设备、材料、消费品等,采购签约金额达409亿美元;国家能源集团与全球45家企业签约,涉及进口优质煤炭、高端装备及备件、先进技术服务,总金额达26.53亿美元;国机集团与多家合作伙伴签署20项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近26亿美元。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中央企业的采购清单呈现三个特点:在聚焦科技创新方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商品品类进一步丰富。其中,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采购成交有望实现量质齐升。在加强安全支撑方面,积极与合作伙伴签署油气、矿产品、小麦、大豆等大宗商品采购协议,保障粮食、能源资源的稳定供给。在助力美好生活方面,加大优质日用消费品、食品农产品、医疗器械和医疗保健等商品采购。

中粮集团与来自全球的供应商现场签约,采购世界各地的优质农产品,签约规模超百亿美元。此次签约中,中粮集团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采购单进口来源地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国机集团与多家合作伙伴签署20项合作协议,涵盖先进技术装备、汽车、高端零部件、食品及农产品、大宗商品及服务贸易等多个关键领域,签约金额近26亿美元。

医疗央企瞄准了医疗领域前沿“黑科技”。华润集团相关下属企业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代表签署了采购协议或合作协议,其中现场签署54份,总采购金额达到15.15亿美元,同比增加61%;参展商成交数量由去年的29家提高至今年的40家,参展商成交金额同比增加172%,达到5.53亿美元。国药集团不断深化合作关系,与多家世界领先的医药企业签署21项采购协议,涵盖高端医疗装备制造、医疗器械、进口医药保健食品等多个细分领域,签约金额超10亿美元。

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一如既往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携手各国企业加强科创合作和产业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为推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张郁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