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性的光芒

读完李飞飞的自传《我看见的世界》最后一页已是深夜,久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脑子里反复出现四个字“科学”“人性”。 

李飞飞,美国国家工程院、国家医学院、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现代人工智能的关键催化剂 ImageNet 的发明者,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首任红杉资本教授,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联席院长,前谷歌副总裁、谷歌云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时代》百大AI影响力人物。一个华人美国移民,15岁到美国,30年时间有这样的成就,令人叹服。 

作为科学家,李飞飞对科学有着执着的追求。20世纪90年代随父母从中国移民美国,从中产“沦落”为美国平民,全家包括李飞飞靠打工维持生计。在这种情况下,她有两次改变经济拮据的机会,但她都放弃了。

一次是李飞飞大学毕业,包括高盛和美林在内的众多知名企业许以优厚条件。书中有一段她和母亲的对话: “妈妈,我在考虑几个选择,我试了几家公司,它们给的条件很诱人。”“这是你想要的吗?”“我的意思……光是薪水就足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了,而且……”“飞飞,这是你想要的吗?”“你知道我想要什么?妈妈,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第二次是研究生即将毕业,麦肯锡公司经过面试以后,决定直接给予长期正式职位,当她和母亲谈这个事情的时候,又有一段对话: “我们真的要再次讨论这个问题吗?”“妈妈,我知道,但听我说……”“我了解自己的女儿,她不是管理顾问或者其他什么职务,她是个科学家。”母亲最后说:“我再说一次,我们走到这一步,不是让你现在放弃的。”伟大的母亲!李飞飞在书的扉页上写:“致我的父母,你们不畏艰险,穿越黑暗,让我能够追寻光明。” 

李飞飞的科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初做ImageNet不被大多数人看好,而且工作量大到无法想象。最初实验室招募大学生从网上下载和标注图片,估算完成时间要19年,优化流程后还要用18年的时间,而且经费也不够。后来受学生的启发,采用网上众筹的办法,来自167个国家的4.8万多名全球贡献者参与,从10亿张候选图片中择取了1500万张图片,涵盖了2.2万个不同类别。ImageNet建成后,图像识别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了世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北极星。当然李飞飞的科学探索不止于此。 

作为女儿、学生、同事、导师、妻子、母亲,李飞飞在面对生活和事业挑战时所展现的勇气、执着、责任感和大爱让人深为感动。和我们所听到的美国家庭关系不同,李飞飞移民美国后,和父母一直生活在一起,困难的时候,一家人甚至同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里。母亲身体不好,数次手术,李飞飞都在床前守护陪伴。

正是在守护陪伴的过程中,她深切感受到病人、医生的痛苦和无奈,才萌生了开发医疗服务的环境智能的想法。医生告诉她,即使医院再尽职,大部分病人大部分时间都是无人监控的,这一点难以避免,而很多事故都发生在没人监控的时候,因此每年有10万人死亡。李飞飞在书中写道:“这么多年来推动我前进的一直是强烈的好奇心,而现在我第一次将人工智能视为行善的工具,可以纾解像我这样的家庭每天所面临的困难。”在这个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隐私等问题也促使了李飞飞重视和研究人工智能伦理问题,这也许会是下一颗启明星吧。

书中的人性光芒还体现在李飞飞和她的数学老师鲍勃萨贝拉一家的故事。李飞飞刚到美国,因为英语达不到母语水平,她觉得每一节课都是英语课,厚重字典不离身,幸运的是她在高中遇到数学老师鲍勃萨贝拉。起初数学考了89.4分,想求老师给个A,老师没给,但激发了她努力的动力,从此老师的办公室成了她的避难所,老师的辅导帮她克服了种种障碍。萨贝拉不仅是她的数学老师,也成为她的人生导师,帮她摆脱了困境,也顺利地引导她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

萨贝拉和他的妻子琼对李飞飞视同己出,关怀爱护,让李飞飞在美国找到了归属感。每周给萨贝拉打电话成了李飞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和萨贝拉一家团聚成了李飞飞生活美好的期盼。李飞飞在书的扉页上写道:“致萨贝拉一家,当我在陌生人的世界中迷失时,你们以善意之光照亮了我的道路。” 

感动!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