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集团:央地合作打造国企改革标杆
太极集团(股票代码:600129)始建于1972年,拥有13家制药厂、20多家医药商业公司、3000家连锁药房、1.3万名员工,业务涵盖医药研发、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大健康产业等。2021年,太极集团与国药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中药战略重组,成功改革重塑,涅槃重生,构建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合作背景
上世纪90年代,太极集团凭借创新营销步入发展快车道,先后并购桐君阁、西南药业两家上市公司,完成医药全产业链布局,迎来发展辉煌期。然而,高速增长背后的隐患逐步显现,战略误判、盲目投资、粗放经营、产品迭代滞后造成企业竞争力下降,加之“担保风波”,经营持续亏损,市场逐渐萎缩,资产负债率高企,亟须改革破局脱困。
主要做法
太极集团通过央地国资在平台与业务、资金与资源、体制与机制、治理与管理、人才与技术的融合,深化改革,破困突围。
(一)央地合作双向奔赴
2019年9月,太极集团启动对外战略合作,经多轮多家投资之商洽后,最终与国药集团达成共识,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引入其全资子公司中国中药增资扩股,涪陵国投同步参与增资。2021年4月,完成增资相关工商变更,央地合作成功落地,公司股权结构由涪陵区国资委100%控股变更为涪陵区国资委持股15.916%、涪陵国投持股17.417%、中国中药持股66.667%。
此次央地合作战略重组实现了“1+1>2”的组合效应。太极集团通过增资“输血”度过资金链断裂危机,吸纳了国药集团成熟的管理经验,“即插即用”其先进的运营模式,立马激活内生动力;国药集团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强化中医药产业布局,增资强链升级发展,打造中西部地区新的战略增长极。
(二)因地制宜改革重塑
1.改革体制机制
一是规范治理体系。全面推进全级次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党建入章和民主集中制等建设,建立健全与股权多元化治理结构相匹配的股东会运作体系,全面修订“三会一层”议事规则,完善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体系。
二是加强精简重塑。取消总部机关化职位设置,建立市场化四级职位体系;按专业条线全面梳理总部职能部门,强化业务归口,整合重塑;全面启动工商业营销改革;加速“两非”“两资”企业处置。
三是建立“战略+运营”管控模式。理顺总部与子公司的权责关系,压实子公司市场主体责任;建章立制,流程再造,推进全级次企业制度体系及分层分级授权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大监督体系,强化内控及合规管理。
2.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一是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提名推荐”“起立竞聘”等方式重新聘任子公司经营班子成员,经营业绩与薪酬挂钩。
二是推行市场化用工机制。对内通过交流、内退等方式精简人员,对外通过校招、社招、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外部人才。
三是加强分配机制改革。建立以经营业绩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模式及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即期、任期、中长期考核激励全覆盖的薪酬分配机制。
3.调整产业结构布局
一是打造中药材资源优势。深化双基地建设,加强分级加工、战略储备、特殊品种经营,抓好N个大品种经营。
二是优化医药工业布局。解决产能结构性矛盾,强化产能协同、产线协调,启动打造4个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现代医药工业制造集群。
三是整合协同医药流通业务。总部成立1个营运管理中心加强统筹,川渝设立2个省级平台公司整合区域资源,建立3个专业委员会加强业态决策与专业运营。
(三)强化创新驱动,全链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3年,太极集团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构建具有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以首届科技创新大会为契机,强化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着力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
二是战略引领,数据驱动,三年打造一个数字化太极。以独具太极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全面开启全产业链升级。外部为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贯通全产业链,从药材的种植、生产、加工、营销到商业流通,实现全产业链贯通;内部为阴,把内部管理打通,提升统筹一体和高效运行的规范治理体系。外部产业链与内部管理形成良性互动,打通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任督二脉”。
成效
(一)高质量发展业绩突出
2023年相比2020年,太极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税收分别增长39%、572%、16%。公司央地合作改革案例荣获“2022十大重庆经济改革创新案例”及“第二届(2023)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践成果”特等奖,获评“2024年度十大数智先锋企业”,旗下涪陵制药厂入选“2022年重庆市灯塔工厂种子企业”名单,2024年荣获“全国质量标杆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与西南药业分获2023年度、2022年度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桐君阁药厂荣获“第八届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
(二)科学管理体系初步建成
党组织应建尽建、党建入章、党委前置研究等重要工作得到全面落实;董事会应建尽建,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独立董事占董事总数的三分之一,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健全了经理层行权履职机制;“两非”“两资”“压减”企业治理41家,其中“两非”14家;三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总部47名原高管人员多形式退出,中层人员精减近100人,全级次子公司班子精减超100人,100%实行市场化公开招聘。
(三)科研软实力显著提升
初步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平台,与41位知名专家组建科学顾问委员会,与2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成立了“陈可冀院士学术传承研究室”“廖品正国医大师工作室”“林天东国医大师工作室”,并与陈士林院士联合建立“中药创新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联合开发全球首个中药全产业链的大模型——“本草智库·中药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