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央企频频出手,市场仍显疲弱
央企在土地市场表现得非常活跃,接二连三将“地王”收入囊中。
自11月27日起,短短数日,招商、保利、中海、华润这四大央企共砸下546亿元,一举拿下北京、上海、深圳众多“地王”。
这次央企的拿地行动悄无声息。
546亿元斩获“地王”
“招保海润”四大央企在京沪深上演了一场静悄悄的拿地大战,短短四天内豪掷546亿元抢地。
在这场土地争夺战中,中海地产一马当先,以282.33亿元拿地,成为砸钱最多、拿地最多的央企。华润以175.51亿元位居第二,保利以88亿元排名第三。
公开信息显示,11月27日,中海以36.45亿元的高价拿下上海杨浦地块。11月29日,中海再次发力,以153.32亿元的巨资一举拿下北京酒仙桥、小红门、十八里店三宗组团地块。12月2日,中海与华润联合,以185.12亿元的总价拿下深圳湾地块。四天时间,中海总投资282.33亿元用于拿地。
华润也不甘示弱。11月27日,华润在上海连拿三地。包括与建发金茂联合以15.81亿元拿下普陀桃浦宅地,与越秀中能建联合以78.969亿元拿下浦东新杨思地块,以及单独以51.36亿元拿下虹口四川北路地块。加上与中海联合拿下的深圳湾地块,华润拿地总耗资达到175.51亿元。
保利则把火力集中在了上海,11月27日至28日共拿下闵行梅陇地块、浦东唐镇、杨浦三幅地块,总耗资88.46亿元。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前11个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为7431.8亿元,同比下降31.5%。在新增货值方面,华润置地、保利发展和绿城中国位列前三,金额分别为1091亿元、1001亿元、958亿元。华润置地和保利发展为央企,绿城中国第一大股东为中交集团。新增货值方面,排名前三的均为央企。
最近一个月,头部央企拿地决心更是非常坚决。比如,在最近上海第七批次土地出让中,10宗待拍地块,华润置地报名了8宗,中海地产报名了7宗,保利发展报名了6宗。
为何悄无声息
在大多数情况下,“地王”总是以大张旗鼓的方式登场,海报满天飞,庆祝声此起彼伏。然而,这一次“地王”却悄无声息地到来。原因是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以往的地王庆祝海报,表面上是庆祝新项目的到来,实则是一种预期管理。在过去,“地王”往往意味着市场看涨,买到就是赚到,现在则未必。
例如,在中海以153亿元拿下的地王中,酒仙桥、十八里店、小红门三个地块的土地价格分别大约是50.22亿元、78.83亿元、23.95亿元。扣除托幼用地、综合商服用地的面积和对应价格后,楼面价分别是:酒仙桥地块大约每平方米6.4万元;十八里店地块每平方米4.3万元,小红门地块大约每平方米4.4万元。
这些楼面价远远低于这些地区对应的新盘价格。例如,酒仙桥区域,在售新盘北京宸园每平方米12万元;十八里店在售项目保利的朝央和煦,每平方米8万元;小红门地块较新的在售项目,均价也在每平方米8万元。这次酒仙桥、十八里店、小红门三个地块的“地王”楼面价仅相当于新开盘的50%,完全属于“腰斩”。
当这些“地王”的地价并没有高于目前在售的项目时,虽然名字还是叫做“地王”,但“地价”比之前便宜了。比如,现在酒仙桥“地王”地块的楼面价大约每平方米6.4万元,算上建安成本、品牌溢价等,可能卖到每平方米8万元左右。购房者的预期是,这个“地王”的房价将来一定不会高于现在的新盘,也就是每平方米12万元。
购房者的预期变了,使得“地王”的光环不再那么耀眼。
央企也在断舍离
自2021年7月房地产市场下行以来,头部央企在过去几年里逆势进取,销售业绩超越百强均值。然而,到了2024年,头部央国企的“画风”忽然转变。销售和拿地活动开始大幅下滑,融资的手也缩了回去,资产开始被甩卖。
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1-11月房企销售业绩TOP100榜单显示,前11个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38516亿元,比去年跌了32.9%;拿地总额为7431.8亿元,同比下降了31%。
在销售额方面,保利发展、中海地产、绿城中国稳居榜单前三,销售额分别是3080亿元、2704亿元、2467.2亿元,但同比下滑了22.90%、5.78%和3.77%。别的央企也没能幸免,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分别下滑了20.71%和30.2%。
在拿地方面,去年1-11月,拿地最多的企业是保利,共花费1125亿元。今年拿地最多的企业依然是保利,共花费476亿元。
不光是销售下滑和拿地收缩,央企也开始清理那些“弱质资产”。比如,2024年,保利北京把北京利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拍卖,底价25亿元。华润置地把石家庄公司的100%股权也卖了,底价34.41亿元。中国金茂把天津体茂置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也挂出去了,等等。
2024年9月底,有关部门出台了一揽子刺激楼市的政策。之后,楼市和股市一样,应声向上。中指院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的回暖尤为明显。11月深圳二手房成交量达到8500套,为4年来的最高点;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创下近44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北京和广州的二手房成交同比大幅增长50%以上。20个主要城市的二手房成交套数环比增长11.7%,同比增长26.3%。
不过,像之前的几轮救市一样,前期热度消耗完后,市场又会趋于冷静。到11月底,贝壳找房APP也开始出现大量降价房源。
在销售额下滑、市场下行的打击下,央企再去拿“地王”已经不再值得宣传了。
“戴维斯双杀”
那么,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何时回暖?
华泰证券复盘了美国和日本的楼市经验,得出了一个结论:房地产见底之时,租金收益已经超过或非常接近于房贷利率。“美国次贷危机后,房价触底回升的2012年,租金收益率为5.27%,而房贷利率为3.66%;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房屋价格指数触底回升的2010年,租金收益率为2.17%、房贷利率为2.48%。”
过了这个门槛,市场才能回暖、房价才能涨、土地市场才能热起来。换言之,如果居民收入不涨,租金下探,房价想涨都难。
股市里有个词叫“戴维斯双杀”——利润估值双杀。一只股票,每股利润4元钱。要是投资者看好,觉得它有前途,愿意给它100倍估值,股价就能飙到每股400元。要是市场不好,利润掉到1元钱,投资者开始唱衰,估值也缩水到四十分之一,这时它股价能跌到每股10元。
很多上市公司都上演过“戴维斯双杀”戏码。在楼市中,这种“双杀”戏码同样在上演。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50城住宅平均租金有所下降,其中9月数据环比下跌0.39%,同比下跌2.52%。如果居民收入无法提升,房租持续下降,租金收益无法超过房贷利率,市场信心难以恢复,那么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可能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