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会分论坛:中国亟须突破网络安全关键技术,掌握安全主动权

  作者  张宁

网络安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数据安全保护成为安全的重要领域,中国的《数据安全法》经过公开征求意见也已经进入最后的审议阶段。

97日,由中国贸促会主办,《中国信息安全》杂志社、中国贸促会信息中心联合承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网络与数据安全”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上,来自网络安全行业的领导、院士、国内外专家、大型跨国企业代表等针对当前中国网信产业如何助力全球贸易安全、大型企业全球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企业“出海”的网络和数据安全等当前网络安全产业的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国际数据公司预测,中国到2025年会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圈,在这个情况下,我认为中国应该首先在数据产权上有自己的看法或者推出相关政策。数据产权方面最关键的就是明晰个人数据和产权,可以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网络安全与科技安全研究所副所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魏亮在本次论坛上指出。

中国亟须突破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掌握安全主动权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当前乃至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习惯,让我们与网络的关系比以往更加紧密,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放眼全球,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数据安全的相关规范。

对于当前全球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的现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孙俊称,当今世界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被提升到了前所有未的高度。未来,对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严格、措施会越来越规范,这对我们网信行业企业,以及涉及网络信息与数据的其他行业企业,特别是“走出去”的企业,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数据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日益加深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新的生产要素,已经渗透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当前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新基建”浪潮正在兴起,做好网络安全保障就显得格外重要。当下我们亟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壮大网络安全产业,从而掌握安全主动权。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蔡吉人在论坛上提出,国家坚持维护数据安全和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并重,以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促进数据安全,以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的发展实现数据安全和发展的共同推进。

“这其中,密码是网络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为网络数据安全提供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发挥密码在网络数据的身份鉴别、数据加密、信息传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密码服务和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是密码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蔡吉人说。

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  数据要素是基础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新兴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四个关键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网络安全与科技安全研究所副所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魏亮在论坛上指出,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局面,我们应该化危为机,加快产业升级,重塑生产体系。

“数据要素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竞相提升数字要素地位。未来数字丝路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明晰个人数据产权,做到数字为桥、产权为基,协调国内外双循环发展。”

魏亮说,加快产业升级的抓手是发展数字经济,通过推动数字经济,使产业能够实现国际国内相互促进和双循环的发展格局。

“大部分的数据通过数据产权的方式来解决,就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在国内搞新基建,在国外是数据丝绸之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所以数据产权的确权异常重要,这是我们现在必须解决的命题。这个命题的根本就是只要找到一个能够使各国政策同意,同时以区块链技术或者说更先进的技术为中介的这样一种交易模式和定价模式,那么数据产权就能够推动双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中国、美国和欧盟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维护数据安全这两个方面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总体来说中国的做法比较平衡:一方面,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提出“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这一观点的。

魏亮指出,美欧在这方面的主要侧重点是“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是战略资源是给国家用还是老百姓用?怎么用?可能他们还没有达到我们这样的认识程度。

在美国,发展数字经济是主要的推动方向,这个方向怎么推?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字经济协定,包括新一轮自贸协定中数字贸易的约定,来推动一个高水平的数字经济网络。

高水平的数字经济网络包括美日的数字经济协定、美加盟协定CPTPP,包括正在谈的英日自贸协定,这些贯穿起来都是可以称作是“美式框架”,通过这些协定构成了美国促进数字经济或者数字贸易发展的网络。那么如何维护这个网络的数据安全?据了解,目前美国在联邦层面琢磨不多,主要是通过规则互认的方式实现数据安全。这一点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