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军工企业科技人才 “四链融合”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中国船舶党校始终坚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站位,在推动人才强企战略落地,打造船舶工业人才高地,支撑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和造船强国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探索构建形成了以推动科技人才发展为核心的“四链融合”培训体系,为军工企业科技人才培养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军工企业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践行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当前,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人才的竞争空前激烈,装备研制所需的一些元器件、原材料、软件等重点物项遭受出口管制,因此必须以更大力度加快自主可控攻关。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船舶工业承担着兴装强军、兴船报国的责任和使命,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亟需培养一大批船舶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打造船舶工业人才高地。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党校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国船舶党校作为集团公司干部人才培训主渠道、主阵地,更应发挥好在人才培养、成长规律研究等方面的优势,聚焦科技人才自主培养模式、创新培训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人才专业技术和创新水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产业自主可控。
(二)满足高质量发展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中国船舶集团构建了以战略科学家、院士为引领,以高级专家、型号领军人才为带动、以青年拔尖人才为支撑的梯次分明、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科技人才队伍,中国船舶党校作为集团公司科技人才工作主要支撑单位,紧盯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度参与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围绕任务需求、能力开发、学习发展、管理保障等方面,搭建具有船舶特色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更好推动集团公司科技人才梯队建设,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三)解决当前科技人才梯队加快培养的现实需要
对标世界一流目标、国防军队装备自主创新需求,军工企业科技人才梯队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塔尖”科技领军人才较缺乏,知识能力储备不足,后备人才成长缓慢,因此亟需建立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加速人才成长。中国船舶党校坚持从顶层设计出发,明确人才引领发展目标,聚焦人才、专业、工程、战略一体化设计,创新构建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对于强化科技人才系统化培训、体系化培养、精准化施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军工企业科技人才“四链融合”培训体系建设路径
中国船舶党校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工程研制规律,树立学习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思维,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开展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将基于能力提升的系统化培训体系融入人才全周期培养体系中,将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工程任务同部署同设计,共同促进战略目标实现,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工程任务为牵引,以成长规律为纽带,以能力进阶为路径,以项目管理为保障,着力打造集任务需求链、成长动力链、能力进阶链、流程管理链为一体的“四链融合”科技人才培训体系,探索形成“工程需求牵引专业发展、专业发展带动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促进工程成功”互动模式。
(一)以工程任务为牵引,建立完善“战略+专业+工程”的需求管理体系
1.立足战略规划,从战略解码到战略落地一体化设计论证
以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为目标,强化科技人才培训体系统筹规划和前瞻性布局,充分梳理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探索等核心任务,层层解析战略蓝本,全面解码从成员单位级、集团级到国家级,从设备级、系统级到工程型号级的“三层级”人才建设目标,通过人才调研、学员座谈、关键访谈等形式,精准把握任务重点和人才战略要点,科学研判科技人才发展趋势、任职要求和成长学习需求,以“顶层设计保证成果产出”为基本原则,促进科技人才在培训中达成战略共识、找到战略焦点、明确执行步骤、打造协同关系。
2.赋能专业建设,从总体技术到关键专业领域分阶段推进
坚持“总体牵引、对标找差、专业支撑”原则,建立专业建设赋能生态圈。聚焦船舶总体设计和总装集成能力、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水平提升,对标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建设目标,系统梳理战略与体系等11大专业学科建设的关键要素,在青年拔尖人才轮训中试点开展从总体技术到关键技术、基础通用技术及新业务等分专业领域培训提升,开发转化成结构化的专业培训知识体系和案例教材,进而推动集团公司专业领域学科建设和研制模式改革。
3.融入重大工程,推动“人才+工程”同设计同部署
结合重大科技专项和工程任务需求,全面盘点重大工程中科技人才结构、专业布局、工程研制难点、技术瓶颈以及人才发展重点等,研究工程研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调研总结科技人才在牵头工程研制中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生产设计到测试试验百余项堵点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思路创新、难题攻关和新技术开发等具体举措,从中挖掘萃取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实践案例,并进一步纳入协同攻关课题库,有效推动重大工程的实施落地。
(二)以能力进阶为路径,科学构建“技术+管理+素养”的能力开发体系
1.基于能力素质,明晰各成长阶段的培养要点和培训重点
围绕 “培养哪些关键或短板能力” “通过培训可提升哪些能力”“具体培训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培训”等问题,中国船舶党校深入研究科技人才发展路径和人才特质,界定每个成长阶段业务活动范围,从技术、管理、素养三方面培养目标,分别厘清各阶段关键业务能力,以此作为培训课程开发要点指南。
2.聚焦核心人才,迭代开发岗位应知应会和能力提升课程
基于任职资格和能力提升要求,设计开展岗位应知应会和能力提升进阶轮训,开发形成专业、务实、可持续的标准化课程和知识体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突出隐性经验显性化,选取资深专家提炼技术创新方法、工程研制流程等高价值实战性经验,以书面化形式进行传承传播;第二阶段,促进显性成果标准化,将书面化的实战经验编排成标准化的《课件内容指南》或者《操作手册》,形成可复制的内部教材;第三阶段,实现标准内容生动化,通过在科技人才培训项目中试讲、在学员互动中反馈,不断迭代技术领域知识库和课件库,引领打造行业标准。
(三)以成长动力为纽带,积极打造“个人驱动+组织驱动+文化驱动”学习驱动系统
1.激发自驱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认知水平
为解决部分科技人才仅关注当前技术应用和业务完成,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创新、自身综合能力短板认识不到位且改善意愿不强等问题,探索组织项目管理+学员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设置班委会、学习组、专业组,促进学员进行自我管理,达到学学相长的目的;同时邀请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和总部业务主管部门领导担任专业组导师,对专业组协同共创的技术路线图进行指导,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强化组织驱动,发挥团队学习和成果牵引作用
一方面,以高质量“团队学习”,助推高质量“个人学习”,在科技人才培训项目中创新应用“素质拓展+集中培训+主题研讨+技术考察+科技论坛”五种教学形式,全程贯穿“课堂互动30分”“每日心得分享”“一课一评估”“专业共创展示”“学习行动计划”五种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经验场景式交流、学员间问题沉浸式研讨、专业间协同演练攻关;另一方面,以高质量“成果输出”促进高质量“学习输入”。教学设计中,学习组完成以人才培养、研制管理为主题的结构化研讨报告,以人才调研报告、专业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向集团公司及学员所在单位反馈,牵引人才制度优化和培训学习输入,有效发挥组织驱动作用。
3.突出文化驱动,形成精神领航和文化传承机制
从文化影响入手,建立精神领航、文化传承、文化蓄势等机制,帮助学员从思想根基进行技术行为和思维习惯的改善提升。一是强调精神领航,在教学开发中重点挖掘体现军工精神、科学家精神、船舶精神内涵的案例故事,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助推发展的榜样学习“震撼效应”;二是强调文化传承,在项目中建立师徒带教培养模式,推动成员单位与学员、导师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书》,形成在岗实践和集中培训的常态化专业交流、学术探讨、工程经验切磋机制;三是强调文化蓄能,推荐学员代表在科技论坛上分享,现场邀请集团首席专家一对一辅导,在项目中打造“类学术”“类科研”场景,营造平等、宽松的学术“小环境”,进而牵引形成“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技术民主“大环境”,发挥科技论坛外溢价值。
(四)以流程管理为依托,精益塑造“全要素+全周期+全过程”管理保障体系
1.聚焦全要素主题设计,深入应用系统工程思想方法
按照系统工程方法三维结构实施,建立“时间维、逻辑维、专业维”培训主题设计体系,时间维主要基于产品全寿命周期理念,从概念研究、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详细设计与生产、部署与实用全寿命周期来设计项目管理主题培训;逻辑维基于科研人员对产品技术认识过程,从要求分析、功能分析、设计综合、试验验证等全过程设计技术管理主题培训;专业维基于工程专业技术要素,主要包括总体技术、控制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等设计专业主题培训。
2.关注全周期人才成长,实施分层分类差异化培训体系
根据科技人才发展不同层级、成长不同阶段特点实施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面向技术骨干为主的种子层,侧重岗位必备知识、专业基础、规范标准、任务场景经验等最佳实践沉淀;面向青年拔尖人才为主的高潜层,侧重专业对标、行业前沿、工程研制、项目管理等问题解决、技术创新课程;面向以高级专家和型号两总为主的核心层,侧重战略思维、系统工程、协同创新等拓宽视野,掌握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课程。
3.畅通全过程项目管理,实现培训运营流程标准化规范化
基于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绘制学习成长地图,试点“以考促学”模式,将学习结果与考核上岗挂钩,逐步建立集评价机制、学习地图、课程设计、师资开发、教学管理为一体的全过程培训项目运营管理体系,推动关键岗位如型号人才队伍“上岗必学、学习必考、学有所用”机制建立。采用“自主开发为主,组织开发为辅”相结合形式,按照需求分析、大纲设计、材料开发、验证与修订、教学评估反馈再修订的五步闭环开发法,逐步构建专业领域与型号专题课程体系;通过定期组织精品课程开发、重难点课题研究和学术研讨等,实现科技领域高端师资的共建共享,着力打造国防军工课程成果品牌。
三、军工企业科技人才“四链融合”培训体系实施成效
(一)有效提升科技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自2020年起,面向集团公司关键人才培养,持续开展战略科学家研讨班、型号“两总”能力建设研修班、科技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青年拔尖人才轮训班、工程硕博士入企集中培训等,高质量完成了800余人次调训全覆盖;面向成员单位技术专家、科研骨干任职能力提升和装备研制水平提升开展专题培训班,5000余人次参训,构建基于科技人才职业生涯全周期发展的纵向分层分阶段、横向分领域分专业的培训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工程成功同部署共推进。
(二)极大激发科技人才价值创造活力
系统梳理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领军带动作用发挥、大胆使用青年拔尖人才等方面11类科技发展战略问题及人才培养合理化建议;萃取了型号研制体系设计、研制保障条件、型号项目管理、型号队伍创新文化培育、科研生产一线人力资源管理等6大类瓶颈课题,现场演练攻关,提出解决方案基本思路;深入调研各单位科技人才政策落地情况,提出了近600余条可行性措施,达到“课堂学+演练干”效果,高质量输出500余项案例,近100篇战略引领、型号研制、科技人才发展研讨报告,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价值创造作用和培训溢出效应。
(三)充分沉淀科技人才研究与培训范式
形成“教研咨”一体两翼专业发展模式,其中“教”致力于培训体系建设,以“三力五阶”课程开发为重点,提炼课题研究需求;“研”致力于科研体系建设,包括人才成长规律和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关键问题研究等,为人才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咨”致力于人才工程建设,包括组织工作分析、人才战略与顶层设计、人才工程举措、人才制度等,支撑人才工作标准化水平提升,进而牵引人才专业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