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资讯

去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

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75238亿元,同比增长14.4%。我国服务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其中,出口31755.6亿元,增长18.2%;进口43482.4亿元,增长11.8%。专家分析,服务贸易正处于创新提升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分析认为,当前全球服务贸易增速明显高于货物贸易增速,服务贸易成为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与此同时,中国服务贸易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多部门发文解决生态环境

损害赔偿实践难题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单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推动解决实践中突出问题,回应地方关切。这份意见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筛查、启动、调查、评估、磋商、司法确认等全流程办案程序提出具体要求,重点围绕显著轻微、简单和重大三类案件,分别规定了判定原则和办理要求,完善了与行政执法、环境公益诉讼的衔接,强化了资金管理、宣传培训和信息报送等保障机制,指导改革常态化运行。

 

今年1月中国大宗商品价格

总体平稳开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月5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BPI)为111.2点,环比微跌0.05%,同比下跌0.9%。从指数运行情况来看,受春节假期影响,指数略降0.05%,与上月基本持平,指数环比、同比降幅均明显收窄,且与往年同期比较,回调幅度也明显偏小,表明大宗市场新年开局总体平稳,企业对节后市场信心增强。分析称,从全球看,尽管当前仍面临贸易政策和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但全球通胀预期回落,全球经济增长正逐渐趋于稳定。总体而言,支撑中国大宗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逐渐增多,经济稳中有进态势有望进一步延续。

 

第五代综合科考船“同济”号下水

近日,国内首艘取得远程遥控、开阔水域自主航行智能符号的第五代综合科考船“同济”号下水。“同济”号由中国船舶集团负责设计建造总承包、项目管理和施工建造的,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2000吨级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该船计划于2025年5月交付。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首艘2000吨级智能型海洋综合科考船,用于同济大学海洋学科和其他单位的科学考察航次、海上工程施工任务以及学生海上实习等需求,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涉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装备保障。


 

我国首艘内河大型清洁能源滚装船

正式下水

近日,我国首艘内河大型清洁能源滚装船——川江清洁能源滚装船项目首艘船舶在湖北省秭归县正式下水。该船是由三峡集团长江电力所属三峡电能联合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共同打造的新能源应用试点示范船舶,旨在以清洁能源为船舶动力,促进三峡库区船舶减污降碳,打造三峡库区绿色航运示范项目。船舶采用“甲醇单一燃料发电+电力驱动”动力系统,包括3台1200千瓦的甲醇燃料发动机、3台1050千瓦发电机及推进电机、2套600千瓦时级船用锂电池电源,形成了多元融合、绿色驱动的清洁动力系统。该船设计航速每小时20公里,预计每艘船较同类型燃油船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7.5吨。

 

“八百里皖江第一隧”双线贯通

1月26日,由中国铁建设计承建的安徽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左线贯通,标志着“八百里皖江第一隧”双线贯通未来,驾车穿隧过江仅需5分钟。芜湖龙湾长江隧道是安徽省首条过江隧道,被誉为“八百里皖江第一隧”,位于芜湖市长江大拐弯处,设计为双线双向六车道的城市快速路,全长5965米,设计时速80公里,其中盾构段长3958米,采用“皖江复兴号”和“皖江奋斗号”两台15.07米超大直径盾构机同向掘进。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风险系数高。盾构机长距离穿越上软下硬高粘复合地层、断层破碎带和可燃气体地层等10余种混合地层,堪称盾构掘进的“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