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公司碳资产管理“科技—产业—金融” 良性循环体系构建与创新应用

一、研究背景

碳市场的出现使碳排放配额和碳减排信用具备了价值储存、流通和交易的功能,从而催生了碳资产。碳资产管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碳资产的流转效率,是推动能源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创新应用、产业拓展升级、金融赋能发展等多维特点,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具有高度契合性。

践行“双碳”战略,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作为新型能源体系的平台和枢纽,电网企业除了从技术角度助力“双碳”目标,还必须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摸清自身碳资产家底,并根据碳资产金融属性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打造碳资产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良性循环与协同发展。

二、主要内涵

成果以政策、理论、调研和实践案例为基础,以南方电网实际需求和碳达峰行动方案为导向,系统研究南方电网碳资产管理“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研究首先对碳排放权交易、碳资产、碳金融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之后归纳总结了电网企业的碳资产核算方法,并对南方电网公司自身的碳资产以及带动全社会减排形成的碳资产进行了盘点开发。在此基础上,成果分别构建了针对履约周期的碳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和针对项目的碳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并对南方电网公司相关的碳资产进行了价值评估。

成果综合考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资金需求和主流碳金融产品特点,提出电网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能够应用的碳金融产品,结合电网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合理选定能够发展的碳金融业务,从而设计出电网企业碳金融业务的总体布局,并结合实际研究碳金融业务应用与发展的创新模式。

电网企业具备发展绿色股权融资的条件,可在此基础上考虑其他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并探索再融资等其他绿色融资方式。建议电网企业重点关注绿色基础设施REITs的发展机遇,能源电力领域的基础设施REITs同时获得政策支持和投资者青睐,才能有效盘活底层资产、扩大融资供给。电网企业具备发行可持续发展主题债券的基础,考虑电网主营业务和低碳转型需求,建议重点关注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绿色ABS)三类产品的融资机遇。

成果提出了碳资产管理在电碳技术应用、碳资产开发、碳金融发展三方面的策略建议,并进一步有机融合研究形成碳资产管理综合策略,主要包括“以CCER项目申报重启为时间点、分阶段开展碳资产管理业务”“以重点业务为突破口,分类开展碳资产经营活动”“提高数字化水平,强化科技赋能”“持续提升产融协同、融融协同”等具体策略。最后,研究构建了电网企业碳资产管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

三、主要创新点

系统构建电网企业碳资产管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推动电网企业碳资产业务实现科技应用、产业拓展、金融赋能协同发展。循环前端是科技,通过碳排放监测、数字化技术做好碳资产识别与评估是体系基础;循环主体是产业,通过碳盘查、碳咨询、CCER开发等业务主体用好用活潜在碳资产是体系重心;循环后端是金融,通过碳金融产品赋能加速产业发展、放大碳资产价值是体系延伸。

多维度多层次盘点南方电网公司碳资产,首次对南方电网公司带动全社会减排碳资产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覆盖电网企业配额碳资产和信用碳资产,并分别量化测算南方电网公司通过新能源并网、建设储能电站、电能替代等方式在助力全社会节能降碳工作中发挥的效应。

精益构建电网企业碳资产分类分级估值模型,为各类碳资产评估提供科学方法支撑。对配额碳资产和信用碳资产采用履约周期尺度和项目尺度等多种方式进行估值,综合运用了市场法、现值法、成本法、实物期权法等多种方法,不仅评估了碳资产各年的市场交易价值,也评估了减碳项目的价值,使评估结果更科学全面。研究发现通过实物期权法对项目估值能够更准确地挖掘碳资产的内在价值,也更有利于未来提高碳金融证券、碳信贷抵押物等金融产品的价值。

创新运用量化评分模型研究设计电网企业碳金融业务布局。综合电网企业内外部因素对碳金融业务进行评分,将碳金融业务划分为加速扩张、重点突破、稳步发展和前瞻布局四个类型,形成电网企业碳金融业务发展布局。同时,根据风险偏好理论提出均衡、保守和乐观三种业务模式,提升业务布局的适用性。

基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协同共促视角,统筹研究制定电网企业碳资产管理综合策略。结合电网企业涉碳业务特点提出了电碳技术应用策略、碳资产开发策略、碳金融发展策略,对电网企业碳资产管理进行全面梳理,首次创造性地将科技与金融作为碳资产管理的“双轮驱动”,为未来电网企业开展碳资产业务提供方向与支撑。

四、南方电网公司碳资产管理策略

(一)在CCER项目重启前,加快构建碳资产管理体系

CCER项目重启之前,工作重点是加快构建碳资产管理体系:

1)建立碳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在总部成立碳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并在各分子公司成立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组,形成上下协同有效联动工作机制,进而实现碳资产管理的“统一盘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交易”。

2)建设碳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整合现有平台及系统,建设南网碳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提升碳资产相关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管理能力,实现碳资产数字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解决数据集中统一管理难、数据管理成本大、数据管理时效性不高等问题。

3)完善碳排放盘查流程体系。总部成立碳盘查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指导碳盘查的实施和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分子公司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碳盘查工作的实施和报告的编写,以及对相关人员培训。通过碳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获取南方电网总部及各分子公司的碳排放基本信息,并确定各类碳排放的排放因子、计算方法,形成企业碳盘查标准,编制南方电网碳排放盘查清单,以及碳排放盘查报告。

4)有序策划CCER项目为重启做准备。组织碳资产管理公司对拟开发的CCER项目编写项目计划文件、进行额外性论证以及预估减排量,并同步推进优化现有SF6减排、特高压输电方法学,以及开发创新电能替代、储能方法学的相关工作。

(二)CCER项目重启后,聚焦推动碳资产保值增值

CCER项目重启之后,工作重点聚焦推动碳资产保值增值:

1)启动CCER项目备案与实施。CCER项目重启后,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提交监测报告和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减排量核证报告进行减排量备案申请,并充分发挥碳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对CCER项目的文件设计、项目审定、项目备案、排放监测、减排核查、CCER签发等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

2)开发多元化的碳金融工具。通过碳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结合碳盘查数据开展碳期货、碳期权、碳质押(抵押)、碳托管、碳债券等业务,为南方电网公司自身和客户的碳资产保值增值。

3)积极谋划发展碳咨询业务。积极申请碳交易所、国际排放贸易协会等相关机构会员资质,谋划布局碳咨询业务。具体包括碳核查、碳达峰、碳交易、碳中和、碳资产管理咨询,以及碳资产管理平台6大板块,初期以服务南方电网公司内部碳资产管理业务为主,后期可逐步拓展到国内重点排放行业以及各级政府、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

(三)构建“电—碳”耦合体系,推动绿电市场与碳市场协调发展

考虑到绿色电力交易市场建设也在同步进行中,而绿色电力交易与碳交易存在一定的耦合机制,南方电网公司应积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电网企业技术优势和平台作用,通过协助政府构建完善“电—碳”耦合体系,打通两个市场之间的壁垒,主要聚焦3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电—碳”大数据的登记中心。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对电力交易和碳交易的关键数据进行存证追踪。

2)建立“电—碳”联合监管机制。实现对两个市场的监管协同,并基于绿色电力消费的不同场景,对碳排放核算政策调整进行优化。

3)建立“电—碳”环境权益转移机制。实现绿证、碳减排量、CCER等多重环境权益的同步交易和交割机制,由电力交易中心和碳交易中心协同清算。

五、碳资产管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

2021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良性循环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从而推动整体向积极方向发展,“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本质上是通过产学研资深度融合,以产业发展需求引导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以金融手段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金融发展三者耦合。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将成为经济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的主引擎,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更是在原创技术供给、核心技术攻关中发挥骨干作用,并且具备整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全链条能力,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处于关键位置,中央企业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将为中国经济的全局性循环提供坚实支撑。

碳资产管理是推动能源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创新应用、产业拓展升级、金融赋能发展等多维特点,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具有高度契合性。作为新型能源体系的平台和枢纽,电网企业应着力打造碳资产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良性循环与协同发展。碳资产管理业务循环前端是科技,通过碳排放监测、数字化技术做好碳资产识别与评估是体系基础;循环主体是产业,通过碳盘查、碳咨询、CCER开发等业务主体用好用活潜在碳资产是体系重心;循环后端是金融,通过碳金融产品赋能方式加速产业发展、放大碳资产价值是体系延伸。

推动电网企业碳资产管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一是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依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突出电网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消除过于重视短期利益的现象,有利于充分聚焦长期的、底层技术的关键价值,力争取得创新突破,为更好促进产业发展夯实基础。二是要建立现代碳资产管理产业体系。充分挖掘碳资产管理市场潜力,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碳资产行业形成集群,通过规模经济和产品的多样化、差异化实现经济效益。三是要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对碳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服务作用,以及资本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作用,通过有效配置资源推动科技与产业发展。

六、创新应用与效益情况

成果为南方电网公司碳资产业务开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支撑。研究构建的配额碳资产和信用碳资产核算方法模型被应用于南方电网公司首次全网碳盘查工作。研究提出的碳普惠实践建议在南方电网公司支持云浮市悦塘村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碳普惠开发中得到应用,项目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可为村集体带来额外收益,助力乡村振兴。整合电网涉碳资源开展碳资产开发等研究建议被应用于南网碳资产公司实际工作。

成果支持了电网企业碳金融业务创新发展实践。参考成果研究结论,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了全国首个碳中和融资租赁服务平台,建立起融资利率与碳排放量挂钩的浮动利率机制,引导客户由被动减排转为主动减排,为光伏、风电、节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减排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超27亿元;“碳金融”业务实现零的突破,研发“绿色项目+融资+评估”融融协同新模式,引入65亿元低成本资金。

(文章来源:南方电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