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起友谊与发展的丰碑 中交一公局集团承建援埃塞俄比亚河岸绿色发展项目建设纪实
这里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古人类从这里迁徙,三千年的历史见证着非洲的古老文明,如今自尊、自豪的埃塞俄比亚又成为自强、自立的非洲发展典范。
这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和支撑、桥梁与纽带,一带一路战略犹如古人类走出非洲后的“逆向迁徙”,资金、技术、人才从中国反哺非洲大地。
这将是一座非洲功能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综合广场,是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建交50周年的友谊见证,它还将见证一带一路下两国合作的新机遇,并将促进埃塞俄比亚迈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天地。
中国与埃塞俄比亚互助共赢的历史需要铭记,援埃塞俄比亚河岸绿色发展项目(以下简称河岸项目)作为承载两国友谊与发展的历史丰碑,在中国驻埃塞俄比亚人员的齐心努力下,在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期盼中,蓝图正逐渐变为现实。
“干得漂亮!”
占地28.58公顷的河岸项目是集景观、建筑、市政、道路、水利等多专业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是中国政府重点援外项目,也是埃塞俄比亚政府高度重视的“第一优先”项目,是落实国家领导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倡议中“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国家外交部和商务部等部门都将其作为一号工程来对待,而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一公局集团)作为建设单位更是当作首要责任来履行,集团董事长亲自挂帅指挥,调动国内、国外两条供应链,整合埃塞俄比亚二十余个项目部的资源支援河岸项目。
2019年10月1日,河岸项目开工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埃塞俄比亚政府总理阿比在致辞中体现出对项目的热切期待。中交一公局集团副总经理刘东元在发言中表示,公司将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光荣的使命感,精心组织,全力投入,确保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工期,向中埃两国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交一公局集团东非区域总部总经理文应征负责靠前指挥河岸项目。开工仪式前的一个细节至今让他记忆犹新——中国驻埃塞俄比亚谈践大使拉着他的手说:“文总,这个项目就拜托了!”文应征兼任埃塞俄比亚中国商会会长,是中交一公局集团的“老非洲”了,他深知大使这番话的分量。
河岸项目工期仅有7个多月,时间非常紧张,为了完成好这项国家使命,工程开工后,相关单位全力以赴——
作为国家首个对外援建的公园类项目,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在工程前期资金的使用,疫情防控期间人员、物资的调配等方面,都给予特事特办,大力支持。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谈践和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刘峪多次前往施工现场协调、指导,推动工程进度。刘峪公参勉励参建人员:“人生能有几回搏?一定要完成好这项会载入两国史册的工程。”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担负着工程设计和监理的职责,该公司派驻现场的设计、监理与施工人员在工作中紧密配合,在项目的关键工程——国花演讲台双曲面混凝土施工时,连续一天一夜旁站监督指导,吃饭就在现场,有问题马上解决。
中交一公局集团河岸项目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审核图纸,同时配合设计单位完善、优化设计。常规情况需几个月完成的事情,项目人员硬是在15天时间内高效完成,把原始设计方案迅速推进到可具体操作的施工图阶段。在材料供应上,物资采购在设计阶段便提前介入,关键节点工程所需物资提前甄选、确定。
开工不久的河岸项目,工地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一位埃塞俄比亚政府首脑在紧邻项目的总理府邸专门建了一个瞭望塔,以便及时看到项目进展。他第一次带人参观时,听项目人员的讲解后,不厌其烦地询问各种问题,等他第二次再带人来时,自己就当起了讲解员。
河岸项目里每天“叮叮当当”的嘈杂施工声,吸引着当地基层官员的好奇与关注。有一天他们来参观,发现一座几十米高的石头山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削平”了,原址上,正在为工艺复杂的双曲面国花演讲台的修建搭设支架。在他们的印象中,这里之前可是污水横流、狼藉不堪的地方。他们惊讶之余便问项目人员:“‘Good job’用中文怎么说?”中方员工告诉他们,是“干得漂亮”。现场顿时响起一片生硬的中国话,“干得漂亮!干得漂亮……”
以“稳准狠”挑战“急难特”
河岸项目不仅是中国援外工程中前所未有的综合性广场建设工程,而且涉及的很多工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艺,在埃塞俄比亚乃至整个东非也属首次应用,如人工湖采用的防水透气新材料,双曲面国花演讲台的异形结构施工,在国内也属领先技术的隐蔽污水处理站……诸多施工难点和工程的特殊性,再加上紧张的工期,让河岸项目成为“急难特”工程。
中交一公局集团面对河岸项目的挑战,如同善治疑难杂症的老中医,他们的应对之策便是“稳准狠”。
——稳是底蕴也是思想
河岸项目稳在管理经验上。
河岸项目管理团队中,经理王洋和党支部书记王赫是中交一公局集团其他管理岗位上调来的“高配”干部。管理团队中此前担任过项目经理的就有四位。项目领导班子所具备的丰富管理经验,使项目人员在“急难特”的挑战面前能够保持整个团队的平常心,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
河岸项目稳在组织建设中。
开工不久,党支部便通过“守初心,担使命,决战决胜项目目标”主题党课的形式,强化对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责任宣贯。为使施工、设计、监理三方的党员形成合力,成立了在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党委领导下的援埃塞俄比亚河岸绿色发展项目联合党支部,并委任施工方中交一公局集团河岸项目党支部书记王赫兼任联合党支部书记,工作中注重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充分融合。党组织成为引领工程开展的“方向盘”。
河岸项目党支部成立青年突击队,使项目青年职工在“5+2,白加黑,大干180天”的劳动竞赛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党支部委员带领团队针对技术难点开展攻关,取得突出成绩。党组织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加速器”。
国内“新冠疫情”暴发后,项目员工也难免产生情绪上的波动,项目党支部及时召开员工座谈会,使大家认识到,只有把工程干得更漂亮了,才能更好地代表国家形象。大使馆刘峪公参也激励大家,要把疫情之下的后期工作当作一场战争的决胜环节,要坚决打好最后的战役!“在这之后,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气,积极性更高了,战斗力、凝聚力在疫情面前反而有了进一步提升,原来工作中偶尔的争吵也没有了,都能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河岸项目经理王洋说。党组织成为项目稳定的坚强堡垒。
——准是保障又是品质
河岸项目涉及工程种类有近二十项之多,项目管理者通过系统化的思维,详细分析各种资源在时间与空间的配置,使资源既满足项目进度要求,又不浪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针对性非常强、过程把控非常准的前期策划。
河岸项目80%的材料,达4000多种都是从国内进口,材料供应上从功能到数量再到时间是否“准”,成为工程开展顺利与否的关键因素。项目部通过“材料零号清单”“材料采购计划表”“材料发运动态跟踪表”这三个“抓手”来保证材料供应从源头到进场,全流程都处于动态的有效管控中。
河岸项目建设者还通过精准施工既实现了降本增效,又展现出工匠精神。在双曲面国花演讲台施工中,针对钢架模和竹胶板支模两种方式多次讨论,最终外部用钢架模、内部用竹胶板支模,使外观看起来平整美观,又确保了性价比最优。随后还通过运用BIM技术精准指导施工,极大缩减工期的同时,还提升了安装的精准度。
——狠是精神更是追求
在培育花卉绿植时,在东非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项目人员会及时为怕晒的植物撑起遮阳网,可他们自己根本就顾不上风吹还是日晒。对自己这样“狠”,几个月下来皮肤颜色便更接近当地人了。
河岸项目在“腾飞花带”这个景观上设计了大量的预制混凝土块台阶。为确保台阶的美观度,减少混凝土预制块色差,项目部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采用预制钢模板并主动添加混凝土防护剂,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光滑和平整度。对工程质量如此“较真”、如此“狠”,自然得到了工程管理方的充分肯定。
建设者对节点工期执行上同样“狠”。20万方的石方破除工作是项目部必须要下好的“先手棋”,但因紧邻总理府,传统爆破的方式迟迟不能获批。项目部一面积极争取获得爆破许可,同时广泛搜集石方破除机械,高峰时期二十余台机械24小时不停地作业,最终确保了石方破除工作于2019年11月23日全部完成。
正是因为有了“稳准狠”,工程建设才保证了国家外交工作的需要。2019年12月初的一天,当谈践大使又一次来检查工作时,看到集结的近三百套各种工程机械,目睹了两千余名工人热火朝天的大干场景,他向河岸项目党支部书记王赫称赞道:“你们就是有这样的国企担当的能力!”
当石雕遇到大树
在河岸项目中,120平方米的名为《埃塞赞歌》的汉白玉文化浮雕墙可谓是整个项目的文化精髓与核心工程,其采用堪称中国国粹的“曲阳石雕”的技艺 ,表现了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树、马蹄莲、高原、山峰、乐器等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风光和人文文化。
从2019年12月12日与河北曲阳创作单位签订协议,到2020年3月20日起运发货,石雕制作克服了春节放假和疫情影响,保障了节点工期要求。这个结果在负责这项工作的中交一公局集团海外事业部物设中心主任曹成志看来,真像是“挑战不可能”。
据了解,正常情况下这件石雕作品需70天才能完成,制作方按照要求多上人力,工期一压再压,最后被压缩成了45天。在疫情可能带来严重影响的紧急时刻,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给河北省政府去函,希望“开绿灯”,支持援外工程石雕创作。当得知现场工人缺少防疫用品,中交一公局集团又寄去一千多个口罩,同合作伙伴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履行好肩负的“国家使命”。最终,在不同身份的人们共同努力下,这件饱含两国文化精髓、凝聚着特殊时期无数人心血的艺术佳作,完美地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河岸项目按照中国标准的景观设计,除了有中国的石雕艺术品,还有非常“养眼”的达15.08万平方米的园林绿化工程,涉及植物种类八十余种,包括四十余种的5600棵大树,而其中最关键的,则是在国花演讲台两侧,有76棵象征着埃塞俄比亚76个民族的6米以上的南洋杉大树,这既是工程亮点,也是难中之难。
埃塞俄比亚没有专业的绿化苗木公司,寻找符合设计要求的树源犹如大海捞针。项目联合党支部书记王赫牵头协调各方资源,并亲自带队寻找树源。同时项目部还找到当地亚地斯大学一位专门研究园林绿化的教授寻求帮助,在当地招聘了150人进行培训后,分组去寻找大树。项目部最终在一个月内找到了急需的绝大部分大树。但那76棵南洋杉依然没能找够。
一天,主管绿化的项目副经理辛宾刚回到办公室,就见一位穿着时髦的当地老者前来找他,问道:“我看到你们建的广场在移树,你们需要什么样的树?”还说,“我家的院子里有一颗南洋杉,我想免费送给你们。现在就去移吧,我可以再种一棵小的。”
正在“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辛宾将信将疑地去这位老者家里,发现这竟是一棵有12米高的非常漂亮的南洋杉大树,市场价格约7万比尔,合人民币两万多元,很难买得到。项目部在老者家里移树,不可避免要破坏原有地砖。但老者却说:“没关系,你们移走树就行,砖坏了我自己可以修。”当这棵老者年少时亲手栽种的大树临装车起运时,他抚摸着树干,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来自中国的石雕与本土的76棵南洋杉大树将在美丽的河岸项目上成为人们的视觉中心,它们就像两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一种内敛含蓄,一种奔放摇曳,但背后故事抒发的却是共同的情怀,那就是责任和友谊。
深化合作的新基石
在非洲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别忘记热水是由冷水烧成的。”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的双边关系能有今天的水平,正是得益于半个世纪来老一代国家领导人、老一代外交官、老一代援非人员的辛苦付出。从过去建交初期的帮助修水塔、建学校到中国改革开放后帮助建公路、修铁路,再到近些年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从民生到就业,两国合作的内涵不断深化、档次不断提升。如今河岸项目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方案引入埃国,通过环境提升吸引项目、吸引人气,进而发展旅游带动经济,双方合作从单方输出到共同投资,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既是援非工作的提质升级,又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体现,站在建交5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更是两国关系承前启后、深化合作的一块新基石。
河岸项目从开工至今,已吸引了上至非盟高官、埃塞俄比亚政府官员,下至普通民众的高度关注,来项目参观的人数达四万之多,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品牌在当地的影响。政府高官甚至为中国企业当起了“推销员”——非盟总部设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一次恰逢非盟会议召开,阿比总理邀请非洲各国代表参观河岸项目,他自豪地推荐说,“你们的国家也可以邀请中交去给你们也建一个这样美丽的广场”,话语中,洋溢着阿比总理对河岸项目深深的喜爱。
有一次邀请艺术家来到河岸项目参观后,阿比总理在随后的推文中写下了这样的话:“……我今天邀请艺术家参加该市的改造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发挥作用,我们可以共同决定我们希望我们的故事成为什么样。”
让文应征印象深刻的是,不管是大使馆还是各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后往往还要接着开座谈会,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工作环节上的每个中国人都很努力,都希望河岸项目更完美。”文应征说。
几十年风雨同舟,中国援外战线的领导者、参与者、建设者懂得埃塞俄比亚人民所想,他们正以中国智慧构筑着阿比总理心中那个关于发展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