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能源集团提升子企业“五项能力”模式与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决策部署,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能源集团)在“一个目标、三个作用、六个担当”的总体发展战略框架下,以企业能力建设为牵引,以功能作用发挥为导向构建覆盖煤炭、电力、运输、化工全业务板块的战略落实、组织领导、机遇把控、资源整合、变革创新“五项能力”建设管理体系及工作机制,构建GREAT三维卓越能力模型,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地担当能源基石重任,为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科技领军企业和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提供坚强保障。在2024年11月召开的第七届中国企业论坛上,国家能源集团入选世界一流企业方阵。
一、背景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央深改委第二十四次会议要求“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充分认识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牵引性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要把企业的发展战略、价值追求、干部员工的光荣梦想同中央企业的使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国家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努力争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国家能源集团将提升子企业“五项能力”作为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更好地担当能源基石重任。
二、子企业“五项能力”模式内涵
(一)GREAT卓越能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国家能源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和安全发展原则为指导,构建形成以“五项能力”为核心的GREAT卓越能力模型,即组织领导能力(Goal-oriented management)、资源整合能力(Resource integration)、战略落实能力(Execution-powerful)、变革创新能力(Aggressive reform)、机遇把控能力(Tendency-grasping)。
GREAT能力模型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其中,组织领导能力体现协同发展理念,反映在公司治理中重视协调发展,坚持提升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资源整合能力体现共享发展理念,发挥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优势,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落实能力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在顺应绿色低碳的行业趋势,将“担当转型主力”融入企业责任使命,全力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变革创新能力体现创新发展理念,反映在持续攻克技术短板、加快模式创新,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担当创新先锋”融入企业责任使命;机遇把控能力体现开放发展理念,反映在积极响应“30·60”目标,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五项能力”之间具有协同匹配、相互强化、共同发展、动态平衡、螺旋上升的逻辑关系。
(二)GREAT卓越能力模型内涵。目标导向的组织领导能力,指经过思想动员、制度构建、机制优化、队伍建设等措施,提高人才效能与组织管控效能,进而实现股东价值增值的能力。集成共享的资源整合能力,指通过盘活、优化、统筹配置资源,提升资产价值,提高资源管理效能,发挥资源协同整合效应。坚定执行的战略落实能力,指把战略决策转化为预期结果的能力,包括落实经济、社会、政治三大责任,实现能源保供、低碳转型、价值创造。锐意进取的变革创新能力,指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改革创新等方式,实现创新创效硬实力发展,以及品牌影响软实力的提升。顺应趋势的机遇把控能力,指敏锐识别、慎重研判和准确把握机遇,融入地方城市发展,有力进行市场开拓及项目开发建设的能力。
(三)GREAT卓越能力三维评价体系。依托GREAT卓越能力模型,基于能力建设的三大环节,构建了由量化指标评价系统、领导能力评价系统和过程管理评价系统组成GREAT卓越能力三维评价体系,通过量化方式科学反映子企业能力建设现状,实现对企业运营效率效能的有效监测。
三、主要经验做法
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国务院国资委首批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有关部署要求,通过全面剖析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面向全业务板块构建以“五项能力”为核心,涵盖量化指标评价、领导力评价、过程管理评价三维GREAT卓越能力模型,打造形成国家能源集团特色的管理理念及工具。
(一)全面构建“五项能力”建设管理体系。
1.升级优化发展战略,明确一流目标。国家能源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最新形势和党中央、国务院对集团的最新要求,优化升级“一个目标、三个作用、六个担当”发展战略。聚焦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科技领军企业和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挥三个作用,即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践行六个担当,即担当能源基石、担当转型主力、担当创新先锋、担当经济标兵、担当改革中坚、担当党建示范。
2.明确“五项能力”建设管理架构。以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引,面向“煤电运化”各产业板块子企业提出提升“五项能力”的要求。开展“五项能力建设与考核评价”专项研究,编制对标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清单、能力评价手册说明书,创建能力评价模型与应用流程,形成全面完善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工具。集团总部以业务板块为基础,将子企业能力建设与差异化授放权机制有机结合,强化功能增值,激发组织活力,统筹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与企业管理提质增效。各子企业以能力建设为导向,推进各项能力锻长板、补短板、促对标,进一步发挥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优势。
3.完善“五项能力”建设管理机制。一是协同联动机制。组织开展调研评估、问效诊断、经验反馈,推动能力建设实质性提升。集团总部与子企业构建能力建设互动平台,确保上下合力,信息畅通,高效反馈执行。二是总结报告机制。分板块开展现场评估,全面、客观进行子企业能力建设标杆挖掘和问题诊断,形成业务板块总体+子企业个体评估报告,凝练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在总部和子企业各层面推动经验反馈与立行立改。三是对标提升机制。以评价体系为指引,聚焦难点问题、关键指标,挖掘提炼内部优秀管理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管理成果。对标外部先进与标杆企业,进一步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打造一流子企业、一流项目及一流模式。四是动态管理机制。对各子企业能力建设实行动态跟踪,按年度收集重点量化数据,定期汇总过程评价,对各板块、各企业动态信息进行跟踪分析。
(二)针对性开展子企业“五项能力”评价提升。
1.针对主业板块构建“1+5”体系化评价系统。国家能源集团构建形成以能力建设评价模型范式为核心,各细分业务板块评价特色模型为延伸的“1+5”体系化、系统化评价系统。“1”代表一套通用的各业务板块均适用的能力评价指标,“5”代表五大业务板块,以集团一体化为基础,聚焦煤炭、电力、铁路、港口、化工五大领域,实行差异化指标和过程管理要求设置,集中凸显行业特色、重点把握管理要素、全面评估核心能力。
2.开展现场评估对标全面评价子企业“五项能力”建设。国家能源集团深入五大板块的子企业开展现场访谈评估与对标,基于对管理层、业务层全方位的摸排查访,充分把握子企业对集团总体战略及发展规划的落实及对三级单位的组织领导情况,从核心指标和过程分析等方面评估子企业统筹协调、发展机遇的把握情况及对变革创新的积极性与具体成效。
3.常态化对标,以“点线面体”提升方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集团在全覆盖、多层级、多维度的三维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外部、内部、自身趋势开展个性化对标,建立对标提升长效机制,强化常态对标,持续管理提升。以行业/区域最优水平或管理标杆为企业明确建设目标,以板块内先进管理模式或行为促进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以自身趋势分析对标明确企业问题和瓶颈。在对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点线面体”提升方案,助力集团与子企业突破重点领域、塑强纵向韧性、布局培育前瞻产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的持续夯实提升。
四、主要成效
国家能源集团将“五项能力”能力建设内化于落实世界一流企业创建、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等重点任务中,有力地推动集团和子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销量、发电量、供热量和铁路货运量分别占全国的1/6、1/8、1/8和1/9,连续七年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连续五年获得党建责任制考核A级,能源供应压舱石和能源革命排头兵的核心功能不断加强,一体化数字化国际化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一)重点领域子企业能力不断提升,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国家能源集团充分发挥“煤电化路港航”“煤电油气化”“产运储销用”一体化核心优势,基于“总部+产业平台/区域公司+基层企业”三级管控架构,依托“一体化集中管控、智能化高效协同、可视化高度融合”的生产运营协同调度系统,克服煤炭资源紧张、煤电大幅亏损等重大挑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充分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煤炭板块,做强做优“神东、宁乌、蒙东、新疆”4个亿吨级绿色生态智能矿区,实现核心区高产稳产。2024年自产煤量突破6.2亿吨,连续39个月保持月均5000万吨以上高位水平,“疆煤出区”突破2400万吨,极大提高了对西北、西南、宁夏等多区域保障能力。电力板块,深入推进“两个联营”,深化“三改联动”,有力支撑以煤电保电力稳定。截至2024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4亿千瓦、占比达到40.4%;风电装机突破6600万千瓦、保持世界第一;光伏装机突破5600万千瓦、跃居五大第二。化工板块,宁东、鄂尔多斯等六大煤化工基地及榆林、哈密等重点项目重点推进,煤制油气安全保障作用和产品方案灵活性持续提升,煤基航天煤油首次应用取得圆满成功。运输板块,“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朔黄铁路煤炭运量占全国超13%,3万吨重载列车顺利开行,黄骅港煤炭下水量连续保持北方煤炭港口第一。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夯实科技领军企业基础
国家能源集团坚持“一个理念、三紧三非、一个扛起”的“1331”科技创新导向,健全完善“1个研究总院+6个产业研究院+4个科技产业公司+N个企业研究中心”科研组织体系,形成一体贯通的创新链。成功获批2030煤炭专项,牵头搭建我国煤炭产业有史以来最大科技攻关平台。与中石化方牵头建设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深度参与中央企业先进电力装备等6个创新联合体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线性α-烯烃合成技术在Nature杂志发表,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创新团队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全球首批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下线,三万吨级重载铁路等多个世界首创项目成功投运,成功研发融合光谱煤质快检技术,2家企业入选国资委首批启航企业培育计划,4家企业入选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规模质量发展“两端发力”
传统产业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塑造产业核心主体发展格局。坚持煤炭规模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省级以上绿色矿山占比72%,建成9个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高质量投产清洁高效火电,国内首个应用国产BIM技术的气电项目——惠州二期、煤电项目——舟山三期高质量投产。坚持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宁煤10万吨EVA项目等标志性项目取得新进展,煤制油国家战略基地项目加快建设,拥有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费托合成催化剂等核心先进技术。打造现代化路港航运输网络体系,重点推进疆煤入宁铁路规划、黄骅港、天津港和朔黄铁路扩能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绿色港口试点,构建“全面感知、数据驱动、协同控制、动态决策”的煤炭码头全流程智能化运营模式。
新质生产力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持续发展壮大。重点推进煤基新材料、新能源、工业软件研发,布局“新能源+储能”,推进风光氢氨储一体化发展,探索发展“虚拟电厂”,推动CCS、CCUS产业化。国电电力、宁夏公司等十个示范企业所属火电厂全部实现多联供,建成我国首个35MPa/70MPa双模式商业加氢站、亚洲单体容量和系统容量均最大的飞轮储能电站、亚洲最大50万吨煤电CCUS示范工程。
(四)价值创造功能使命持续强化,由经济价值创造向综合价值创造跃迁
聚焦提升五大价值,瞄准效率效益,切实做到管理精细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不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高质量完成国务院国资委“一利五率”考核指标,10项一级生产经营指标全部达成,14项关键指标刷新纪录。积极参与全国统一煤炭和电力市场建设,深入推进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和能源价格改革,实现能源保供稳价。发布“CE·CE”社会责任体系,深化RISE品牌战略,3项ESG实践案例获国务院国资委年度十佳,连续三年位列“中央企业品牌建设能力TOP30”和“中央企业责任管理·先锋30指数”。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投入无偿帮扶资金3.07亿元,定点帮扶工作连续七年获得最高等次评价,公益基金会三次蝉联5A最高等级。
(文章来源: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