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工作法”赋能思想政治工作 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有企业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企业发展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为企业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谋划,                       树立“一盘棋”意识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国有企业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理解和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全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把握内在逻辑。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意识形态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党内组织生活等载体,旨在提高员工政治思想觉悟,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进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以塑造企业独特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以企业文化“软实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二者作用对象相同,都是以人为目标群体,以尊重、理解、关心、激励员工为共同出发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正确价值观;二者价值引领一致,都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理念,以此来规范企业运营及员工行为;二者目的导向类似,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提高员工政治站位、作风品行和能力素养,实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无缝契合、高度黏合。

构建工作格局。统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国有企业要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完善领导体制、理顺工作机制、成立专门机构,形成党委领导、党政共管、群团主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国有企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形势、及时推动谋划部署、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坚持全局共建全局部署,各部门各条线结合工作实际,准确把握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构建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双轮驱动的良好局面。

坚持思想育人、文化赋能,                       聚焦“两核心”发力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擘画了宏伟蓝图,描绘了清晰路径,报告提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为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要坚持政治建设为统领,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决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领导全过程、全方位,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做到头脑始终清醒、立场始终坚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坚持服务中心为大局,把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为广大干部职工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上下功夫、做文章,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牢固树立“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理念,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坚持以人为本、以员工为中心,研究和解决员工集中反映强烈的突出思想问题,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202310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强化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增强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素质本领,不断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建立健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规范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推动企业发展的实际行动。要强化“两个结合”,着力推动在践行“两个结合”上下功夫,坚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企业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将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

坚持系统思维、全域覆盖,                 念好“三字经”秘诀

牢记“国之大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国有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国有企业通过深入开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红色教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载体,将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宣贯融会贯通于理想信念教育之中,增强干部职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升爱党、爱国、爱企情怀,践行初心使命,恪守职责担当。弘扬企业家精神。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激发国有企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要积极践行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将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一以贯之、将爱国与奉献有机结合、将守法与合规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党政领导一把手“头雁”作用,不断提升“一带多”“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在各层面、各领域广泛开展培养和选树典型人物、先进集体,让身边事教育、启发、鼓舞身边人,涵养“我与企业共成长”的奋斗精神。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国有企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各级党组织要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国有企业提高综合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智慧和力量的源头活水。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补精神之钙、筑思想之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坚定志向和使命担当;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树立“严管就是厚爱”,从严从实为党员干部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抓住“关键少数”。青年员工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群众基础,作为国有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思政+”引领。世界观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青年员工受信息多元、文化交融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价值观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鲜明等特征,国有企业要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结合青年员工年龄结构、教育背景及个性特点,积极融合新媒体、新技术等,用青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阐述党的主张,使理论宣传阐释更加通俗、更加生动、更加易懂,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更好帮助青年员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服务成长成才。国有企业要为青年员工搭建广阔锻炼舞台、提供施展才华机会,围绕青年员工成长成才量身定制、量体裁衣,发挥“师带徒”“老带新”“一带一”等传帮带作用,建立互帮、互学、互助机制,深化“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设立青年工作室、图书角,畅通青年人才职业发展渠道,努力为青年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和良好环境。加强关心关爱。国有企业要坚持把关心青年员工作为重要工作抓好抓实,通过调研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走近青年、贴近青年、融入青年,开展青年联谊交友、青年技能比武、青年文体活动、心理健康咨询、畅通建言献策等,帮助解决青年员工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多措并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用心用情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广大青年员工有“共鸣”、能“共情”。

淬炼“过硬本领”。画好“同心圆”。国有企业党建、宣传、群团部门要抓好抓细工作落实,用好用足各类优质资源,引导企业上下牢固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理念,让干部职工从“局外人”变成“当事人”,强化“思政育人思维”,打造“文化精品项目”,提高全员对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守好、种好、管好“责任田”。守好“主阵地”。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精耕细作新闻宣传阵地,建强用好公司门户网站,做大做强微信公众号平台,更新改版企业内刊纸媒,搭建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矩阵,推动主题宣传由全面到深入,提炼形成企业独具特色的“精神谱系”,弘扬正能量、传递主旋律,做强文化传播,提升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培养“多面手”。配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探索成立“政工员”“通讯员”“宣传员”“网评员”小组,加强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文件解读、政策宣贯、心理疏导、活动策划、新闻写作能力,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努力为企业打造一支既懂党务、懂业务、懂管理;会解读政策、会疏导思想、会解决问题;政治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的“三懂三会三过硬”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国药集团天坛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