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卓越之姿迈向世界一流企业新征程

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29日考察宁波舟山港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流标准、对标一流提升、争创一流业绩,将“建设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贯穿生产经营始终,已发展具备全货种的港口接卸能力、 全配套的物流服务体系、全覆盖的集疏运网络,巩固形成了“一体两翼多联”的浙江海洋港口发展新格局和港口运营、航运服务、金融、开发建设“四大板块”协同发展的多产业体系,旗下各类企业超300家,从业人员超3万人,各项经济指标居国内港口运营集团第一方阵。

构建“1329”战略体系,锚定一流创建路径

宁波舟山港是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关键节点,作为其主要运营主体,同时也是浙江省海洋港口开发建设的主抓手、主平台和主力军,集团推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既是战略之举,又是破题之策、发展之需;既任重道远,又刻不容缓、志在必行。

2023年,集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是浙江省、国内港口行业唯一入选此名单的企业。在创建过程中,集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0次考察宁波舟山港,特别是2020年3月29日考察宁波舟山港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探索形成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1329”模式,即:锚定1个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成为以港口业务为核心的全球领先的综合物流服务商。划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25年,补短板、强弱项,筑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根基;第二阶段到2027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第三阶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坚持2大支撑,将“世界一流港口发展蓝图”作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内涵支撑,将“世界一流企业对标体系”作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方法支撑。实施9大举措,包括贯穿创建全过程的“一流全球竞争力、一流企业影响力、一流创新引领力、一流现代治理力”4个能力锻造,在“价值创造、枢纽升级、品牌塑造、创新先导、战略引领”5个方面开展“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

集团高质量发展成效、一体化标杆示范效应日益凸显,创建方案荣获国务院国资委评估最高等级“A+”,在全国29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中位列第三,在入选的7家地方国企中位列第一。

创新对标创标体系,建立精准提升模型

集团在“1329”创建模式中,充分认识“对标识别差距、达标弥补短板、创标实现赶超”的重要性,认真思考“跟谁对”“对什么”的问题,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港口企业特色的对标创标体系,将“对标”作为提质增效、建设一流的坚强支撑和重要抓手,融入集团全局和日常工作。

锚定一流标杆,精准对标对象。在对标对象选择上,集团锚定世界一流企业和国内外领先企业等标杆。整体层面,聚焦所处港口行业,以“国际标杆、公众认可度高”为标准,选择世界一流港口运营商排名第一梯队的港口企业为对标对象,重点关注“找差距、找不足”。分项领域,突破港口行业限制,以“业务指标靠前、举措可借鉴”为标准,选择其他行业的一流企业开展对标,重点关注“补短板、强弱项”。从2020年的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到2024年的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行动,集团对标不断优化完善,全要素对标找差、全方位对标提升的氛围日益浓厚。

突出行业特色,建立指标体系。在指标设置上,集团以“定量与定性结合、共性与特色结合”的思路,统筹兼顾“一利五率”等关键通用指标,并结合港口行业特色指标、世界一流强港指标,构建对标指标体系。集团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出发,对照世界一流企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16字特征和世界一流港口“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16字内涵,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精神以及浙江省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需要重点把握的科技创新、价值创造、公司治理、资源整合、品牌引领等五个方面能力和港口行业特点,形成聚焦全球竞争力、企业影响力、创新引领力与现代治理力 “四个能力”,由“14个一级维度、35个二级维度、71个关键指标”构成的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对标指标体系。

明确追标目标,打造创标体系。集团坚持“总体谋划、分步实施”,统筹集团系统整体与各专业领域、各业务板块、所属各单位等局部的关系。采用“整体统筹、上下同力,自上而下、梯队推进”的方式,聚焦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难点,确保各项举措可操作、可落地、可衡量。分梯队全线推进。集团将所属各单位区分为重点企业、其他企业两个梯队,重点企业以“拔尖领先”导向,有针对性地对标行业领先企业,通过对标管理提升率先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其他企业以“发展提升”为导向,有针对性地选择行业内合适企业开展对标。通过内部一体谋划、梯次推进,实现指标体系及任务措施的落地与穿透。分阶段专项提升。根据“补短板、强弱项,筑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根基”的目标要求,通过对集团现状进行诊断分析,针对集团亟待改善提升的短板与不足,推进价值创造、枢纽升级、品牌塑造、创新先导、战略引领5大专项行动。通过专项推进,在短期内形成并取得阶段性的显性成果,筑牢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根基。

强化动态跟踪,及时评价反馈。集团建立“周盘点、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的工作制度,由工作专班按月在集团总经理办公会上汇报工作进展,按季度在集团生产经营发展分析会上进行通报,并将推进情况纳入所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形成年度考核和激励的闭环。同时,集团利用数字化平台——数智指标体系及分析平台,实现任务梳理、进度跟踪、督导检查、晾晒评比的全过程管理,实时掌握集团关键对标指标与对标对象的差距缩小情况、对标改进情况,并对异常指标进行红色预警。根据措施落实情况、指标改善情况,集团已启动“强化‘对标先进’、争创‘双一流’”专项行动,不断优化措施,促进对标管理的PDCA循环改进迭代。

锻强四大核心能力,打造硬核竞争优势

集团以一流全球竞争力、一流企业影响力、一流创新引领力、一流现代治理力为切口,推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取得阶段性成果。

聚焦锻造“一流全球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集团以港口业务核心,提升港口服务能级、完善服务网络,“四大板块”协同发展和“一体两翼多联”的港口发展格局不断强化,港口基础性、枢纽性功能不断放大,宁波舟山港竞争力不断提升,吞吐量不断刷新纪录。2024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同比增长4%,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增幅为近7年来的新高,稳居世界第三;世界一流港口评价排名、港口连通性指数排名全球前列。“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世界排名再进位,成功晋级到第8位,实现历史性新突破。

聚焦锻造“一流企业影响力”,践行国企担当。集团结合功能定位,紧密服务并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宁波舟山港航线总数超300条,保通保畅有力有效。围绕“建一流强港 创美好价值”的企业使命,延伸海港优势,升级山海协作,促进港地共生共融发展,形成“浙江海港”共富新模式。集团连续六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被评为“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标杆企业”,蝉联“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获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授予A1评级。

聚焦锻造“一流创新引领力”,建设智慧港口。集团坚持自立自强创新发展理念,深度应用5G、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建设智慧港口,梅山港区全域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鼠浪湖全程智能化散货码头、甬舟智慧码头等“2+1”智慧港口工程卓有成效,提升“数智”支撑能级,实现“对内高效管理、对外便捷服务”。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n-TOS+iECS“双芯”核心软件自主品牌形成,成功解决“千万级”集装箱码头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大宗散货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航运大数据中心等一批示范应用。

聚焦锻造“一流现代治理力”,深化改革攻坚。集团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坚持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实干攻坚,广泛开展生产增量增效、建设扩容扩能、产业补链强链、创新提质提效、治理争先争优、党建强根强基等专项攻坚行动,深入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企业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浙江海港特点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日臻完善。首开省域海洋港口一体化改革先河并作为“浙江经验”“浙江样本”在全国港口广泛推广;创新形成“一核四共双循环”质量管理模式,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实现浙江企业、港口企业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志坚者,不以山海为远。下一步,集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浙江省国资委关于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工作部署,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事、港之使命,坚持以“八八战略”为引领,深化“1329”模式内涵,完善港口企业特色对标创标体系,努力绘就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浙江海港”样本,加快建设成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建设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坚定扛起国企担当,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望与“硬核”嘱托。

(作者为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