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100%容亏释放了什么信号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创业投资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创业投资领域的重要力量,国有资本(下称国资)在传统考核机制下,面临着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双重压力。早期项目风险高、不确定性大,投资失败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这与国资对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要求存在一定冲突。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国资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早期投资中,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成长,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提高国资股权投资的容错率。其中,广州开发区、深圳南山区100%容亏率的提出更是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广州开发区100%容亏

早在213日,广州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一举刷新了国资容亏率的纪录,此次上限设定为最高全免责,这在当前国资股权投资中较为罕见,意味着国资容错容亏再向前迈进了一步。

根据《实施细则》风险容忍机制的设定,未来将按照投资阶段,允许种子直投、天使直投、产业直投分别出现最高不超过各类别投资总额50%40%30%的亏损,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按照直投资金投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细则》虽然对种子、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但并非所有直投项目都按照100%“全容错”机制来算,例如在种子直投、天使直投、产业直投等制定了常规的风险容忍比例。当年超出部分的亏损以风险准备金与受托管理机构当年度和以后两个年度所分得的直接投资奖励资金进行弥补,直至扣减完毕。

此外,《实施细则》规定,拟设立的科创母基金规模达50亿元人民币,适用于直接股权投资的资金占比为30%。据悉,该基金的设立是在原黄埔区人才引导基金的基础上设立的,且对直投种类进行了量化确认。

其中,种子直投将聚焦初创企业,设定企业估值在1亿元以下(含),科技团队股权占比超过40%(含)。天使直投项目则关注成长期企业,要求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及以下,企业人数不超过200人,研发人员占比在20%及以上。而在产业直投方面,实缴注册资本要求在500万元及以上,近两年经审计后每年营业总收入在3000万元及以上。

深圳南山区紧随其后

就在广州开发区提出100%容亏率不久,也深圳南山区紧随其后,将这一政策落到了实处。

325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正式印发的《南山区支持创新创业“六个一”行动方案》(下称《南山方案》)提出,支持投早投小投科技行动,设立总规模为5亿元的战略直投专项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并对经认定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南山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初创企业给予领投支持。

同时,《南山方案》明确提出,基金内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这意味着深圳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体现了南山鼓励创新、培育产业的决心。

据了解,该基金将由深圳市南山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100%出资,作为南山区政府设立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其资金将精准投向具有潜力的企业。

除了设立专项基金外,《南山方案》还包含了一系列创投机构支持行动。例如,对投资南山区企业6家及以上的创投机构,将纳入南山战新投种子、天使基金的联动跟投机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跟投。此外,南山区还将动态遴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中具有引领作用的青年领航创业团队,符合条件的最高给予价值2000万元的综合支持。这将进一步激发南山区乃至整个深圳的创新创业活力。

多地国资容错容亏鼓励创新

除了广州、深圳外,近年来,国务院及地方密集出台政策,通过建立风险容忍机制、差异化考核等一系列创新机制,推动国资从“风险厌恶”转向“战略担当”,为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早在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就明确提出,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健全符合创业投资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国资创业投资管理体制和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探索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各地探索国资创投容错机制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

去年7月,成都高新区发布了全生命周期投资基金运营体系,针对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基金等政策性基金设置了从30%80%的容亏率,市场化基金的容亏率设置为 20% 四川财政更是在公告中表示,对于成果转化类基金的容亏率高达 60%

武汉市紧跟其后,发布了《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基金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只要投资决策程序完善,在投向武汉市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的项目中,容亏率可以高达 60%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9月,《旗帜》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展现新气象取得新突破》中提到,支持国有企业大胆试错,着力当好发展实体经济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随后,湖北省国资委出台了《湖北省国有企业容错免责事项清单(2024年版)》,明确了10种情形可以予以免责,让国企科技创新“放心闯”。

成都高新区,针对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基金等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引导基金设置了最高80%的容亏率。

无锡国资委也印发《市属企业基金尽职免责及优化绩效评价实施办法》,提出企业应建立基金风险容忍机制,允许基金清算时出现最高不超过50%的容亏率。其中,主要投向种子、天使等初创项目的基金,容亏率不超过50%;主要投向较成熟项目的创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容亏率不超过30%;主要投向成熟项目的并购基金,容亏率不超过20%

随着多地国资容错机制的纷纷出台,鼓励创新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有助于缓解国资在参与早期投资时的心理负担,激发其投资热情,还能够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未来,随着容错机制的进一步优化与落实,将营造出鼓励创新、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这将激励更多的国有企业勇于创新尝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