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央企在“人工智能+”行动中的 战略定位与实践路径

  为适应时代发展,国资央企需积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政治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这一行动的引擎,有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国资央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国资央企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迫切且必要

当今时代,技术变革的速度前所未有,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地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技术趋势,更是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它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和模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国资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必须紧跟这一技术变革的步伐,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以保持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国资央企的业务深度融合,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国资央企在新产品开发、市场分析、客户服务等方面实现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国资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必须充分发挥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优势,确保行动的有效实施。国资央企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在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中,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还要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以支持国资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目标,强调了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在财政支持方面,政府也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励国资央企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例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都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资金支持。政策的实施不仅为国资央企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还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资央企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国资央企中的广泛应用。这一举措不仅是国资央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整体战略相契合的关键所在。

国资央企在“人工智能+”                    行动中担当的角色

当前,国资央企在推动“人工智能+”行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尽管国资央企在资源整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战略规划、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构建方面仍存在提升的空间。

一是担当“人工智能+”行动战略规划的引领者。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在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与国资央企整体战略相契合,明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是破局的关键。国资央企应当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与多模态产业赋能,形成协同发展的合力。

通过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国资央企能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应用。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强调,央企必须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这表明国资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和发展将不断增加,以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

二是担当“人工智能+”行动技术创新的推动者。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国资央企应勇担重任,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以确保在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国务院国资委强调央企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颠覆性技术的攻坚。在这一过程中,国资央企需着重强调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致力于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从而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树立领先地位。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和突破,不仅能够引领国内企业向更高层次的科技水平迈进,还能够为整个行业树立标杆,推动形成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发展。

三是担当“人工智能+”行动产业生态的构建者。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构建以国资央企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显得尤为关键。国资央企应积极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科研院所等多方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共建生态实验室、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等多种方式,推动形成开放共享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不同地区人工智能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还可形成强大的创新协同效应,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此外,国资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生态构建与合作还能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民营资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共同打造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资央企在“人工智能+”                          行动中的可行路径

“人工智能+”行动进程中,国资央企需要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上发力,更要在产业生态构建和安全合规上筑牢防线。通过多维度努力,国资央企将能够更好把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加速实现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升级。以下三条路径可为国资央企的长远发展铺设坚实的基石,提供持续的发展动能。

路径一: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力求将这些前沿科技深度运用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更致力于将这些技术转化为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跃升的强大动力。这一转型并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线上的设备更新与工艺优化,更触及企业管理的数字化赋能与创新模式的深度探索。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体系与管理平台,不仅实现在生产效能与产品质量上的显著提升,而且实现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稳步前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铺设坚实的基石。同时,这一行动也为国资央企带来更高效、更环保、更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路径二:驱动数据资产管理与创新

“人工智能+”行动中,数据资产的管理与利用至关重要。国资央企坐拥庞大的数据宝库,这些数据资源不仅是企业决策分析、风险控制的基石,更是推动业务创新的动力源泉。因此,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介入,企业能够对数据进行精炼萃取,构建一套高效的数据管理体系,以强化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应用能力。这一体系不仅提升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水平,而且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复杂数据模式的识别,确保数据价值得到最大化释放。国资央企能够利用这些数据洞察市场趋势,优化产品和服务,揭示隐藏的商业发展和创新的机遇,从而释放“人工智能+”行动助力企业持续发展的乘数效应,推动企业在优化数据管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路径三:驱动央地协同与区域合作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国资央企正积极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携手,在AI技术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多方联动不仅促进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而且在提升企业服务品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引入智能客服系统、自动化流程优化等措施,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服务体验,从而增强客户黏性和满意度。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加速了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国资央企借助地方政策的支持和园区提供的平台,吸引一批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加入,可共同构建一个人工智能产业系统。在这个协同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实体可以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技术的快速迭代。“人工智能+”行动的融合创新特性,还有助于推动国资央企与其他市场主体的资源整合与优化升级。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文章来源:《中国石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