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资讯

九部门发文

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壮大服务主体,优化发展生态,提升服务能力,实现规模增长和质效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科技服务业全面发展,围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推广等重点领域进行全面部署,明确发展任务。

 

张玉卓到河北

调研国务院国资委定点帮扶工作

5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赴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邯郸市魏县调研国务院国资委定点帮扶工作。张玉卓指出,国务院国资委要坚持好运用好定点帮扶经验成效,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围绕民生实事深化帮扶,集中力量抓好办成更多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挂职帮扶干部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对接帮扶需求、细化帮扶措施,进一步增强当地内生发展动力活力。

 

张玉卓到中国中检调研

强调深度赋能产业创新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5月16日到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强调,中国中检要更好履行肩负的职责使命,聚焦重点领域着力建设系统完备、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和行业技术规则制定,更好服务我国企业高水平“走出去”。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研发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全链条联动机制,强化关键共性质量技术攻关,着力推进服务创新,深度赋能产业创新。

 

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

投入市场

5月16日,我国核技术应用领域迎来重大里程碑时刻——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从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秦山核电基地正式发运,投入市场。该产品是我国首个同位素生产技术品牌“和福一号”诞生后的首批量产成果,标志着我国碳-14同位素实现了从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到市场化供应的全产业链贯通,彰显了该技术生产体系的自主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优势,开启了我国同位素产业的新篇章。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

成功穿越海河

5月19日,由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津沽海河隧道全长约6.7公里,是津潍高铁全线唯一一条隧道,也是海河上洞径最大的高铁盾构隧道,被誉为“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采用国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津城一号”掘进施工,最大开挖直径达13.8米。

 

亚洲最大压气站

迈入“无人值守”智能时代

5月15日,由中国石油管道局承建的中卫作业区智能站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亚洲最大天然气枢纽站——中卫压气站成功升级为亚洲首座无人值守智能站。升级后的中卫压气站构建了覆盖17万平方米站场的立体监控网络,创新打造了“1+5+1”三维智能管控体系,即一个站场管理核心中枢、五大维度业务协同管理、一个站场数字孪生镜像,全力推进站场向少人值守、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目标迈进。站内5台总功率为120兆瓦的离心压缩机组实现了运行状态的预测预判,通过动态阈值设定和24小时无间断监控,使设备异常识别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秒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