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日三国隐形冠军比较

隐形冠军确实不是一个新概念,但这两年中国提及的比较多。1986年,赫尔曼·西蒙教授在参加一个会议时发现,德国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1/4,可出口却是美国的好几倍。经过研究,他最终提出隐形冠军的概念。

从词义本身来看,隐形冠军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隐形,指的是不为大众所知,但在产业链上、在重要客户群体里,是比较出名的。二是冠军,体现为细分领域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即市场占有率。

隐形冠军在中国引起热议,与当前经济形势有关。现在中国正经历产业转型,经济增长从过去的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德国和日本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创新占据了重要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隐形冠军的成长路径,可以看出中国科技型企业的培育,重点要关注创新。

近十年来,国内对于隐形冠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西蒙理论”的推进,提出了隐形冠军的指标体系,比如收入水平、创新投入等,这一指标会动态调整,每年的门槛越来越高。国内的研究倾向于对这一理论进行推进,围绕已经公布的一些隐形冠军企业的特征、成功之道,以及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开展要素研究。二是集中在案例和实证研究,集中在对个别企业的经营方法和特定策略进行研究。

西蒙当年提出,德国有1300多家隐形冠军,中国只有60多家,对标德国的成功经验会对中国企业有所借鉴,是比较重点的研究方向。

同时,把隐形冠军研究和世界一流企业的培育相结合,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因为二者具有几个共通点,比如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进行突破;对产品和技术封锁进行突破;占领技术、标准、人才的制高点等。

结合德国、日本、中国已有的隐形冠军,我们可以对隐形冠军作一个界定,即专注于某个细分市场,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在某个领域市场的份额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及持续发展能力,在本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行业标准制订的主导权,研发投入、专利、利润率明显高于同行,占据产业链比较高端的位置。

中国隐形冠军研究面临的两大问题:

一是研究方向。从国际竞争视野来看,隐形冠军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重要培育方向,也是中国应对当前国际贸易战形势的重要博弈策略。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将隐形冠军作为一种可选的经营之道,重点在于鼓励中小企业增加对专业化经营策略的考量。

然而,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态势与政策需求、国内外发展形势等各方面的变化,培育隐形冠军策略应当提升到中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应对国际博弈格局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也需要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国内外发展格局、国内政策体系等进行系统梳理与宏观把握,从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策略变革方向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要把隐形冠军的培育和世界一流企业的培育结合起来,对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突破,突破技术封锁、突破产品封锁,从占领技术、标准、人才的制高点这些角度来研究。

二是研究对象。赫尔曼·西蒙将隐形冠军定义为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世界前三强或某一大陆上名列第一、营业额低于 50 亿欧元、非众所周知的企业。实际上,随着企业和市场的动态发展,隐形冠军很难从产值、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作量化定义。

笔者认为,隐形冠军应当是专注某细分市场,专业程度较高,在某一领域市场份额具有明显领先优势并具备持续发展能力,在本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行业标准制订主导权,研发投入、专利以及利润率显著高于同行业企业,占据产业链高端,很少直接面对终端消费市场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主要特征

德国70%的出口都来自中小型企业,其中,1000余家隐形冠军企业支撑了26%的德国出口率,且都是高附加值、高利润率产品。

1. 隐形

所从事的行业往往处在产业链上游,且高度专注于自身领域,主要为大企业服务,鲜少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和开展广告宣传,甚至刻意保持低调,因此,公众知名度往往不高。

如德国的 Krones(克朗斯)是世界领先的灌装设备供应商,世界上大部分饮料都由该公司的设备灌装,每天购买饮料的消费者虽对其一无所知,但它对饮品企业而言不可或缺。

2. 细分市场垄断地位

走专业化而非多元化发展道路,专注于较窄的市场领域,在产品质量、种类和技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竞争力,不少企业在细分市场甚至可以占据70%90% 的垄断性地位,拥有说一不二的定价权,掌控本领域的全球市场。

 Gerriets 公司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大幅舞台幕布的厂家,在此领域市场份额达到100%

3. 技术和服务的绝对领先极为重视技术和服务创新,其创新能力遥遥领先于同行,创新投入和产出效率高于一般公司。与普通公司以及全球1000强企业相比,隐形冠军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大得多,是一般公司的两倍;从产出上看,隐形冠军单位员工的专利申请数是一般公司的5倍,而且专利成本只有一般企业的 1/5

4. 家族企业或常青树企业

绝大多数隐形冠军经历长期传承和布局才能奠定行业优势,不轻易扩张领域和规模,家族企业或者封闭持股企业较多。但也正因如此,其市场更加稳定,受时尚潮流或者经济繁荣周期的影响较小,企业存活时间更长。德国隐形冠军平均年龄66岁,38%隐形冠军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平均占有市场领导地位达22年之久。

德国拥有隐形冠军得以繁盛的环境,包括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和保护创新的政策环境、高素质产业工人、崇尚品质的消费理念。如德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显著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而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更着重发展服务业,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国家经受了巨大冲击,陷入低迷,唯有德国迅速恢复并实现快速增长。鉴于此,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提出重振制造业、“再工业化”。

德国还非常善于在各个区域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从而使企业始终保持较强的竞争意识。德国拥有独特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促进企业和职校合作,为生产一线输送了大量技能娴熟的高素质劳动力。此外,德国民众的消费理念极为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高度认同和信任隐形冠军的产品,这也成为德国隐形冠军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

日本隐形冠军企业的主要特征

截至2018年,日本世界份额第一的隐形冠军企业有200多家,如果将份额前三的都算进去,有接近1000家。

1.大多数依附于某一个供应链

与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基本都是单打独斗型、和大企业没有固定的合作关系不同,日本的隐形冠军则以系列关系(配套、分包商)为主,一定是依附于某一家大企业,大多数是依附于某一个供应链,高中低端市场全线切入。这其中的关键是日本比较特殊的企业结构和研发体系。

从产业属性来说,日本的隐形冠军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制药、生物科技、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微电子、半导体(NARD、感应器、模拟 IC)、汽车制造等领域,在其他一些新的战略性行业则显得乏力。

日本的隐形冠军企业主要采用市场分割型创新,对已有的市场进行细化,在某一项技术上不断突破,做得越来越好,这也符合大家对于日本人和日本企业一贯的认知。

2.知识产权保护充分

通过专利等一系列的方法利用全球的法律体系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维持自己的竞争力。

3.创新能力强

关键的设备、零部件全部自主研发,保证技术不外流,不被限制。

汤森路透每年在世界范围内挑选100家创新企业,以企业的创新产品被别的企业购入的数量进行排序。在2019年的名单中,日本有3040 家,中国不超过5 家。这些数据基本上代表着目前全球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将产品进行充分细分,占据最细分市场的大量市场份额市场分割型创新,对已有的市场进行细化,在某一项技术上不断突破,做得越来越好,这一类日本企业比较擅长。

如华为P30的供货商,1631个零部件中有869个由日本企业供应,占比53.2%。华为每年从日本进口6800亿日元产品,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

5.百年企业多,小微企业多

日本的百年企业多达两万余家,其中固然有很多优秀企业,但大多数规模都很小,且大多数为传统行业,数量最多的是旅馆,还有豆腐店、造酒坊之类,都属于小本生意,主要服务于本地经济。

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主要特征

其主要产品细分领域多是传统制造产品,如钢丝绳、非公路矿用自卸车、农用硫酸钾、电池炭棒、真空开关管等,而技术含量高、涉及先进制造关键领域的单项冠军还较少,特别是一些前沿技术产品,如电信核心技术产品、新材料产品、数控机械产品、先进机械设备产品、汽车电子产品、汽车自动化产品、塑机产品、无缝钢管、仪器仪表、生物医药产品、调节阀门、挖掘机产品、船用配套设备、激光产品、集成电路产品、氟聚合物产品、高温电缆、微生态制剂、生物燃料产品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在先进制造领域与世界制造强国技术水平的差距。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分别评选出了54家、71家、68家单项冠军企业,集中了众多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和创新型企业。从这些企业的情况来看,大致反映出中国隐形冠军企业(或者说单向冠军企业)的特征。

1. 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企业目标

“我们要在这个领域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一员,不仅要占据最高的市场份额,而且要在技术和服务方面是最出色的。”

“我们要做市场的领袖,第二的我们都不做。”

“市场的游戏规则要由我们说了算,我们要成为这个市场的行业领袖。”

为实现上述目标,就要克服多元化的诱惑,把自己的市场界定得很专业,力求在一个具体的产品上形成绝对的领先优势。

2. 专注和开放相统一

在产品、技术和客户需求层面,他们选择专业的市场定位、专注的技术研发和深入的客户挖掘。

在商业活动的地域分布方面,则选择宽广、博大,放眼全球。这些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大都相当高,而且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国际化的进程。

为了国际化,这些公司的每一步扩张都是通过建立子公司,而不是通过分销商,为的是通过子公司把客户关系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3. 隐形成长

一是做局部市场。只要不是大面积的攻击强势品牌,中小企业一般不易引起大企业的高度重视,能够在自己的局部市场深耕细作。

二是做空白产品。开发竞争对手暂时没有开发的关联性产品,寻找市场的机会点,发现消费者的隐性需求,这样企业能快速地把市场做大。

4. 客户思维

近年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消费环境、品牌意识、消费者心理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从客户需求着手,关注消费者,构建顾客档案、顾客数据库是很多隐形冠军企业的重要特征。

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没有在全球化分工体系中正确地进行战略定位,缺少研究和规划能力,一般采用拿来主义跟随战略,尚未选择或创建合宜的经营模式,在培育具有企业属性的关键成功要素方面缺少战略思想。

2. 发展理念以短期利益为导向

德国隐形冠军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强烈的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注重为客户创造价值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还处于求生存阶段,更注重短期利益。

3. 开拓国际市场意识不强,能力不足

中国国内市场庞大,企业虽然能够从本土市场获得更多滋养,但这也造成了很多企业仅从生存的角度考虑,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同时,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壁垒众多,融入国际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遇到的阻碍多。中国企业在国际法律、标准、知识产权、商务谈判等方面经验和能力不足,在关键技术、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仍受制于人。

中国的许多企业虽然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却集中于后端工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依然严重依赖进口。如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为2601亿美元,已成为全年第一大进口商品,占总进口额的14.1%。较高的市场份额未必能够成就隐形冠军,只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让企业在专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4.受制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

德国经济主要依靠高端工业品制造和出口,也早已构建了高度重视品质的消费文化。而中国劳动力市场虽然庞大,但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国内需求巨大且层次多样,崇尚品质的消费文化和消费能力尚未形成。2018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速双双放缓,住房、医疗、教育消耗了大量居民收入,居民储蓄率增速持续下降,家庭债务则迅速攀升,一时间“消费降级”。

5.投资模式过于关注热点

中国市场对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更为热心,资本对流量的片面追捧使实业发展遭遇困境。求新求快的氛围过浓,对市场热度低的产品及需企业长期研发创新的产品等支撑不足,导致中小企业深耕单个专业领域、走专一发展道路的难度较大。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转自《洞察——华夏基石管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