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引领企业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高档润滑油脂产业领军企业,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传承“因国家战略而生,应国家战略而兴,顺改革大潮而强”的红色基因,为国家航天航空等大国重器和各行各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润滑技术支撑。
进入新时代,公司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勇扛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的使命担当,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润滑材料科技公司,成为国务院国资委首批深化改革“双百”企业和打造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领军企业。
方向上把准科技自立自强
只有高站位才能望得远,校得准方向方可不跑偏。公司党委始终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使命担当、站前位打头阵来教育引导干部员工。
近年来,公司高度注重有效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运用“五学联动”“学讲研用”等工作法,引导和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细分专题,接续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和“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等系列重要论断。
在突出学思践悟上下功夫,着力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准润滑科技究竟“怎么‘立’如何‘强’”的方向、方法与路径,研究谋划自立自强的战略要领和战术路径,明确科研开发“721”法则和研发“四高”目标定位,以国家战略、产业短板、技术前沿为导向,着力在攻克“卡脖子”润滑技术上求“立”。
以长期专注润滑专业领域精心研发,已经掌握的领跑行业、全球立得住的航天航空等诸多高端装备润滑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为基础,瞄准世界润滑技术发展趋势,着力开发和支撑满足国家战略、中国高端制造润滑油技术与产品需求,谋求核心竞争力之“强”。
使命上担当科技自立自强
国有企业只有自觉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担当起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使命责任,才能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公司作为因国家战略而生的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国家使命,为强国大业、中华民族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全方位的“遏制孤立”政策和技术封锁打压,公司从那时开始自主研制第一代“擦枪油”,支持抗美援朝开始创业发展,扛起“国家战略支持力量”担当。
20世纪50年代,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我们要有原子弹”的战略抉择。在“一无资料”可参考、“二无设备”可使用等诸多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老一代科技人员会同生产工作者“三结合”,日夜奋战,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考验,最终开发出特种油脂,保证了首次试爆原子弹的圆满成功,并长期为国家航天事业提供有效润滑技术和产品保障。
20世纪60年代初顺应党中央做出的“三线建设”重大决策,公司老一代科技人员从大城市走进西南,自力更生建成基地并成功研发生产合成油脂,为增强国防实力乃至航空工业的发展持续作出了重大贡献。七十六年来,公司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定挺起“脊梁”谋求自立自强,瞄准世界润滑技术前沿,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紧盯市场,携手客户与伙伴,持续升级产品服务,挖掘行业价值,以技术领先、产品领先和服务领先,聚成润滑油脂20大类2000多个品种的“全品类”高性价比的产品体系,创新“润滑管理”服务模式,为国之重器、高端制造、各行各业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润滑技术支撑与服务。
机制上顺应科技自立自强
集聚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关键在体制机制。只有体制顺、机制活,才能创新活力足。公司党委始终坚持科技引领,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坚持以推动科技引领能力和产品研发创效水平双提高为目标,着力重构科研组织体系,高规格设立公司科技委员会,重组成立研究院和研发中心,形成“一个委员会、两个层级、三级架构”的科研体制和“四院三中心”的研发布局,持续创新完善科研机制,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体制保障。
近年来,公司建立并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对创效突出的新产品、新技术包括技术替代等科技创新成果给予重奖。创新完善自有技术创新中长期激励机制。实行“阶段性+长周期”任务制考核,每年按创效额度20%计提奖励金,确保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研究。聚焦打造新质生产力。建立战新产业专项激励实行超额利润分享机制,每年拿出500万元,按季度对战新产业重点油脂商品直接创效同比增长10%给予奖励。实施揭榜挂帅机制。聚焦公司经营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和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每年集中发榜,对“揭榜”项目负责人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使用权、奖金分配权等权力,集聚资源和智慧集中攻关等,搭建起公平竞争、展示才华的平台,营造了万马奔腾搞创新的生态,迸发了强大活力。
人才上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竞争。谁掌握了人才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公司党委始终坚定落实“党管人才”的重大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迭代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创新构筑“引、育、用、励”全链条机制,以强力构建“人才高地”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奋力积聚高端人才,实施高素质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拓宽引才渠道。近些年重点引进一流大学培养的优秀生源和社会优秀拔尖人才,注重储能、氢能、智能制造等战新领域人才储备。目前,公司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近30%,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超四成,基本形成了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结构科学的人才队伍体系。
建立分类培养体系,聚焦锻造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科研开发、市场营销、技术技能四支队伍,因才施策实施个性化、多通道、递进式培养,多渠道多形式选派青年人才赴一流企业、科研机构研修和实践锤炼,拓宽视野、提升能力,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建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用才机制,畅通科技人才成长通道。公司把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重要技术攻关、行业需求、企业难点问题等有机结合起来,组建创新中心、创设专家工作室,大力营造“专家领衔、团队攻坚、成果共享”的创新生态,支持优秀人才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激励他们在攻克“卡脖子”技术攻关中当闯将争先锋,实现优秀人才培养与重大项目攻关齐头并进,厚植人才成长和创造的沃土。先后有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人入选中国石化“未来科学家”和突出贡献专家,31人获得“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称号。
研发上瞄准科技自立自强
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厚实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公司党委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缔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
始终瞄准世界润滑技术发展态势,以国家战略、产业短板、技术前沿为导向,扎根专业领域精心搞研发,加强与科研机构、知名OEM制造商等多主体开展紧密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为主联合组建创新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坚定与大国重器同步研究、同步设计、同步开发、同步制造润滑产品和标准制定与产业推广,牢牢掌握了中国航天航空、高铁、核电、风电、盾构机、VLCC超大型油轮和超高压输电设备等诸多大国重器的润滑核心技术。
近年来,公司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聚焦国家战新产业发展战略,制定润滑油技术、产品研发和重点推广清单,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润滑油脂技术标准和产品主导力,助力和有力支撑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并成功攻克“磷酸酯难燃液压油”等诸多“卡脖子”技术难题,研制的合成航空润滑油取得国产大飞机C919适航认证,在更多领域持续实现了新突破,聚集掌握了全球立得住的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由“并跑”向“领跑”的重大转变,取得了2000多项高端技术认证,创造了500多项发明专利。公司以高水平标准和技术领先扩大了中高端产品供给,高端领域占比持续提升,形成以“领先的技术和标准领跑带动行业、产业、企业、品牌”的发展新格局,为国家构筑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提供有力润滑油技术支撑。
未来,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将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践行科技创新“国家队”的使命担当,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为打造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作者李友海系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党建首席专家、彭星星系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姚国辉系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经理;文章来源:《国企》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