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得沈小平
6月8日,苏州下着蒙蒙细雨。
通鼎科技产业园位于吴江区震泽古镇旁边,下了上海高速,沿着“小平大道”,五分钟就能开进产业园。
产业园镶嵌在无边的茶园与稻田之间,为这个江南水乡增添了别样的韵致。它是通鼎集团董事长沈小平努力了26年的成果——从1999年带领56位乡亲创办吴江市盛信通信电缆厂,到如今形成通信产业和新型储能及能源产业“两翼齐飞”的新格局,这片土地见证了一位退役军人企业家“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紧张快干”的执着。产业园吸纳了众多乡亲前来就业,更为当地经济注入了穿越周期的增长动能。
难得坚守
沈小平双颊饱满、鼻翼宽厚、眼梢细长,一口吴侬软语,却能随口背诵大段《孙子兵法》。
他出生于1963年,18岁时去浙江舟山当兵。
军人的品质——忠诚和坚守,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退役后,他回到家乡,成为吴江党校的一名驾驶员。
1992年,他转战销售,经常吃着7毛钱一包的方便面,睡7块钱一晚的大通铺,奔波于全国各地跑销售、拉订单。凭借顽强的意志,他成为年销售额超2亿元的金牌销售。
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沈小平秉持着“跑销售可富一人,办企业可富一批人”的理念,1999年,他带领56位乡亲,创立了吴江市盛信通信电缆厂,这便是通鼎集团的前身。
风雨来袭,尤见定力。2015年前后,行业“天花板”渐显:三大运营商用户增速放缓,4G建设收尾,5G尚未启动,光缆从“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通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通鼎互联一直保持净利润过亿元的记录,但在这一年出现净利润增长首现疲态。
彼时通鼎已连续8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但管理层有人建议放弃光电缆主业。沈小平却坚定地说:“我们坚守制造业的决心绝不能动摇,绝对不当逃兵!”
二十多年来,一直有人劝他改行做房地产或私募,但他就是铁了心扎根制造业。花甲之年的他依旧保持着军队式的节奏,身影依然忙碌在车间一线,这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紧张快干”的作风,正是他对“坚守”的生动诠释——不是固守原地,而是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持续精进。
难得创新
沈小平深知,企业长青,创新是魂。
2002年,他看准了光纤市场前景广阔,果断加入光纤制造这个行当。没过多久,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带领团队埋头苦干搞研发,很快就在光纤市场站稳了脚跟,成了这个行业的领头羊。
2006年,通鼎集团碰到了不少技术难题,沈小平率先成立了企业级技术中心,亲赴北京,牵手高校。之后,集团先后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二十多个科技创新平台,与国内外二十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攻关合作关系。2013年,自主研发的光纤预制棒,成功突破了“卡脖子”难题,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2016年,通鼎集团开了一次高层会议,大家热烈讨论要不要花大价钱打造智能化车间。有的高管觉得,花大钱改造车间风险太大,还得为此停产半年,损失至少上亿元,不划算。
沈小平力排众议:“做实体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的小利益,得有长远的眼光,下出‘先手棋’,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不落败。”
事实证明,沈小平的决定是对的。智能化车间带来了质的飞跃:人工减少了30%,成本降低了40%,效率提高了30%。沈小平常说:“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创新是企业永葆生机的灵魂。”他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不惜花大价钱请来顶尖技术人才,每年拿出3%~5%的营收研发新产品。
难得善念
历经无数颠簸,沈小平把一家默默无闻的乡镇小电缆厂发展成为中国光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并连续多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办企业能让一群人富起来”,这句初心贯穿了沈小平的创业路。他每年拿出企业利润的5%~10%作为专项基金,用于支撑慈善活动的落地和扩大。
一个人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回家的路。沈小平一直挂念着自己出生和成长的联星村。
2015年,通鼎集团成立了“联星村沈小平爱心基金”,目的是改善联星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这个慈善基金也是通鼎集团针对联星村的精准扶贫项目的重要部分。2015年第一次发“暖心红包”的时候,他就向老人们保证,慰问金每年每人增加100元。目前,助老金额从每人每年1000元涨至每人每年2000元,累计发放突破1000万元。
联星村是个不太富裕的村子。10年前,沈小平出资让村里人从喝河水变成了喝上干净的太湖水。捐建“联平路”畅通乡里。“只要联星村有需要,无论是造桥修路还是修建河道驳岸,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捐钱出力,尽我所能帮助村里,不求任何回报,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沈小平说。
沈小平始终秉持“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慈善理念,累计投入超10亿元,扶贫帮困足迹遍及全国23个省、20个国家级贫困县、11个经济薄弱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脱贫攻坚的初心使命。他多次登上各大媒体头条,还走进了人民大会堂。2021年2月,他被党中央、国务院联合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他和通鼎集团8次获评 “中华慈善奖”、2次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5次获评江苏慈善奖,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江苏省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他期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带动身边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从光电线缆到“通信+能源”双轮驱动,从乡镇小厂到行业标杆,沈小平用坚守锚定方向,用创新打破边界,用善念温暖人心。这位退役军人企业家的故事,正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在时代浪潮中蝶变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