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治平任兵工集团董事长 跨界履历开启军工新局
7月8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兵工集团”)发布公告称,周治平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福波不再担任董事长。
《企业观察报》查阅兵工集团官网发现,《董事会成员》与《集团领导》栏目已完成更新,周治平均为董事长、党组书记。随着新组建的7人经营班子正式亮相,兵工集团由此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跨界历练锻造出复合型“掌舵者”
翻开周治平的职业履历,一条贯穿中国汽车产业核心板块与军工体系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这位1971年出生于江西吉水的管理者,以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历和正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专业背景,构建了独特的跨界管理坐标系。
在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兵装集团”)任职期间,周治平完成了从战略规划到资本运作的能力积累。先后担任多个要职,包括兵装集团发展计划部副主任、资本运营部副主任、主任,南方资产副董事长、总经理,兵装集团职工董事,长安汽车董事、党委书记,中国长安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兵装集团总法律顾问、审计与风险管理部主任。
2018年周治平调任长安汽车时,正值推进“第三次创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期。面对自主品牌整体承压的行业环境,他将战略重心聚焦于品牌价值提升与产品结构优化,推动企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这一调整在2020年显现成效——长安自主品牌全年销量突破百万辆大关,品牌溢价能力显著提升。
2021年转战一汽集团后,周治平的管理触角延伸至豪华品牌运营与新能源战略落地的核心领域。2021年9月,周治平调任中国一汽,任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主管过安全环保、战略规划、财务、办公室等工作。2023年10月起,周治平担任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执行副总裁兼红旗新能源营销中心总经理。
2023年,红旗品牌“All in”新能源战略推进成为其管理实践的关键注脚——从1月发布新能源战略,到4月召开专题推进会,一系列动作密集落地,彰显了全面转型的决心。在此过程中,一汽集团专门成立红旗新能源营销中心,周治平亲自兼任该中心总经理,成为行业内罕见的、以高管身份直管新能源营销的管理者。2023年红旗品牌零售销量突破37万辆,同比增长29.5%,实现连续6年正增长;其中新能源车型表现尤为亮眼,零售销量突破8.5万辆,同比增幅高达135%,渗透率攀升至23%,在豪华品牌新能源转型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2024年调任东风汽车集团总经理后,周治平的产业生态构建能力得到进一步实践。面对汽车产业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深水区竞争,他主导推进“燃油与新能源并重”的战略转型,在加大新能源领域投入的同时,将智能化布局作为破局关键。在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他明确提出智能网联汽车“新高地、新要地、新阵地”的三极定位,并推动实施“科技跃迁3.0”计划:通过打造“八大引擎”技术矩阵、构建“五智一体”产品体系、推进“三网融合”生态建设,全力抢占产业竞争“下半场”。2024年,东风公司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自主品牌销售137.2万辆,同比增长34.8%;新能源汽车销售86.1万辆,同比增长64.4%,其中自主新能源销售81万辆,同比增长122.5%。印证了战略转型的精准性。
周治平由此成为继徐平之后,第二位完整经历中国三大汽车央企历练的中管干部,更是首位从“大汽车走到大兵器”在四大央企(兵工集团、兵装集团、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均有经历的中管干部。
这种稀缺的履历使其对央企改革规律有着更立体的认知,能够从多维度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转型需求。
公开数据显示,兵工集团现有50余家子集团和直管单位,主要分布在北京、陕西、内蒙古等30个省(区、市),在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超过100家境外分子公司和代表处。2024年末,兵工集团资产总额5780亿元,人员总量22.3万人。兵工集团连续20年蝉联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位列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160位,既彰显了其行业地位,也意味着新掌舵者需要在保持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周治平在不同产业形态中展现的战略重构能力,恰恰契合了兵工集团在复杂环境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有望助力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军工跨界的融合命题与破局路径
周治平的履新,本质上构成了一次典型的产业跨界——从充分竞争的汽车领域进入高度专业化的军工核心圈。
虽然两家军工集团1999年由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来,但业务侧重各有不同。兵装集团在民用领域拥有长安汽车这样的明星企业,2024年销量达268万辆,位居中国车企集团第五。而兵工集团更多聚焦军工业务,这种定位差异使得此次跨界充满挑战与机遇。
首要的考验在于市场化经验与军工体系的融合。汽车行业“以销定产”的柔性生产逻辑与军工领域“以需定研”的刚性研发体系存在本质区别。如何将汽车领域供应链的敏捷响应机制、用户画像分析方法等转化为军工生产中的效率提升工具,同时确保国防安全,是周治平亟待破解的难题。
军工技术产业化转化能力至关重要,需要推动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增长点并反哺军工主业、加速技术迭代,这离不开技术突破与政策、市场、管理层面的协同创新。更深层的挑战则是平衡“强军首责”与市场化改革——既要确保装备升级硬指标落地,又需提升盈利能力以支撑国防建设,这要求在战略规划、资源配置与运营管理上实现精准布局。
不过,周治平在兵装集团的工作经历,使其对军民融合特性有着深刻理解,这也为他执掌兵工集团提供了一定的助力。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肩负“强军报国、强企富民”的神圣使命,旗下拥有60多家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培育了多个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品牌。在战略布局上,兵装集团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金融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军民融合的特性不仅推动了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也为民用产业的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三大汽车央企多年的深耕实践,让周治平积累了跨体系协同的经验,特别是在当前国防预算向信息化、智能化倾斜的背景下,如何将汽车领域的智能驾驶、车联网技术与军工装备的信息化改造相结合,可能成为重要突破口。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理研究院研究员严学锋曾直言:“周治平在三家汽车央企积累的管理经验,使其既熟稔大型企业的运营规律,更对跨主体协作的底层逻辑形成了独到洞察。这一经历深度强化了他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认知穿透力与协同认可度,为复杂体系下的资源整合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兵装集团与兵工集团今年2月达成的战略合作意向,或为周治平进一步提供了融合支点。双方一致认为,兵器两集团同根同源,拥有共同的红色基因和历史传承,都是人民兵工精神的忠实践行者,肩负着共同履行好强军首责、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双方在业务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补性、协同性很强,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广阔的合作空间。双方约定在“十四五”攻坚中“下好一盘棋”形成工作合力;面向未来,相互成就,围绕一个共同使命,建立一个工作计划,形成一套工作机制,组建一个工作团队,开启战略合作新局面。在业务互补性极强的背景下,周治平这位熟悉两边生态的管理者有望推动更深层次的协同。
周治平履新,既体现央企高管跨领域流动新态势,也折射出专业化整合进入深水区。更重要的是,彰显出大型央企管理者培养新范式——在国防现代化与产业升级驱动下,军民技术双向转化正在开辟新路径,兼具军工背景与市场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处在关键节点。如何将汽车产业生态思维注入军工发展,在坚守“强军首责”中激活创新动能,是检验其管理智慧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