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携手河南国资打造中原油气新巨头

日前,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迎来能源领域重要时刻——河南中原豫地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中原豫地油气”)正式完成工商注册。这家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豫地科技”)、灵宝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灵宝城投”)共同出资设立的企业,注册资本达9亿元人民币,业务范围涵盖陆地油气开采、发电输电、技术服务及矿产资源评估等全产业链环节。新公司的成立不仅承载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使命,也为中原地区能源安全保障与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破解资源瓶颈

中原豫地油气的诞生,是中石化应对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挑战的战略选择。近年来,随着国内老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资源接替矛盾日益突出。以中原油田为例,其核心产区东濮凹陷经过数十年开发,剩余可采储量逐年递减,亟须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拓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5.53亿吨,同比降1.9%,但石油对外依存度仍然高达71.9%。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要求加快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升油气自给能力。

在此背景下,中石化与河南国资携手成立中原豫地油气,通过央地合作,在河南境内开辟油气勘探开发新战场,也是破解资源约束的务实之举。

从政策层面看,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改能源〔2022210号)明确指出,要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重,强化重点盆地和海域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勘探,夯实资源接续基础。中原豫地油气的成立,正是对这一政策的直接响应。

从资源潜力看,河南省地处华北板块南缘,地质构造复杂,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据河南省地质局今年年初披露,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实现重大突破,通过试油成果显示,三门峡盆地豫灵1井经测试获得稳定日产量15.5方,而豫灵2井的两个试油层段分别获得了自喷稳定日产量31.62方和机抽稳定日产量92.52方。结合此前豫峡地1井的试油情况,初步评价盆地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4.27亿吨。

从行业趋势看,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油气勘探开发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领域升级,单一企业难以独立应对高风险、长周期的勘探项目。中石化作为国内油气行业龙头,拥有技术、资金和产业链优势,但需地方资源支持以降低开发成本;河南国资则掌握区域地质数据、政策协调及土地资源,双方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

优势互补

中原豫地油气的成立并非偶然,2024614日,中原油田代表中石化在自然资源部组织委托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线上竞标中,成功获得了三门峡的豫西三门峡盆地东部区块等四个区块的石油天然气探矿权,总面积达2675.1387平方千米,约占东濮老区探矿权的三分之二。

同年816日,中原油田与豫地科技、灵宝市政府在郑州签署了合作协议,约定共同出资组建中原豫地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加快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开发,为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中原豫地油气的股权设计颇具深意。中石化持股51%,保持绝对控股地位,确保技术路线、开发策略的统一性。

豫地科技作为河南省属地质勘查主力军,持股48%,可以提供地质数据、协调地方关系,还可以提供勘探等方面的支持。豫地科技是2022年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由原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河南省煤田地质局所属部分事业单位及直属企业共36个单位组建而成,是省管公益类重要骨干企业,按正厅级规格管理。

灵宝城投虽持股比例较小(1%),但能体现地方政府的支持,也为后续基础设施配套、民生保障提供便利。三门峡市灵宝地区位于豫西断隆带,地质构造复杂,近年来通过地质勘查发现多处油气,中原豫地油气的成立或将为灵宝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央企主导+地方参与”的模式,既避免了央企“单打独斗”可能面临的政策阻力,又防止了地方过度干预影响运营效率。例如,在项目审批环节,豫地科技集团可快速协调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等部门,缩短环评、采矿权办理周期;在土地征用方面,灵宝市城投能协助与村民沟通,降低社会风险。三方的合作可谓是强强联合,并实现了“技术+资源+政策”的精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