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资委明确央企下半年工作“路线图”
7月16日至17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系统总结上半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并明确下半年重点任务。会议强调,央企需以“智慧型增长”为核心路径,在稳健经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改革攻坚等领域持续发力,为经济社会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外部环境,中央企业交出了一份稳健的答卷。数据显示,1月至6月,央企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保持高位。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达81.6万元/人,同比增长2.3%;研发经费投入4139.8亿元,发售电量、原油产量、航空运输周转量等关键指标稳步提升。
在科技创新领域,央企成链条、体系化推进,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显著增强。例如,中国海油“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中国移动“九天”、中国电信“星辰”等通用大模型具备复杂推理能力。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协同发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走深走实,重组整合深入推进,公司治理持续优化,监管效能切实提升。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指出,央企要心怀“国之大者”,勇担职责使命,在供给提档、转化提速、产业提质、改革提效上下更大功夫,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稳大局、开新局提供支撑。
积聚新动能新优势
面对下半年,国务院国资委为央企明确了“稳、优、保、促”四大重点任务。即抓好稳健经营,锚定“一利五率”目标,坚决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和回报水平;保障国家安全,切实发挥战略支撑托底作用;促进协同发展,强化重要产品稳产保供,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积极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会议要求,扎实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注重经营效益,追求突出主业竞争力引领力的收入、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利润,追求真正能够形成资本积累的效益;注重增长潜力,做到长短期目标有效衔接、表内外资产同步积累、软硬性实力协同共进;注重发展价值,在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上有机统一,在维护市场秩序、提升行业价值上示范引领,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上主动作为。
会议强调央企必须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积聚新动能新优势。这意味着,央企要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快实现从要素大量投入的“汗水型增长”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智慧型增长”转变。
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能力成关键
在科技创新方面,会议要求着力提升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目前,中央企业已牵头建设23个创新联合体,未来要加快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进一步完善要素共投、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连接机制,推动产学研大协作、大联合、大攻关。
科技成果只有产业化才能真正创造价值。为此,国务院国资委提出,未来要加大央企中试验证平台对外开放力度,在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布局建设一批新平台,催动“从1到100”的关键一跃。同时,实施好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建立采购“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绿色通道,加速破解“从100到N”的问题。
高质量完成深化提升行动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据了解,目前各中央企业、各地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80%。会议要求,要以高效能改革推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着力提升资源配置、管理运营、激励约束、监督服务等方面效能,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营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战略性重组整合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下半年,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推动新组建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更好展业,深化油轮运营、动力电池等领域整合。同时,推动央企进一步健全并购管理决策机制,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