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国企发布首批26个“人工智能+”场景清单
AI+交通、AI+制造、AI+服务、AI+能源……近日,浙江省国资委发布浙江国企首批26个“人工智能+”场景清单,涵盖8个重点领域,其中“AI+交通”10个、“AI+制造”4个、“AI+服务”3个、“AI+能源”3个、“AI+金融”2个、“AI+建筑”2个、“AI+新材料”和“AI+环保”各1个,面向社会开放。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推进创新浙江建设,浙江省国资委实施“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开放场景是“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旨在发挥国企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聚焦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高价值场景,从需求侧推动场景创新,加速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落地应用,助力浙江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本次公布的场景分为四类合作模式:一是联合创新:国企与合作方共同研发攻关场景应用技术难题,本次公布的26个项目中,有21个可采用联合创新(研发)合作模式;二是采购应用:国企直接引入合作方成熟技术、产品或服务;三是解决方案:由合作方提供涵盖技术、实施、运维的全流程服务;四是场景验证:国企提供实际场景供合作方测试验证新技术或新产品。
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是浙江省海港集团下属浙江四港联动发展有限公司本次推出的开放场景,计划采用“联合创新”合作模式。该场景AI大模型主要难点是在算法方面,希望引入多目标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支持五维目标协同优化)、物流数字孪生建模引擎(集成 GPS/RFID 物联网数据)及千亿参数大模型(微调自Llama3 架构),实现运输方案智能推荐、船舶运力动态匹配、全链路可视化追踪、成本风险预警、政策智能解析等核心功能。开放合作对象主要面向985高校、科研机构。据项目联系人潘经理介绍,场景发布后,已有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前来联系,洽谈合作细节。
风电机组叶片制造缺陷智能检测技术应用需求是浙江省机电集团下属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开放场景。场景围绕叶片制造过程人工依赖性高、缺陷检测受限于人员经验及执行规范的问题,预期借助于AR 眼镜、移动摄像头等视觉采集终端,通过构建“智能终端+局域 GPU”局域物联网络,实现在叶片制造过程中进行缺陷的就地检出并告警,提升叶片制造质量。项目计划采用联合创新(研发)、解决方案两种合作方式。
“前期我们已经邀请了两三家供应商在项目现场做测试,也与谷东科技、realwear等AR眼镜知名企业进行了接触,期望采用定制化开发模式引进成熟解决方案,从根源上解决叶片质量问题。”风电机组叶片制造项目联系人王欣介绍道。
无人机综合应用巡检验证试验场是杭实集团下属杭州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本次推出的开放场景。场景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规划面积 10 平方公里,是集城市复杂环境与自然生态于一体的无人机综合验证区域,涵盖各类无人机运行的复杂场景,已具备全覆盖的通信保障服务、全空域的安全监测服务、全流程的观测数据服务、全范围的气象观测服务、全类型的网格属性场地,可用于各类课题研发和验证。
“目前项目存在的主要难点是空中巡检时,需要运用大模型提升图像识别准确率,计划采用‘概念验证’和‘联合创新’两种合作模式,引进各类机构进行合作。”无人机巡检验证项目联系人郭经理表示。
为确保开放场景有效对接社会创新力量,本次推出的所有开放场景设置三种开放路径与对接方式:一是“浙江国资”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发布与常态化征集,二是线下专场对接与精准匹配,三是建立合作生态数据库和长效合作机制,进行动态匹配。
“此次开放场景的发布,既为民营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与国企合作搭建了高效对接合作平台,也将进一步激发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活力,为企业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浙江省国资委发展处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浙江省国资委将坚持场景牵引,强化深度赋能,持续深挖、动态更新更多高价值、全领域的开放场景资源,支持民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机构在浙江国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建设中找到更多合作契合点,构建开放协同生态,厚植“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