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潮玩IP出海 拉布布给上海企业的破局启示

纽约SOHO区奢侈品买手店的玻璃柜里,尖牙大眼的拉布布玩偶以85美元标价与Prada摆件并肩陈列——这个由香港设计师设计的“丑萌”IP,正以 TikTok23亿次话题热度和2024375%的海外营收增速,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关税壁垒中划出亮眼的曲线。当这股潮玩旋风席卷全球,其背后折射的“技术创新—品牌破圈—文化赋能”三重破局逻辑,正在为上海制造企业、科技企业、文创企业等提供从“代工思维”到“IP生态”的转型范本与出海新路径。

一、潮玩破圈:从玩具集合店到文化IP的价值跃迁

拉布布的成长轨迹堪称中国潮玩IP出海的经典样本。这里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并非单纯的知识产权,而是被赋予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涵盖世界观与故事背景、角色关系、性格及形象,且具备明确价值观、可延续性与可衍生性的独特体系。

拉布布所属企业泡泡玛特最初起步于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卖潮流小商品”的线下店,主要销售各种玩具和文创产品。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这一年,泡泡玛特签约香港设计师Kenny WongMolly形象,推出首款盲盒Molly Zodiac,推动自主开发产品占比从2017年的30.2%跃升至2019年的82.1%2022年,泡泡玛特加速出海,先后在加州南海岸广场和新泽西American Dream Mall开设快闪店与直营店,正式进军北美市场。2024年,海外及港澳台营收达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其中北美市场增速超550%

与乐高的“IP孵化+全球化+多场景变现”IP生态构建路径异曲同工,泡泡玛特的价值跃迁经历了三个阶段:通过盲盒制造稀缺性(如2016年首款Molly星座盲盒隐藏款二手溢价超10倍),跨界联名破圈(与Maison Kitsuné合作登陆巴黎时装周,推动品牌高端化),构建文化生态(通过IP授权、主题公园、游戏等实现多元化变现,例如2025年计划推出拉布布动画短片)。这种从第三方玩具到文化IP的转变,使得部分单品附加值提升超20倍,整体毛利率提升至66.8%

二、中国企业的破圈实践:多行业突破的出海路径

截至2025年,泡泡玛特已从北京胡同里的区域小店跃升至市值超2000亿港元的跨国潮玩巨头,其“IP孵化—全球化运营—全场景变现”的商业范式,正为中国文创企业探索IP出海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事实上,在潮玩赛道之外,中国企业正以多元形态在消费电子、互联网服务、新能源等领域实现破圈突破。这些案例共同构成了技术、品牌与文化协同出海的中国路径,推动 “中国智造”向“中国IP”的价值跃迁。

1. 技术硬实力:大疆的“专利壁垒+本土化”双驱动

大疆,这家2006年由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汪滔等人创立的企业,已然成长为全球民用无人机及航拍技术领域的领航者。根据2023年数据,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大疆份额高达70%80% ,在北美、欧洲等主要市场,份额更是超过85%。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出去”的典范,大疆强大的竞争优势背后,是“专利壁垒+本土化”的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大疆持续地以技术创新和完善的专利布局打造了难以逾越的技术护城河,确保了在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大疆通过深入各地市场需求,提供本土化的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成功赢得了全球客户的信赖和认可。这种技术硬实力与本地化软实力的结合,使大疆在国际舞台上既能“飞得高”,又能“落得稳”。

2. 品牌重塑力:Shein柔性供应链的“速度革命”

作为一家快时尚电子商务公司,Shein(中文名希音)堪称快时尚跨境电商领域另一颗耀眼的明星。Shein成立于2008年、起步于广州,主要经营女装,同时还提供男装、童装、饰品、鞋、包等时尚用品。2024年,在全球市场中尽管利润有所下滑,全年销售额依然增长19%380亿美元,打败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萨拉)

Shein能够出奇制胜,一方面,她专注于线上市场,凭借无实体门店的轻资产模式,进入北美、欧洲、中东等多个市场;另一方面,她独特的供应链效率正成为核心竞争力。传统服装企业通常依赖季度性预测和大规模生产,需要36个月完成从设计到上架的全流程,灵活性较低。而Shein凭借柔性供应链模式,将上新周期压缩至7天,设计到采购环节最快仅需48小时,展现了行业领先的敏捷响应能力。这一趋势表明,数字化与柔性供应链正在重塑全球消费品行业的竞争格局,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

3. 文化转译力:《黑神话:悟空》的东方美学全球化

在国产游戏领域,游戏科学(Game Science)是一支实力强劲的“后起之秀”。2020年,游戏科学凭借《黑神话:悟空》一战成名。其团队耗时4年,凭借其独特审美与深厚造诣,让游戏从角色到场景都完美融合中国神话元素与现代审美,打造出极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这种“传统符号现代化转译”的路径,印证东方美学可通过技术载体实现跨文化共鸣,为上海企业出海提供“文化基因重组”的范本。

三、上海企业出海的黄金三角实践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全球经贸环境中,上海企业正凭借自身独特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出海之路。

1. 技术创新:从“功能满足”到“标准引领”

上海企业的技术出海,延续着拉布布背后3D打印精度控制般的极致追求。张江科学城集聚的工业设计人才,将精密制造能力转化为竞争力:上海微电子装备凭借精密制造技术积累,为文创产品出海提供技术支撑”;商汤科技的AI设计系统通过智能分析全球用户偏好,快速适配不同市场审美,缩短产品迭代周期。这种创新如大疆般形成“研发—应用—迭代”闭环。上海电气海外项目中,智能管理系统既输出设备,更提供数据分析运维标准,似拉布布以盲盒机制立规,将技术优势转为市场话语权。

2. 文化赋能:从龙凤图案、符号搬运到情感共振

拉布布的全球走红,本质是中国企业以“全球艺术家共创+本土化运营”模式,实现东西方文化符号融合的典范。其形象融合北欧神话与东方萌趣,打破“歪头杀”这类表面化标签的局限;晨光文具将石库门砖纹抽象为极简线条,在日本LoFt销量超越本土樱花笔记本;《许愿神龙2》以“友情高于财富”的普世价值叩开北美市场——上海企业渐渐明白:文化出海不是搬龙凤呈祥,而在于跨越符号表象、找到人类共通的情感按钮,让东方智慧以全球可感的方式实现价值传递。

3. 生态构建:从单枪匹马到全球拼图的协同进化

上海企业正形成“全球生态拼图”模式:跨境供应链联动东南亚工厂,贸易政策变动时可快速调配产能,外高桥保税仓依托智能调度提升海外配送效率。“上海设计+区域制造+全球分销”体系如同产业减震器:上汽在泰国的新能源工厂,依托上海安亭研发中心的技术支撑,吸引配套企业形成汽车产业生态圈;米哈游联合腾讯云等搭建数字协作体系,助力《原神》在全球多地区实现稳定运营。依托洋山港物流与自贸区金融,上海以“设计中枢+生态协同”重塑全球产业链站位。

结语:从外滩到世界的三重启示

拉布布与Prada共列纽约橱窗的画面,揭示中国企业出海的进阶逻辑。上海企业以“技术—文化—生态”三角架构,给出了破局答案:技术创新要如大疆筑专利壁垒、上海电气定运维标准,让硬实力成为话语权;文化赋能需像拉布布融中西元素、《黑神话:悟空》转译东方美学,以情感共鸣打破文化隔阂;生态协同应似上汽泰国工厂聚产业链、米哈游建数字网络,用弹性应对全球变局。

从张江的实验室到洋山港的码头,上海正将“制造”基因转化为“IP”势能。这启示我们:出海不是产品搬运,而是价值输出——当技术、文化、生态同频共振,中国企业终将从 “被接受”走向 “被认同”。这或许就是小玩偶背后,最珍贵的大启示。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副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民营企业的适应、变革与治理模式选择研究”24BGL07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