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悬崖村”的称谓成为历史

——记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建设所属航天设计院四川省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项目组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持续开展航天特色精准帮扶,持续为脱贫攻坚任务交上满意的答卷。

由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建设所属航天设计院负责的“悬崖村”搬迁,可以说是航天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的一个缩影。

2017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悬崖村”的故事。这个村为什么会让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如今他们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力中标 团队初赴凉山州

位于大凉山腹地昭觉县的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因进出村庄需攀爬陡峭的悬崖而被称为“悬崖村”,是四川省最后7个要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之一。

之前村民们进村、出村大都需要通过借助17条断断续续的藤梯攀爬高度落差800米、直上直下的悬崖,后来村民们决定修一条钢梯路,在政府资金支持下,他们奋斗了7个月,修成了一条宽1.5米、总长度达2.8公里的钢梯。

经过精心设计、认真组织,20195月,航天设计院成功中标了“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项目(14#地块)”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该项目是凉山州昭觉县乃至整个四川省脱贫攻坚战中至关重要的一战。

项目包括4个安置点,总建筑面积398860平方米,根据投标文件勘察野外工作勘探点1800个、钻孔累计27000延米,是近些年来航天设计院勘察业务中的最大单体项目。

拿到中标通知书后,项目组即刻动身前往四川。到达四川后,又在被称作“云端上的高速”的雅西高速上行驶了8个小时,凌晨才到达凉山州昭觉县。为了按时保质完成工作内容,项目组成员加班加点、多线配合,用航天效率为后续工作的稳步进行夯实了基础。

建设伊始遭遇“拦路虎”

该项目工期紧、任务重,而勘察工作又是项目进入实质性开展阶段的第一步。当时,项目组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一家凉山境外的勘察单位,如何才能在短时期调配到足够数量的、能够满足工期要求的钻探设备?

经过多次协调,在航天设计院西南分院及凉山州西昌大地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下,项目组共计调配了97台次回旋钻、30台次冲击钻,这几乎是成都和凉山地区拥有的钻机总量的80%左右。

设备到位后,项目组一刻也没有停歇,野外勘察工作在短短26天内便完成了。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在项目人员的安排上,项目组由注册岩土工程师担任项目经理,任用技术骨干担任现场负责人。每个地块配备一名项目工程师、若干名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野外编录工作。

项目组白天在现场进行编录,晚上整理资料,抓紧时间下达土工试验分析任务书,并及时将水、土、岩等试样送至实验室,及时完成相关试验。

在当地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在相关各方和兄弟单位的协助下,项目组在保质保量、满足工期要求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的外业工作,并提前提交了外审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资料,为项目顺利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取得了第一手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高质量完成项目

在项目施工的开展过程中,航天设计院对项目高度重视,多位领导到现场组织项目组人员做进度推动及质量控制方案优化。

为打好这项惠民工程的第一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航天设计院项目人员加快勘察进度,在两个月内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内容,用航天效率为后续工作的稳步进行夯实了基础。

2020430日,安置点项目竣工。510日,昭觉县搬迁项目正式启动,带着憧憬与喜悦,村民们陆续搬入新家。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五个一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

“悬崖村”的80多户群众与全县其他20多个乡镇、92个边远和高寒山村,共计1.8万余人同时实施搬迁,这是四川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让昭觉县群众撕去“贫困”标签、摘掉“贫困帽”、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是航天建设者们应尽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