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开工建设

725日,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在江苏常州正式开工建设。

中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出席开工仪式并致辞。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姜胜耀,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长刘亚芳,江苏省能源局副局长于红琴,常州市副市长潘冬铃,金坛区区长胥亚伟,清华大学教授、项目负责人梅生伟等领导和专家代表出席活动。

在致辞环节,李耀强表示,项目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开辟盐穴资源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的绿色发展新路径,为未来氢能产业大规模应用和我国氢能储备能力提升提供重要基础设施保障。他介绍,中盐集团将依托丰富的盐穴资源和完善的盐穴工程技术体系,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努力推动我国盐穴综合利用事业规模化发展,实现盐从“百味之首”到“化工之母”再到“能源之友”的第二次价值创新。

钱七虎对项目开工表示祝贺。他认为,盐穴储氢是破解氢能全产业链贯通难题的“金钥匙”,这次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可将地下盐穴空间转化为氢能产业的“能量宝库”,能够打造盐穴储氢创新范式,将在全球氢能存储领域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也必将在我国能源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姜胜耀表示,此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的开工是与中盐集团前期深度合作的延伸和产学研协作的新起点,对于氢能存储从示范应用到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刘亚芳认为,该工程将为长周期氢储能打造集技术创新、安全运行、产业协同于一体的示范标杆。

潘冬铃强调,市政府将为本项目提供全力支持,主动靠前服务,高效开展各要素衔接,切实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活动中,由梅生伟简要介绍了项目的有关情况。

在活动现场,中盐集团有关负责人对《企业观察报》表示,中盐集团的盐穴工程技术已在多方面体现出成熟的技术优势。比如,在盐穴综合利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包括高效两管造腔技术、丛式定向井钻井技术、注采管柱焊接工艺、老井分段锻铣封堵技术在内的盐穴储气库建设关键技术体系,并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体系已在盐穴储气库、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中成功运用。再比如,金坛6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已于20225月投产,截至20256月底,完成储能、发电周期超650次,累计提供调峰电量超4.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36万吨。在20235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该项目成果创新性显著,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已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3年度“中电联科技创新大奖”。该负责人介绍,在一期成功运行的基础上,二期2×35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据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基于地质条件的大规模储氢关键技术及试验验证”项目由中盐集团和清华大学合作,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科院理化所、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首钢集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开展,聚焦大规模储氢面临的安全性、高效性、经济性等核心问题,设置五大专项子课题,围绕地质评价、新型材料开发、洞室结构设计、循环安全调控、工程示范验证等方面开展全链条技术攻关,将填补我国氢能地质存储的技术空白。

此次开工的“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由中盐集团承担,规划新建2组盐穴,形成2口注采氢井和2口注排卤井,作为大规模地质储氢试验验证的工程载体,开展循环储释氢性能试验。项目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盐穴储氢全套技术体系,为盐穴储氢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奠定坚实基础,最终促成盐穴储氢的规模化产业应用。

中盐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盐穴资源综合利用不仅是传统盐业焕新的典范,而且将在国家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科技创新与跨领域协作,盐穴储氢产业有望在国家能源战略和“双碳”目标下释放出更加强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中盐集团期待自身的盐穴工程技术能够在多地推广应用,并希望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实现自身技术的“多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