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牢三个“饭碗”,确保三大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端牢“粮食安全”饭碗和“能源安全”饭碗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还多次指出:“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央能源企业应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为契机,进一步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端牢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三个“饭碗”。
一、担当端牢“生产饭碗”的主力,全力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能源保障和“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并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并不断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担当着“奉献清洁能源,创造美好生活”使命的中国华电集团,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构建“水火风光”一体化的能源供给体系、“源—网—荷—储”融合发展的能源技术体系和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体系,激发向新图强、以质制胜的“蓝色动能”,保证电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持资源清洁。致力打造“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应用示范”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链,加快燃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示范应用的全国产化 G50 燃 机累计等效运行突破5000小时,自主研制 的 F 级燃气轮机透平一级动叶长周期挂 机超1000小时。自主可控的“华电睿”系 列电力工控系统覆盖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构建起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系。中国华电年发电量突破7000多亿度,相当于供应了7亿国人用电量,以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水平自强发挥产业控制、科技创新、安全支撑作用,助力中国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以中国华电的“蓝电”基色,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积极贡献“华电”力量。
二、提升端牢“生态饭碗”的实力,努力确保国家生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鉴于旗下火电厂、水电站、风电场、光伏场等很多处于祖国生态安全屏障区带,中国华电始终深入贯彻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一是注重打造绿色发电场站和绿色储能场区,坚决淘汰亚临界以下机组,提前完成“十四五”去产能目标,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420万吨。二是不断提升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份额,打造更多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和江河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智慧运营示范工程项目。境内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7.5%,在同类型企业中位列前茅。三是提升绿色技术供给,全球首创的“燃机混氢燃烧系统”成功破解氢脆腐蚀、燃烧振荡等国际技术瓶颈,实现30%掺氢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自主研发的用于绿电制氢的1200Nm3/h电解槽较传统电解槽运行电流密度提高约30%,整体重量减少近10%;3300Nm³/h碱性电解槽,较常规千方级电解槽电流密度提升约100%。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建成全球首个覆盖87家电厂的“源网荷储”智慧调度系统,实现跨区域负荷预测准确率达98.7%,年增发绿电23亿千瓦时。中国华电连续3年雄居中国能源企业低碳发展贡献力50强榜首,以中国华电的“绿电”底色,端牢“生态饭碗”,擦亮“源源华电,度度关爱”良好形象。
三、拓展端牢“生活饭碗”的能力,助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虽不直接涉足“粮食”,但中国华电布局的部分风光水火发电场站仍然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出力”。一是提供粮食“营养”。中国华电布局多个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利用风光资源发电制氢合成氨来助力化肥生产,为粮食生长提供“绿色营养”。比如华电内蒙古孪井滩风光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年可生产绿氨8.3万吨、绿氢0.3万吨;华电辽宁营口风电氢氨罐港一体化项目年可产绿氨10万吨、绿氢1.75万吨。二是配套粮产“空间”。中国华电始终坚守红线意识,不仅不与“粮食”争夺生长空间,还落实新发展理念,树立共生意识,打造更多的“农光互补”“农水渔光互补”“渔光互补”“盐光互补”等一体化智慧电源项目和分布式电力项目。中国华电上马的湖北武穴风光储一体化基地一期探索出“光伏+生态+乡村振兴”新模式,海南白沙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太阳能发电+火龙果种植”农光互补,陕西华电宜川光伏发电项目创新采用“光伏+”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导入带动农民年增收超2000万元,投资1500万元建成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光伏赋能农业、农业反哺生态”的良性循环。三是打造粮业“品牌”。中国华电树立“大食物观”,依托央企优势帮扶资源,结合克州干果、坚果优势和地方林果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打造的新疆“土特产”——“云尚巴音”品牌,直接带动当地村民稳定就近就业51人,帮助18户农牧民增收26.3万余元,户均增收1.46万元;探索实施以分红方式带动村民增收,每年为51户村民分红65.1万余元。四是助力粮农“脱贫”。中国华电打造农村能源产业发展示范项目“华电金太阳”,推动农村普及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无偿援建新疆克州首座光伏扶贫电站——乌恰县巴音库鲁提村5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带来70万元售电收入,支撑村内设立15个公益性岗位。无偿援建阿图什市瓦克瓦克村70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每年带给村集体综合效益约5万元,为定点帮扶县粮农实现稳定脱贫发挥重要作用,以中国华电的“金电”特色,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助力。
作为中央管理大型骨干能源企业,中国华电始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企业,为中国人端稳生活、生产、生态三个“饭碗”,保障粮食、能源、生态三大安全贡献“华电力量”“华电智慧”,以中国华电的“红电”本色,为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加电注能”,助力中华民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作者分别为中国华电品宣中心主任、正主任级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