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投资“创新型企业”,还是投资“经济护城河企业”

美国时间2020年3月16日上午9时30分,纽约股市开盘后标普500指数暴跌,跌幅超过7%,触发暂停交易的市场熔断机制,这是继3月9日和12日之后的第三次熔断。3月16日当天,特朗普总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最晚有可能持续到8月,标普500指数应声暴跌11.98%。这是纽约股市自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3月13日,美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全面禁止来自欧洲的旅客入境。对新冠疫情的恐慌情绪已从亚洲蔓延到了欧洲和美国。工厂生产延误导致供给减少,人手不足导致贸易量降低,加上全球需求减少,实体经济低迷的状况将导致企业信用等级下降及投资萎缩,发展成为引发资本市场恶化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扩大。尽管3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基准利率下调了0.5个百分点,3月15日又进一步下调了1个百分点,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流动性,但金融市场环境反而恶化。这是因为目前还没有有效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疫苗和药物。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斥着一些混乱,全球金融市场也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恐慌情绪支配。亚马逊、苹果、脸书等许多创新型企业的股价暴跌,这令许多投资者烦恼不已,我一直提倡的向创新型企业投资的意见听起来也像是无稽之谈。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也是如此,2020年这次危机也终将过去,疫情终将结束。危机意味着新的机会。冲击性的危机将带来思想的巨大转变,如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云计算的崛起、爱彼迎和优步等共享经济模式和区块链概念的诞生一样,未来也将出现新的商业模式。
在韩国,与新冠肺炎斗争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创新案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得来速”检测点(drive through)。随着疫情在韩国迅速扩散,安全快速诊断的必要性凸显,于是在像咖啡或快餐一样在车上完成诊断的这一想法的驱动下,“得来速”检测点诞生了,驾驶者坐在车内,医生从狭窄的车窗缝进行采样。这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因此更为安全,在检测点花费的时间也从30分钟以上减少到10分钟。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汽车文化发达的美国和欧洲。韩国的创新方法并未止步于“得来速”检测点,而是进化为像公用电话亭一样安装了负压装置的可以容纳一个人的“步行诊疗所”(walking through)。需求和思维的转变促进了创新。
这次危机以后将会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和创新。相信本书中提到的“创新”和“创新投资”能够帮助读者提前预测并为即将到来的变化做好准备。
投资环境的变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潮流减弱,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世界产业链逐渐被削弱,各国政府为战胜金融危机而实行的超低利率和量化宽松等非传统货币政策最终引发了负债增加的难题。如今,距离金融危机爆发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全球化和货币政策发生了剧变,未来将是“技术创新”和“人口结构”的转换期。
现在,“创新”“第四次产业革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物联网”“基因编辑”等象征着新未来的词语对普通人来说并不陌生。今后只有能够基于新技术创新,进而创造出新需求的企业才能成长,如果企业无法实现这一点,那么其后果是十分确定的,就是毁灭。
有些企业为了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甚至不惜提起专利诉讼。然而,生存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企业,是否具备能够左右数字霸权的优秀人才、核心企业和产业基础,将决定国家的未来竞争力。即使在此时,争夺全球霸权的“战争”也正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发生。在技术创新之战中,美国和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遥遥领先,而中国则以内需市场为基础,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奋起直追。如今,我们都站在变化的中心。
快速老龄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变化,包括社会福利成本增加带来的政府财政恶化,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导致的消费减少,家庭抚养体系变化等,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投资领域也会发生变化。随着资产管理公司进入防御模式,对债券的需求增加,这对利率上升起到了抑制作用,低利率正在成为常态。
中国老龄化现象也在加速。2019年,中国的出生率降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2016年放开独生子女政策并实施二孩政策,但并未出现出生率恢复的迹象。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经济活动人口减少,经济增速趋缓的压力也会增大。
另外,中国还面临着其他挑战。经历了过去的高速发展以后,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正在下降。高增长意味着工作岗位和收入增加,在这样的时代,只要努力地工作,就能够积累一定的资产,然而低增长意味着工作岗位和收入的减少,赚钱变得更为困难,竞争随之越发激烈。高增长会使整个市场财富增加,而低增长会加剧竞争并导致市场失败者迭出。在低增长、低利率、老龄化的时代下,中国金融市场将于2020年开放,金融市场的开放对整个大资管行业来说是积极的,但中国的资管行业不得不与全球资本展开竞争。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从经济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切身感受到技术创新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但未来会随着如何管理资产而发生变化,如果能将积累的资产与创新和增长连接起来,那么未来将一片光明。为了跟上快速创新的步伐,需要从全球角度重新设计个人的生活。
全球、创新、投资
尽管很多读者为了理解随着技术创新即将到来的变化而阅读相关书籍,但有一点十分令人遗憾——大部分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书籍都局限于以技术为中心进行解读,因而错过了资本的流向。
笔者希望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理解“技术创新”和“人口结构变化”这两个主题,在全球金融市场中,资本已经集中在拥有垄断性技术的企业,以及垄断消费者需求的平台企业,仅依靠目前市面上的书籍很难理解这样的变化,也无法获得未来投资所需的知识和智慧。笔者在这本书里提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变化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解答,希望本书可以弥补目前市面上相关书籍的不足之处。
贯穿本书的关键词是“全球”“创新”“投资”。在本书的前半部分,笔者向广大读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在全球创新浪潮中守护自己的财产,我们是应该像马斯克一样投资“创新速度”,还是像巴菲特一样投资经济护城河。从保护资产的角度来看,这是任何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笔者想强调的是,投资创新型企业非常重要,但也希望通过实际的投资经验告诉读者,不仅要管理伴随着投资而来的风险,同时还要保持均衡的视角。本书的后半部分介绍了“谁引领创新投资”,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投资来学习成功的投资者和企业家案例。创新投资不仅影响企业价值,还关乎个人资产价值的变化。在我们尚未意识到的情况下,全球正在出现很多创新,创新型企业也在不断诞生、合并、消失,这些变化最终会影响各位读者的资产。
目前笔者在韩国代表性资管企业工作,负责管理全球投资基金。韩国是半导体领域“创新速度”非常快的IT(信息技术)强国,同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在这种环境中,笔者在过去十多年间,对苹果、阿里巴巴、奈飞、英伟达等诸多跨国企业非常感兴趣,也进行了许多投资。
在这本书中,笔者并没有提出晦涩难懂的投资理论和投资哲学,而是把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苦恼和领悟分享给读者。为了方便读者的理解,笔者分享了许多实际的投资经验,通过实际投资案例来提高读者对陌生的全球资本市场和投资的理解,同时也希望对今后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型企业,以及什么样的企业才会成长带来启示。此外,笔者还分享了自己的失败投资经历,希望读者可以切身体会到实际投资所面临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