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向未来,新格局重塑发展新优势

于 “2020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上举行的主题为“赢向未来,新格局重塑发展新优势”圆桌论坛上,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彤宙,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平,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陆川,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皓,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参与论坛讨论。
在新发展格局下,第一个是做好国内大循环,第二个是高水平做好国际大循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的优势特点在畅通国内循环。在助力双循环当中,王彤宙表示,企业要推动和参与到国内的大循环,首先是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看看你的产业优势,你的能力优势。再一个就是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事实上大家都清楚中交集团我们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大的城市建设方面有我们积累的独特的经验,包括管理、技术、人才,按照整个国家的部署来说十九届五中全会谈得很清楚,下一步国家会加大建设大通道、大枢纽包括物流网络的体系建设,这个应该说特别是大通道大枢纽对中交集团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也是中交集团一个主要的市场。
另一方面,王彤宙进一步介绍说,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中交参与到国内大循环来说,中交建也是有自身的长处的。比如说中交建是央企的几家从事房地产的企业,但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做房地产,因为中交建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势,比如说在雄安,中交建现在做的1+2+3+4的开发模式,就是城市综合性开发,1就是土地的基础整治,从土地整治到二级地产开发,三级产业的导入,最后四级城市的运营。最近在雄安已经公布的三号地块是第一家中标的,以1+2+3+4的模式,既是开放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是企业发挥自身综合专业优势和业务特长的一个空间。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上,中交是一个在建筑企业里面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在全球的建筑企业里有一个250家国际承包商的排名,中交在亚洲和中国是排在第一位的,在157个国家有210多个机构,有具体实质性的业务,这些也包括我们除了路桥、港口、码头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说正华重工做的港口机械,在世界的港口机械里面占了70%多的市场份额。现在我们利用这些,一个是寻求自己的,中央包括国家提倡的下一步打造供应链,提升供应链和产业链的价值。我们一方面加大科技研发,对一些关键的技术、一些硬配件减少更多的依赖性,把一些卡脖子技术攻下来。另外一方面加大全球市场的替代和补充,这也叫做严练、补练、强练,这样通过全球化的市场使国内外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循环和更好的互补。当然,我们在国外还有十多个合作区。现在中国实际上也有一部分产业在梯度转移,从东南亚往中东国家转移。这个时候应该主动作为,主动策划,引领一些需要转移、梯度转移的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布局的合作区去。这样实际上也就充分体现在新发展格局下怎么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来进行国内国外双循环的促进作用。
在制造业方面。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工程机械属于典型的制造业,它在新发展格局中也被寄予很多期待。对于新格局新发展,陆川结合徐工集团的经验,总结出三点体会:第一个体会,既要做好全球的产业链布局,也要抓住关键核心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等等,包括全球的采购链、欧洲采购中心等等面向全球的制造基地进行服务,在全球产业链布局当中,我们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包括在12年以后行业最低谷期。我们也坚持每年5%的研发费用不放松,打造核心零部件、核心关键技术方面逐渐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能力,包括四千吨起重机大型的油缸、液压及核心的控制软硬件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打造的。这是一点体会。
第二点体会,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同时确实高度注重需求侧的管理,使供给创造需求,需求引领供给良性循环、良性互动,这个方向非常明确。首先要练好内功,供给侧、质量、成本、服务等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关注客户的需求,贴近客户的需求,产品的品种、价格、服务、品质等等是否能满足各档次客户的需求,这是非常关键的。比如现在工程机械行业,从节能、环保、升级换代、大吨位、无人化、新能源、电动化等等,包括现在的数字化来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利用数字化拓展新兴产业等等,都面临着很多需求的改变,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需求才能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第三个体会,牢牢抓住国内市场,同时还要开拓好国外市场。国内市场是大市场,是基础,面临着疫情、面临着经济环境,包括单边主义等等,国内市场必须抓好。另外利用国内市场做好积累,也要紧紧盯住国际市场。我们要伴随着中国建设“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等等,要很好地提供服务,很好地走出去。工程机械中国是一个大市场,欧美是一个大石块,亚太、西亚是一块大市场,还有一块是“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这是增长非常快的市场。恰恰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占有率超过60%,我们要很好地经营好这个市场,另外还要面向高端市场,这几个方面的结合,按照现在新的格局、新的理念,有新的做法,下一步把企业向高质量方面更好地往前走。
关于绿色发展方面,在12月18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入明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党中央提出,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于煤炭行业的新形势,赵平给出了以下几点看法:当前,国家的能源结构特别是化石能源仍然还是以煤炭为主。赵平给出数据表示,按照2020年的消费结构,煤炭达到57.5,比去年略有下降,去年是57.7的消费比例,所以在一段时间内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不会有大的变化。按照党中央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如何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摆在了能源行业煤炭人的面前。
赵平进一步表示,国家煤炭的储量并不是很多。如何把煤炭这一块问题解决,国家还有很多灰采率比较低、浪费比较严重、生态环境修复压力比较大的问题存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始终在探讨的问题。
煤炭也是产能主要的行业,挖掘主要的产能,这样也就给我们提供绿色发展更大的场合、舞台和机会。所以作为能源煤炭行业,也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总的新能源战略的要求,做好能源创新发展,转变我们的发展之路。
第一个应该树立新的发展理念,这种就是绿色、低碳这。从绿色勘探、绿色开采,再到低碳消费,所有的人都应该有低碳的意识。绿色出行、绿色生活,这样才能共同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特别是碳中和需要全体人有一个理念才能够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
第二点就是要做好科学的规划,把我们能源的煤炭如何开采好,用我们的新技术和设备安全、低能、高效地开采和最大、最高效地利用,这是我们煤炭行业要考虑的事情。
第三个是我们新能源的开发,特别是总局这几年也在新能源开发这块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煤层气、地热能以及干热岩等的开发研究和更好地利用,怎么把我们的能源结构比例降到最合理,新能源这块更多地是在比例上、结构上、比重上的上升。
第四个,就是我们在整个新技术、信息和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我们的煤炭开采、开发达到最合理、最低碳。这块新技术,国务院包括八部委在山东济宁召开了智能化管理现场会、智能化矿山开采现场会,也主要研究新技术,给我们传统行业更多的赋能。这是我们也要重点考虑的。
第五个,要构建新发展的格局,要建立国家层面的资源采集,统计和信息共享,建设统一的能源市场体系。
中国还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不足的国家,石油、油气进口达到70%,所以在能源利用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将做出更多的贡献和工作。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也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发展,商业模式也在加速变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皓作为民营企业家,分享了几点转型经验。
高皓认为,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非常有活力的一个群体,第一个关键词是转型。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包括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很多民营企业在自身的战略方面做了很大的转型,包括在数字化方面也做了很大的转型。一些大的民营企业做了全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向着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的领域更深入发展。同时很多在传统行业当中的民营企业,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第二个关键词是传承。改革开放40年,很多第一代民营企业到了五六十岁、六七十岁,未来会经历大规模的代系传承考验,这是非常巨大的挑战。美国的数据显示,真正成功的企业从第一代传到第二代成功率不超过30%,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不超过13%。东南亚上市公司当中,在传承的过程中,上市公司的市值平均缩水了60%。从世界范围来看,传承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我们3200万家民营企业,假如说也是60%在传承过程中失败,是1800多万家民营企业,经济增长、税收、就业、社会问题,这也是未来发展的灰犀牛。面临这样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有一些民营企业,新希望也好,碧桂园也好,美的也好,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设计传承路径。希望三千多万家民营企业未来平稳有序地完成传承。
第三个关键词是财富。传承是财富的意义,公益是财富的归宿。全球最顶尖的企业,比如瑞典最大的企业控制三家世界五百强,ABB、爱立信和全世界第三大制药企业阿斯立康,但是它的顶层持股结构是15个公益基金会,印度最大的塔塔集团,有32家上市公司,它的顶层是22个家族慈善基金会,台湾最大的工业企业台塑集团顶层也是公益慈善组织,所以他们在创造价值的层面是市场经济,可是在分享财富、分享价值的层面是社会主义。很多年轻中国民营企业也向这个方面探索。比如去年万象集团成立50周年,第二代当家人就把万象集团100%股权捐赠出来,这是一家有1300亿销售额的大企业。包括宝丰集团,宁夏最大的民营企业,把每年利润分红的10%用于公益慈善写进了公司章程。中国民营企业不只是在创造财富,而且在财富运用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期待未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各位领导、央企的各位领导,能够关心关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共创中国美好的明天。
在科技创新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嫦娥探月、北斗指路、天问探测行星,以及高速列车等等都是我们国家企业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而且由大企业牵头,带动促进了中小微创新企业成为新的创新来源,形成了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的融合创新,所以国家科技创新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经济工作会议,都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国资国企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也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现实困难。
据罗新宇介绍,科技创新是一个新的长征,特别是它也经历了很长的磨砺。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源源不断的资本支持。但现有的国资管理体制、考核体制、资本供给体制并不支持。比如我们的基金五年退出,再加上三年、八年退出。像这样需要十多年坚持的资本,就会碰到问题。未来我们怎么样通过政策创新,把庞大的国有资本转换为长期资本,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罗新宇表示,资本也是一个智慧资本,创新最大的是人。国有企业的体制怎么样把人的活力激发出来,最近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探索,比如科创试点示范行动、科创基金相关的跟投、科技人员的持股,这些正在发生变化。只有当中国最大的资本国有平台,转换成为一个创新资本、长期资本,中国的科创才会迎来真正发展的春天。这方面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也好,还是作为国有资本的运营平台也好,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我们也希望在今天这个场合,大家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创新,因为这是我们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最生动、最具体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