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广汽牵手,巨头抱团容易取暖难
随着广汽、上汽深化合作,随着车企单打独斗已渐渐成为过去时,抱团探索、联盟对抗将成为新的汽车竞争格局。
汽车产业转型和行业淘汰的双重压力下,抱团合作开始成为车企的调整方向。
2019年12月23日,继一汽、长安、东风组建T3出行引发业内轰动后,广汽、上汽两大国有汽车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石激起千层浪,竞争对手突然变成合作伙伴,巨头联姻背后的行业趋势引人深思。
按照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联合开发核心技术、共享产业链资源、聚焦新商业模式、合力拓展海外市场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如图所示,与专注出行市场的T3不同,本次上汽/广汽联姻,除品牌、股权等核心价值外,几乎所有能合作的都在探讨范围内。
2019年12月23日,广汽集团公关部陈艳梅向时代财经表示:“本次仅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后续将以市场化的机制推动合作,尽快促成具体合作事项落地。”
尽管目前还没有合作细则,但林林总总的合作意向背后,有一条清晰的线,即共享资源以降低成本;共同布局以降低风险。
2019年12月24日,汽车分析师卢昊向时代财经表示:“面对市场低迷与新四化转型,没有任何一家车企自信可以凭一己之力脱颖而出,上汽广汽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显然,无论是广汽还是上汽,面对时代洪流,都难以独善其身。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市场淘汰加速,以及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车企单打独斗已渐渐成为过去时,抱团探索、联盟对抗将成为新的汽车竞争格局。
巨头联姻背后的转型压力
作为中国市场第一和第五的汽车集团,上汽和广汽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汽车产业头部企业。然而在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依然难逃车市萎缩的制裁,并在在企业运转上略显捉襟见肘。
据上汽集团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1月份,上汽集团共售新车58.2万辆,同比下滑9.58%;1-11月累计销量为554万辆,同比下滑13.33%。
市场下滑,财务状况难免受到波及。上汽集团3季度财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营业收入总额为5728.2亿元,同比下滑13.62%;前三季度净利润总额207.9亿元,同比下滑24.86%。
对此,上汽集团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五与国六车型切换加剧供需矛盾、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公司在努力稳定销量基盘的同时,加快在新能源、国际经营等领域培育增长的新动能。
比业绩下滑更为难受的是现金流短缺。财报数据显示,1-9月上汽集团现金流量净额从去年的198.84亿元下降至-293.36亿元,同比减少247.53%。“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成了上汽集团的主旋律。
与上汽相比,广汽在终端市场上得益于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的逆势增长,整体销量数据领先行业,增长7.59%,算是车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但由于利润核心自主板块下滑幅度接近三成,广汽财务数据同样惨淡。
广汽集团3季度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汽集团营收426.83亿元,同比下降19.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5亿元,同比下降35.75%。终端市场大增,净利却尴尬的下滑了三分之一。
毫无疑问,无论是上汽还是广汽,都在市场寒冬里受到创伤。而汽车新四化的转型升级又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吸金无底洞,所有人都知道进展落后就会被淘汰,但具体如何转型,投资何时得到回报又始终没有定论。
市场艰难与转型压力同时附加在车企肩头,合资合作成了车企降低风险的最佳应对方式。作为几乎同一级别的头部企业,上汽与广汽的联姻也就水到渠成,既是强强联合,又是抱团取暖。
抱团容易取暖难
上汽、广汽联姻是两大汽车集团的首次合作。作为中国市场头部企业,这样的一次深化合作更像是一种“汽车新四化走向抱团时代”的行业信号。
广汽陈艳梅也向时代财经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面对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整合资源,开放、合作、共享,才能实现传统车企的转型和突破。”
今年以来,车企与车企之间的合作,比比皆是,络绎不绝。其中,包括先后联手比亚迪、一汽、广汽,广交朋友圈的丰田;与吉利合并动力业务腾出资金转战新能源的沃尔沃;携手菲亚特克莱斯勒打造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的标致雪铁龙等等。
每一个惊天合作都牵扯着无数业内人士的心魂。如果把范围放大至整个汽车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合资合作将极其密集。频频抱团背后,有一条无比鲜明的逻辑:几乎所有的合作都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与共享化。
显然,车企正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朋友圈,共同探索产业变革下的汽车新生态。
以上汽集团为例,在官宣与广汽合作的报道末尾,还晒出了自己在汽车业务领域的朋友圈,包括宁德时代、华为、中国移动、中国邮政在内多行业头部企业。
作为合作的另一方,广汽同样“交友广泛”。
本月底,广汽与蔚来汽车共同研发的智能电动SUV将正式发布。广汽集团向时代财经透露,广汽与丰田合作、搭载丰田THS系统的混合动力产品最迟将于2021年推出;另外,广汽与比亚迪已在商用车领域合作多年。
本次上汽与广汽合作,也意味着彼此朋友圈存有融合的可能,具体还要看后续的合作方案细则。
需要指出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单打独斗难成大器,抱团取暖也未必可得共赢。曾迟迟无法落地的江淮大众、始终打不开市场的腾势(比亚迪、奔驰)即是典型案例。
更为重要的是,在前期投入阶段或能同仇敌忾,一旦获得投资回报,利益分配将成最大的难题。一拍两散还算善终,如雷诺日产一般勾心斗角最终互撕的结局则更让人揪心。
汽车新四化迫使着车企走向抱团时代,而抱团后如何持续有效地取暖,依旧是没有答案的难题。
(转自时代财经)